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礼崩乐坏开始的标志

历史上礼崩乐坏开始的标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2/8 23:40:48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接下来听听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秋晚期,孔子阅读春秋史时痛心疾首,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导致百姓困苦不堪,于是理想化地认为只要恢复周礼,以仁义治国,就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孔子口中的“礼崩乐坏”,主要是指维系周朝统治的宗法制度崩溃,那么“礼崩乐坏”到底始于何时?这事要从“烽火戏诸侯”说起。

周王室的衰落

周朝建立200多年后,在华夏先民的视角之外,一群骑着战马,挥舞着青铜刀刃的戎族,像蝗虫一般入侵华夏诸国,造成了一场可怕的侵略之潮。

当时,周朝统治者是周幽王,根据《史记》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了王后申后与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戏弄诸侯,最终当犬戎兵临城下再举烽火时,诸侯不再出兵,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褒姒之子伯服,并将褒姒俘虏而去。之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推举周幽王的原先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史称周平王。

为了躲避犬戎,周平王继位后迁都洛阳,这是东周的开始。但由于犬戎凌厉的攻势,周朝起家之地岐、丰都丢失了,东周王朝仅仅拥有如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根本无法相比,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

中央王朝衰落,地方割据势力必然蠢蠢欲动,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所以此后“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与此同时,对于诸侯国不符合宗法的内政,周王室想干涉也是有心无力。

晋国七十年内战

与一般诸侯国不同,晋国与周王室关系非同一般。周武王有二个儿子,即周成王唐叔虞,周成王在位时,将唐叔虞封在了“唐”地,后人慢慢扩张改为“晋”。东周之初,晋国发生一场持续70余年的权位争夺战,严重挑战了周朝宗法制度,但已经衰落的周王室几乎只能睁眼旁观。

公元前745年,一代雄主晋文侯去世后,公子伯继位(史称“晋昭侯”),将叔叔成师封在了曲沃(史称曲沃桓叔)。与礼不合的是,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要大,而按照周朝规定,大诸侯国的都城不能超过周天子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诸侯国不超过五分之一,小诸侯国不超过九分之一。其实,曲沃比晋国国都面积还大并不关键,关键是成师拥有了对抗晋昭侯的军政实力,助长了成师的雄心,地方可与中央分庭抗礼,那么双方迟早一天会爆发矛盾,更何况成师还是一位老辣的政客,史书记载他“好德”而“晋国之众皆附焉”,曲沃成为晋国第二政治军事中心。

至此,晋国国君一脉与曲沃桓叔一脉,展开了长达七十余年的内战。

一,“曲沃代翼第一战”,曲沃败,晋君胜

前739年,在曲沃桓叔策划下,晋国大臣潘父弑晋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机入翼夺权,但晋国国人起兵抗击桓叔,桓叔遭遇一场失败,无奈之下只能缩回曲沃。随后,晋国立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史称“晋孝侯”,叛党潘父被诛杀。

二,“曲沃代翼第二战”,曲沃败,晋君胜

前724年,曲沃桓叔已经去世,其子庄伯继位,他比父亲更为大胆,派人成功刺杀了晋孝侯,于是高高兴兴地准备接收晋君之位,但这一次晋国在荀国等国际援助下打退了曲沃庄伯,梦想破灭,庄伯退回曲沃。随后,晋人复立晋孝侯之弟郤(xì)为君,史称晋鄂侯。

三,“曲沃代翼第三战”,曲沃败,晋君胜

前718年,曲沃庄伯改变策略,贿赂周桓王,并组成郑国、邢国的国际联军,一同攻打晋鄂侯,晋鄂侯战败,逃奔随邑(今山西介休市东南)。眼看大功告成时,曲沃庄伯却背叛了周桓王,于是周桓王反过来支持晋鄂侯,还派虢公讨伐曲沃庄伯,最终曲沃庄伯又一次失败,但大大摧残了晋君一脉的实力。

四,“曲沃代翼第四战”,曲沃胜,晋君败

前709年,曲沃庄伯早已在郁闷中死去,其子称继立,史称曲沃武公。陉廷与曲沃武公联合攻打晋哀侯,曲沃武公大获全胜,还杀了晋哀侯。但晋国翼都立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史称“晋小子侯”,曲沃武公没能夺位。不过,曲沃一脉影响力大大增强,晋君一脉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

五,“曲沃代翼第五战”,曲沃败,晋君胜

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侯而杀之,召之就来,来之就杀,这种随随便便杀国君的态度,让周天子都看不过去,于是派虢仲率兵打败曲沃武公,之后周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可见,周王室虽然衰落,但还是有一定的实力与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还能维持“礼法”。

六,“曲沃代翼第六战”,曲沃胜,晋君败

前678年,曲沃武公快速灭掉晋侯缗,为了防止周天子干涉,以至功败垂成,于是迅速拿出大量珍宝贿赂新继位的周釐王。在糖衣炮弹与晋君一脉已灭的事实情况下,周釐王干脆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史称“晋武侯”。

至此,经过67年的艰苦斗争,曲沃桓叔姬成师一脉终于彻底打败姬仇(晋文侯)一脉,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礼崩乐坏的初始标志

周朝建立之初,确立的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大业的嫡长子一脉是大宗,其余分支出去的是小宗,小宗不能冒犯大宗。一旦小宗篡夺大宗,为了维护礼法,周天子有义务号召天下诸侯讨伐,为大宗主持公道。

但在“曲沃代翼”的七十年中,曲沃一脉为了夺位,不择手段违“礼”之举层出不穷,最终明目张胆地以小宗身份篡夺大宗之位。更为关键的是,周桓王还有一定的节操,大体上还维护了礼法,但周釐王却对小宗篡夺大宗给予认可,这对诸侯王的冲击非常大。

1,周礼已经是不再不能侵犯。

2,周天子已经无力维持周礼。

因此,曲沃代翼成为礼崩乐坏的初始指标事件。之后,诸侯违反礼法之举更是层出不穷,以应对诸侯兼并与争霸。还是以晋国为例,按照周制“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12500人)。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但晋国最多时有六军十二卿,而且晋国的军团编制很大,一军人数在3万左右,根本不符合周制。

晋国成也曲沃代翼,败也曲沃代翼

晋武公以小宗篡夺大宗,却也给晋国埋下灭亡的隐患,原因很简单,犹如赵匡胤防备武将学习他玩得“黄袍加身”一样,晋武公及其后世晋君也防备公族(王族)。晋武公与其子晋献公在位时,对晋文侯嫡系进行清算,斩草除根免除后患都不算什么,但自晋献公开始,对自己一脉的亲近公族也非常无情。

骊姬之乱中对群公子的打击残酷无情,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缢而死,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浪在外19年,夷吾流浪在外5年。后来,晋献公定下的“群公子外放诸国”规矩,不让儿子们待在国内争夺权位。

晋献公去世后,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结果被里克杀死;随后,顾命大臣荀息立骊姬妹妹少姬之子卓子为君,里克又杀死卓子,之后迎立夷吾(晋惠公)为君。晋惠公去世后,其子晋怀公为君,这时重耳在秦国支持下回国,晋怀公出逃,之后被晋文公派人杀死。

总之,在这种不停地夺位之争中,晋国国君信不过公族,甚至不停地清洗其他派系的公族,经过持续百年的消灭晋室近亲公族的力量,导致晋国公族实力极其弱小。与此同时,外姓卿族与出了五服的远支卿位公族,相当于职业经理人,因为对国君之位没有威胁,反而得到国君支持,至晋文公时期确定了六卿制,卿位家族能量得到空前释放,晋国国力迅速增强,由此奠定称霸百年的基础,但这也导致卿位家族迅速崛起,而没有公族制约的卿位家族愈发庞大,比如卿位郤氏家族达到“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的地步,晋国逐渐为卿位家族控制,甚至卿位家族赵氏、栾氏等后来都可以随意弑君,最终韩赵魏三家分晋。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作为持续称霸春秋近百年的晋国,最终却落得被瓜分的下场,不免令人唏嘘。

孔子眼里的礼崩乐坏,是时代的倒退,但站在历史长河中观之,却是时代的进步。不打破旧有的僵化的制度,不打破王侯将相有种的桎梏,又岂能迎来新生与进步?

但对晋国而言,在历史传统的惯性之下,晋国国君无法制定出更适合的制衡制度,于是按下了公族的葫芦,却浮起了卿族的瓢,有为之君在位时,还能平衡诸卿与国君的权力,而昏庸之君在位时,却只能任由诸卿侵蚀国君权力,以至最后晋国国君只能沦为提线木偶,礼崩乐坏到了顶峰。

经过数百年的礼崩乐坏,最终中国人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即郡县制,将权力收归中央,从制度上避免“国中之国”的出现,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但郡县制中的皇权过于集中,又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标签: 礼崩乐坏

更多文章

  • 周宣王在位时期分封的六个诸侯国分别都是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宣王

    前829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周宣王继位后,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并且,周宣王借助诸侯之力,陆续讨

  • 秦国“二十等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二十等爵制”,在这套制度中秦国爵位的含金量如何?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二十等爵制中,秦国的爵位含金量,其实还是很高的。每提升一级,都会增加相应的土地和俸禄。只要在战场上足够英勇,得到足够的军功,房子、田地、仆人…&helli

  • 唐朝“渭水之盟”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是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的结盟,这对于李世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耻辱,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自他领兵开始,一直都是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过被人兵临城下,被迫签订和约的先例。而且,为了让突厥退兵,唐朝也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

  • 朱元璋称帝后为何要行幸开封古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开封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55年后,他的孙子忽必烈改汗国

  • 宋朝“枢密院”机构设置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枢密院

    宋朝的国祚共319年,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重文轻武的现象最为严重的朝代,武将的地位很低,这与当时的军事体制有很大关系。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从唐朝中期开始,中原王朝就受到战火的连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战乱,这持续百年的战乱终于被宋太祖结束了。宋太祖为了不想在重蹈覆辙总结经验开始

  • 唐朝后宫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前面我们提到,唐太宗时,武则天在“五品才人”上停留了12年,未获提升。待唐高宗将她从感业寺重新接回后宫,不过一年,便被提拔到“二品昭仪”之位。从才人到昭仪,连跳几级,这对后宫来说也不算事儿,在我们看剧的印象中,一名普通宫女都可能逆袭成贵妃。那么唐代后宫

  • 吕布退出长安后为何会选择争夺兖州和徐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吕布

    初平三年(192)四月丁巳日,吕布下达的命令,李肃执戟刺杀董卓。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死后,吕布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并与王允同掌朝政。在董卓去世后,他的部署李傕和郭汜等人,本想解散部队,归隐田野,但当时谋士贾诩认为却如果此时选择归隐,朝廷只需要随便派出一支

  • 牛李党争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牛李党争

    晚唐时代的朋党之争,又名“牛李党争”,是指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从朝廷内部到地方政府、藩镇内部展开的广泛权力斗争。“党争”从宪宗朝开始,到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武宗一朝,李党势力达到鼎盛

  • 唐朝的牛李党争到底是在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牛李党争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朋党一词可以说经常可以见到。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党派,古代的朋党则脱胎于复杂的个人网络,其内部往往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古代的朋党同近现代党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历史上明朝的东林党、唐朝的牛党与李党,实际上全都属于古代朋党的范畴。这中间历史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大凡历史上有

  • 西夏全盛时期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夏

    西夏本来的国号并没有西字,党项人虽然是蛮夷,可是他们始终还是要自认为中华正朔,故而选择了夏作为他们的国号。公元前1038年,李元昊如愿以偿的建立起了党项人自己的国家,在李元昊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手中,西夏的国力一度飙升,国土面积也得到了扩大。而疲于应付辽国的宋朝根本就没有将这个小国放在眼中,只不过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