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字贯案”历史事件介绍 字贯案结果

清朝“字贯案”历史事件介绍 字贯案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1/27 8:59:00

字贯案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的一场字狱。江西新昌(今宜丰)人锡侯因编写《字贯》被举发,最后判处斩首。

王锡侯以十七年光阴自编《字贯》一书,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四大类,共四十卷。此书针对《康熙字典》收字太多,“然而穿贯之难”等缺失,加以补强,并称“字犹散钱,义以贯之,贯非有加于钱,钱实不妨用贯,因名之曰《字贯》”。

王锡侯曾有祖坟山,但被仇家王泷南看中欲抢占。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泷南江西巡抚海成举发,又诬陷说,王锡侯有40里花园,10里鱼塘。海成对查禁逆书向来热心,乾隆帝以“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抄家时仅获七十多两银子。《字贯》凡例写入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之名讳(玄烨、胤禛、弘历),没有缺笔避讳,更被认为大不敬。王锡侯与其家人全被监送京城审判,王锡侯本人由凌迟改为斩立决,子孙七人都被判斩,其他人“充发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胡思敬的《盐乘》说:“被诛时情状甚惨”。原来江西巡抚海成上奏时建议革去王锡侯“举人”头衔,乾隆帝认为刑罚太轻,有替罪人说好话之嫌,反遭革职降调;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使冯廷丞也因为看过《字贯》一书,未指出悖逆之处,遭到部议降调外任。

标签: 字贯案

更多文章

  • 白莲教起义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莲教

    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是清嘉庆元年(1796年)在湖北、四川、陕西三省,由白莲教发动的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为何会失败?下面带来原因分析。白莲教首领王聪儿一、没有提出带领广大群众进行斗争的政治纲领川楚陕五省白莲教起义从性质上来说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农民阶级领导的起

  • 嘉道中衰和同治中兴的比较 嘉道中衰到底是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道中衰

    嘉道中衰是指清国经乾隆后已经开始走下坡,吏治败坏,武备废弛,国库空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开启西方殖民主义侵华之序曲,国势进一步衰退。盛世之毁清朝以少数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废除明朝末年因民变及清军入关而设立的“三饷加派&rdqu

  • 清朝“多伦诺尔会盟”历史事件介绍 多伦诺尔会盟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伦诺尔会盟

    多伦诺尔会盟,清代喀尔喀蒙古各部贵族的一次会盟背景1635年皇太极从成吉思汗正统传人额哲处取得传国玺,成为蒙古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漠南蒙古被清朝控制。漠北喀尔喀蒙古分为三大部:车臣汗部(东部)、土谢图汗部(中部)、札萨克图汗部(西部)。进“九白之贡”,表示臣服。康熙元年(166

  • 秘密立储制度是由谁创造的 秘密立储制度的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立储

    秘密立储制度,是清朝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由雍正帝所发明。简介皇帝将遗诏封入密匣内,一般放到北京乾清宫正殿正大光明匾额后;将来天子驾崩之时,由王侯宗室、顾命大臣等人揭匣公证,立敕书所定之储君为帝。终清一朝秘密建储制共产生三位皇帝,雍正传乾隆帝、嘉庆传道光帝、道光传咸丰帝。历史在中国封建历史中,由于皇权

  • 南明“咒水之难”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咒水之难

    咒水之难,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秦淮悲歌:弘光朝的建立与破灭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李自成占领北京。北京虽然已经沦陷,但东南的半壁河山仍然尊奉明朝旗号。四月初八

  • 清朝四大臣辅政下场 四大臣辅政官职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辅政

    四大臣辅政,指的是康熙初年,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继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简介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

  • 清朝康熙朝“明史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史案

    明史案,是庄廷鑨编写的《明史》而引发的清初最大的一场文字狱案。简介双目皆盲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然后延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其父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即行刊书《明史辑略》。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为归安知县吴之荣告

  • 杨起隆起义时间 杨起隆起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起隆

    杨起隆起义,康熙十二年(1673),杨起隆组织北京汉族人和一些八旗家奴,计划12月13日五更举火起事。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组织"中兴军",自称"朱三太子",当中兴军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30多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告密,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应急提前两天起义,中兴军失败。杨起隆(1633年-1

  • 清朝“三藩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称帝三年的“大周”洪化皇帝吴世璠自刎而死,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次日,“大周”将领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至此结束。这场封建时代

  •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尼布楚条约割地多少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为《涅尔琴斯克条约》,这是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简介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