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诸侯国:毕国 历史介绍

春秋时期诸侯国:毕国 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98 更新时间:2024/1/16 21:01:29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国公室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其中,就魏国来说,在三家分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魏国和晋国,其实都是姬姓诸侯国。对于魏国的先祖,就出自西周时期的毕国。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毕国,以及魏国的建立过程。

一、毕国

首先,据《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史料的记载,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市之北),故称为毕公高,并建立毕国。后来,毕公高的长子楷伯另封至楷国,次子毕仲继承毕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和鲁国、晋国、吴国、郑国、卫国、燕国等诸侯国一样,毕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国。

周武王姬发消灭商朝,建立西周,将大量的宗室后人册封为诸侯国。对于西周来说,显然希望这些姬姓诸侯国可以起到镇守疆域,拱卫周王室的效果。其中,就毕国来说,册封之初的疆域,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塬或咸阳塬,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去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对于毕国来说,第一任君主名为毕公高。西周初期,毕公高曾在周王室担任官职,具有比较高的地位。不过,在西周中后期,毕国就被西戎消灭了。所以,这导致毕国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相对较低。

西戎是周王朝西北一带的游牧民族,对于西戎来说,自身实力比较强大,比如周幽王在位时,西戎就攻破了西周都城。到了春秋时期,秦国称霸西戎,吞并西戎12国,这才解除了西戎对于中原地区的威胁。《匈奴列传》记秦穆公时有西戎八国,即绵诸(今甘肃东部);绲戎(今甘肃东部);翟、镕之戎(今陕西北部);岐山、梁山(今韩城与洛川之间);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大荔(今陕西大荔县东);乌氏(今平凉西北甘宁交界处);朐衍(今宁夏盐池一带)。一般位于陇山(今六盘山)附近。

二、毕万

毕国灭亡后,宗室后人就以国号作为姓氏。其中,就春秋时期的毕万来说,流落到了晋国,并在晋国侍奉晋献公这位君主。晋献公在位时期,晋国日益强盛。对此,在笔者看来,后来的晋文公重耳能够称霸中原,显然也是因为晋献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晋献公十六年(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冬天,晋献公扩大晋国的大军,将原来的一军设置为上、下两军,自己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随即发动一次开疆拓土的战争。晋献公以赵夙驾御战车,毕万作为车右。此次出兵战果丰硕,晋军一举消灭耿国(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霍国(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和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三个小诸侯国。晋军凯旋而回后,晋献公为了奖励勇猛作战的赵夙和毕万,将耿地赐给赵夙,将魏地赐给毕万,并让他们二人担任大夫。

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献公诸子争夺君位,使晋国发生内乱。而毕万的子孙更加众多,他们以毕万的封地为氏,称魏氏。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毕万在晋国的后人,逐渐以魏作为姓氏,等到魏文侯三家分晋的时候,自然就用魏作为国号了。对于毕万来说,虽然距离三家分晋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因为他立下了战功,获得了封地,这促使他的后人能够成为晋国的卿大夫,从而获得了瓜分晋国的基础。

三、魏文侯

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魏文侯成为魏国的卿大夫。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在此基础上,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对于魏文侯来说,因此成为魏国第一位君主。

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少一些。对此,在不少开始学者看来,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的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陕县和灵宝市地区)。因此,地处四战之地,促使魏文侯颇有忧患意识。

于是,魏文侯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之下,魏国得以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所以,在战国初期,魏国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尤其是魏文侯时期开始的李悝变法,也成为战国七雄的第一个变法,在时间要明显早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和赵国的胡服骑射。

标签: 毕国

更多文章

  • 西周为什么要组建宗周六师、成周八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周

    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建立之前,华夏大地的政治模式一直都是那种类似部落联盟的方式,直到周朝建立后采取了分封制才算是解决了过去纷乱的局面。我们今人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不经意间以今人的视角来衡量古人的做法。至今在网络上依然有着周王室滥封诸侯,最终引起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尴尬境地。这样的说法,固然没有任何错

  • 中国古代“保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保甲制度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保甲制度,说实话小编反正是第一次听说了,所以不了解,那么这个保甲制度到底是什么制度呢?保甲制度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感兴趣的跟随小编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的加入。1、什么叫保甲制度保甲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军事管辖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宋朝时期开始流行起来,而且延续了

  • 明英宗“夺门之变”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夺门之变

    大明景泰八年,文臣徐有贞、武将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朝臣联手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明英宗至此复位。接下来听听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执政水平上,对国家利弊上看,朱祁钰是强于朱祁镇的,朱祁钰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拯救帝国于水火之中。他无疑是大明王朝的大功臣,但朱祁钰依旧也有很多处理不当的地方,直

  • 金熙宗执政前期与后期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熙宗

    金熙宗完颜亶是金朝第三位皇帝,他执政初期时颇有明君之风,但到了后期因为不满皇帝干政而不理朝政,滥杀无辜,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于天下。”这句话是对女真恐怖战斗力的最好总结,我们看金国120年的历史历经九代帝王。平均每位皇帝在

  • 锦衣卫职位等级排名 明朝锦衣卫官职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锦衣卫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锦衣卫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锦衣卫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多话说,其实锦衣卫也不复杂,也就是另外一种官职了,多的也不说了,下面给大家带来这个锦衣卫职位等级排名还有,锦衣卫的官职一览表,只针对明朝时期的,所以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明朝锦衣卫官职一览表(含等级排名)官职:指挥使(1人

  • 汉武帝临终前任命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汉昭帝时代,史书记载是“政事一决于光(霍光)”,汉宣帝时代是“诸事皆先关

  • 西周后期“宣王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周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人,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也即西周倒数第二位君主。周宣王继位后,面对

  • 乾隆帝六下江南分别去了哪儿?乾隆帝下江南主要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帝

    乾隆一生六次下江南,分别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下江南每次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南巡期间,乾隆还在苏州

  • 瓦剌和鞑靼哪个是正统?鞑靼和瓦剌谁是蒙古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瓦剌,鞑靼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剌和鞑靼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瓦剌和鞑靼到底哪一个是正统,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鞑靼和瓦剌谁是蒙古正统,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算得上是比较细节的知识点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在明朝时期这个蒙古族分为了瓦剌和鞑靼。瓦剌就是西蒙古,西蒙古又叫

  • 中国三个白种民族是哪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三个,白种,民族,大家,知道,这个,中国,是有,非常,

    大家也知道的在这个中国还是有非常多非常多的这个少数民族的,一般人都会认为我们都是这个黄种人了,但是其实并非如此,在我们中国话说其实也还是有白种人的,而且不仅仅只有一个了,话说一共三个了,那么又到底是哪三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中国三个的白种民族分别是: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