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道中衰和同治中兴的比较 嘉道中衰到底是谁的错

嘉道中衰和同治中兴的比较 嘉道中衰到底是谁的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4/1/15 10:52:48

嘉道中衰是指清国经乾隆后已经开始走下坡,吏治败坏,武备废弛,国库空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开西方殖民主义侵华之序曲,国势进一步衰退。

盛世之毁

清朝以少数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几代帝励精图治,废除明朝末年因民变及清军入关而设立的“三饷加派”等苛捐杂税,招徕流民奖励垦荒,使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但清王朝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之后,吏治迅速败坏,官无不贪,吏无不恶,清朝国势日非。乾隆五十九年,朝鲜使者记录:“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知县厚馈知府,知府善事权要,上下相蒙,曲加庇护。”洪亮吉陈述乾隆末年时说:“士大夫渐不顾廉耻,”“十余年来,督抚藩臬之贪欺害政比比皆是……出巡则有站规、有门包,常时则有节礼生日礼,按年则又有帮费,升迁调补之私相馈谢者尚未在此数”。

贪污腐化

吏治败坏与清王朝几乎是相始终,这与清王朝直接承接明朝末年腐败的官场文化有关。清王朝既是少数民族,必须对中原士子大加笼络。康熙年间就有所谓的南北党争。清代的贪污问题是长期的,康熙晚年,官场奢侈腐败之风已经兴起。雍正时大力改革使得吏治稍得控制。乾隆时,奢靡之风又卷土重来且愈来愈甚。乾隆六巡江南,地方沿途大兴土木,豪华与排场空前,糜费特甚。可谓极尽奢华之能事。1757年,爆发云贵总督恒文和云南巡抚郭一裕的“金炉案”。1790年礼部侍郎尹壮图上疏道:“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及至乾嘉之际,随着王朝的盛极而衰,吏治腐败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嘉庆时期,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更使政府财政大受冲击。嘉庆五年八月曾谈到追赔的原因:“年来办理军务需用浩繁,目下大功将次完竣,一切善后事宜均需筹拨款……理应按限完交”。嘉庆帝无奈地说:“大不法小不廉,吏治不清,民生何赖?甚至大缺一万,中缺八千,形诸白简,此非彰明较著者乎?……朕澄叙官方,首先责己,力行节俭,永杜贡献。诸大吏受任既重,养廉又优,贡献之费已除,权门之索又绝,必应清白乃心,为国宣力。然而风气未移,俗态犹故,时有在朕前借端尝试,巧言利国,实皆利己,似此者不一而足。”这时鸦片开始流入中国,而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使中国对外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嘉庆帝屡申禁令,一旦案发,“失察卖放之监督及委员吏役人等一并惩办不贷”。道光四年进口鸦片高达一万二千六百三十九箱,“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道士、僧尼,随在吸食,置买烟具,为市日中”。至道光年间终于发生鸦片战争。

军务废驰

八旗劲旅早年在关外所向披糜,战无不胜,清兵入关三十年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战斗中,八旗兵军纪已散,军力已大不如前,“八旗将佐,居家弹筝击筑,衣文绣,策肥马,日从子弟宾客饮”。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开始崛起,朝廷一有战事,便主要依靠绿营兵。乾隆元年谕:“八旗从前风俗,最为近古。迨承平日久,生齿日繁,渐及奢靡。如服官外省,奉差收税,即恣意花销……而兵丁闲散惟知鲜衣美食,荡费成风,旗人贫乏,率由于此。”嘉庆年间八旗和绿营均已腐败,丧失战斗力,嘉庆曾随乾隆阅兵,所见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平定白莲教时,八旗请缨赴战,却四处抢劫,“其在京谙达、侍卫、章京无不营求赴军,其归自军中者,无不营置田产,顿成殷富”。严如煜说:“教匪之役,前后八九年,兵调十数省,其中劲旅勇鸷敢战者固自不少,而矫捷坚实可恃,必以黔兵为第一。……各省提镇大营之兵,所驻通都大邑,地方平衍,风俗华靡,平时未尝远出城郭,一旦负枪荷戈,走山路数十里,汗淫淫下,喘息不宁,又且饮醇啖肥,习以为常,山内包米杂粮,食不下咽,先自饥疲,与猾贼追逐百数十里,鲜不病乏者”。

费正清说:“1800年左右的中国经济不仅与欧洲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结构不同,观点迥异。………技术水平则仍停滞不前,人口增长趋于抵消生产的任何增加。简言之,生产基本上完全是为了消费,陷入刚好维持人民生活的无休止的循环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纯节余和投资是完全不可能的。”

标签: 嘉道中衰

更多文章

  • 清朝“多伦诺尔会盟”历史事件介绍 多伦诺尔会盟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伦诺尔会盟

    多伦诺尔会盟,清代喀尔喀蒙古各部贵族的一次会盟背景1635年皇太极从成吉思汗正统传人额哲处取得传国玺,成为蒙古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漠南蒙古被清朝控制。漠北喀尔喀蒙古分为三大部:车臣汗部(东部)、土谢图汗部(中部)、札萨克图汗部(西部)。进“九白之贡”,表示臣服。康熙元年(166

  • 秘密立储制度是由谁创造的 秘密立储制度的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立储

    秘密立储制度,是清朝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由雍正帝所发明。简介皇帝将遗诏封入密匣内,一般放到北京乾清宫正殿正大光明匾额后;将来天子驾崩之时,由王侯宗室、顾命大臣等人揭匣公证,立敕书所定之储君为帝。终清一朝秘密建储制共产生三位皇帝,雍正传乾隆帝、嘉庆传道光帝、道光传咸丰帝。历史在中国封建历史中,由于皇权

  • 南明“咒水之难”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咒水之难

    咒水之难,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秦淮悲歌:弘光朝的建立与破灭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李自成占领北京。北京虽然已经沦陷,但东南的半壁河山仍然尊奉明朝旗号。四月初八

  • 清朝四大臣辅政下场 四大臣辅政官职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辅政

    四大臣辅政,指的是康熙初年,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继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简介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

  • 清朝康熙朝“明史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史案

    明史案,是庄廷鑨编写的《明史》而引发的清初最大的一场文字狱案。简介双目皆盲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然后延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其父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即行刊书《明史辑略》。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为归安知县吴之荣告

  • 杨起隆起义时间 杨起隆起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起隆

    杨起隆起义,康熙十二年(1673),杨起隆组织北京汉族人和一些八旗家奴,计划12月13日五更举火起事。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组织"中兴军",自称"朱三太子",当中兴军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30多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告密,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应急提前两天起义,中兴军失败。杨起隆(1633年-1

  • 清朝“三藩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称帝三年的“大周”洪化皇帝吴世璠自刎而死,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次日,“大周”将领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至此结束。这场封建时代

  •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尼布楚条约割地多少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为《涅尔琴斯克条约》,这是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简介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

  • 明朝“甲申事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甲申事变

    甲申事变是指1644年李自成灭亡明朝,随后清兵南下入关作战的历史事件。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朝政涣散,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众多农民百姓的支持下,相继攻克了襄阳、汝州并顺利占领西安。而日渐壮大的义军,目标远不如此,明天子所在的北京,才是他

  • 隆庆新政历史背景 隆庆新政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隆庆新政

    隆庆新政是明朝明穆宗朱载垕统治时期出现的承平时期。简介明穆宗统治期间以隆庆作为年号,明穆宗因为即位前一直生活在宫外藩邸,所以较为体查民情,《明史》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明穆宗比较宽容,用人不疑,文有徐阶、高拱、张居正、杨博,武有谭纶、王崇古、戚继光、李成梁。因此果断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