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畏兀儿”称呼的历史由来 畏兀儿民族的前身是谁?

“畏兀儿”称呼的历史由来 畏兀儿民族的前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09 更新时间:2023/12/6 1:00:17

畏兀儿(蒙古语:Уйгур;维吾尔语:ئۇيغۇر‎‎),古代为突厥语民族中的一支,先祖源自回鹘,进入今新疆一带后,与当地原有民族混居,将其突厥化后,形成的民族名称,后世称为维吾尔族。

畏兀儿来自突厥语𐰆𐰖𐰍𐰆𐰺‬Uighur的音译,即汉语所说的回纥或回鹘[注1]。畏兀儿是元朝对高昌回鹘国的汉语称呼,在元代后的称呼,以上译名的变化是由于中文本身的语音变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时期的突厥语文献中,此族名均无变化。

回纥原是铁勒一部,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一样;后来回纥强大,遂将这些源自铁勒的部族统称为外回鹘[注2]。回纥人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要求将其汉字改为“回鹘”,象其族有“鹘鹰”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后便称其作回鹘人。当时的吐蕃人则把回鹘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后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统称为霍尔(藏文:ཧོར་,威利:Hor)[注3]。

在七世纪初期,回纥在唐朝的北方建立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公元744年,回纥怀仁可汗联合唐朝击败后突厥,一统北方草原铁勒诸部。《宋史·高昌传》记载称高昌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而不是北魏隋唐以来的汉人所建的高昌国(早已在640年灭亡)。

在蒙古帝国时期,回鹘加入蒙古,察合台汗国下的一支葛逻禄人和蒙兀儿人攻取高昌回鹘属地之后,讲突厥语系察合台语的葛逻禄人同化了当地民族(当地人应属东伊朗语支)形成今日的维吾尔人的主干。

元代有多种译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学界习惯称呼为高昌回鹘,日本学者惯称之为西州回鹘,他们是联族,意思是联盟,祖先是由乌揭人与丁零人组成,即唐朝的回纥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在元朝被称为撒里畏兀尔。维吾尔族从1922年(苏联境内)和1934年(中国境内)开始宣称其为自己祖先[5][6]。

漠北回鹘汗国

主条目:漠北回鹘汗国

回鹘汗国是由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

回鹘,源自古代突厥语民族部落,原是由铁勒与乌揭(乌古斯人)组成的联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旧唐书·回纥列传》记载,回纥本为药罗葛、胡咄葛、啒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联盟,其可汗出自药罗葛氏;后来回纥击破拔悉密、葛逻禄两部,统号十一部落[7]。当时的突厥汗国在古突厥文中习惯称呼回纥人为Toquz-oghuz,意即“九姓乌古斯”[8],“乌古斯(oghuz)”在古突厥语中有“部落”、“联盟”、“姓”之意。有人则认为回纥的族名为古突厥语的Uyghur,意为团结、同盟辅助,见于《磨延啜碑》有十回纥和九乌古斯(九姓)的记载[9]。而另一解释称,回纥族名的词源为oigur,是森林中人与十个游牧氏族。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汉译名称。回纥人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和奴役,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等部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受唐朝册封。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为3支: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后分布在中亚至今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人相继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语中又称畏兀儿。

西迁后回鹘政权

甘州回鹘

主条目:甘州回鹘

甘州回鹘,因居住于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河西的回鹘人所建。黄巢之乱后,唐朝名存实亡,归义军丧失对甘州、肃州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力,回鹘在甘州建立牙帐。国主自称可汗。1036年,被西夏李元昊吞并,迁入瓜州和青海北部,又称黄头回纥。他们有一名察罕回鹘,即是白回鹘。《宋史·回鹘传》就是记载的甘州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蒙古灭亡西夏后,黄头回纥归附蒙古,成了裕固族的祖先。分秦州回鹘,凉州回鹘,贺兰山回鹘,肃州回鹘,瓜州回鹘,沙州回鹘。

高昌回鹘的历史

主条目:高昌回鹘汗国

回鹘人在蒙古草原取代后突厥汗国而兴起,到840年被黠戛斯人击破后,一部分迁移到高昌城建国,即汉文史籍所称的高昌回鹘。穆斯林史家称为托古兹古兹。他们的国王名为亦都护,即是幸福之主。“亦都护”原来是拔悉密人领袖的名号。

高昌回鹘立国之初,国势大盛(仆固俊部下拓跋怀光斩吐蕃人论恐热),北达阿尔泰山,南越罗布泊,西南至喀什。其重心是在新疆东部的别失八里与高昌。别失八里是夏宫,高昌是冬宫,转向半农牧和商业的生活。先是成为辽朝(契丹)的属国,后成为西辽的属国。西辽派一位沙黑纳(太师僧少监)监督政事,这位少监不断逼迫畏兀儿,国王巴而术·阿儿忒·的斤在1209年袭杀少监,投降成吉思汗。他因此成为成吉思汗的第五子。畏兀儿是第一个和平并入蒙古的定居国家,对蒙古帝国的架构大有影响,他们是帝国的出色管理者。

大元帝国与察合台汗国及窝阔台汗国交战,畏兀儿人首当其冲,受到重大破坏。吐鲁番被察合台汗国攻陷,亦都护带着大量部众迁居大元帝国境内。元末开始,畏兀儿之地渐渐被伊斯兰化的东察合台汗国占领,以王族亦都护家族[10]为代表的拒绝伊斯兰化的畏兀儿人东迁甘肃永昌一带[11],大部分同化于汉族等其他民族,一部分成为裕固族的一大族源[12],留在原地的畏兀儿人慢慢被察合台人同化而消失成为维吾尔人族源之一。畏兀儿人曾经居住的地方历史上被称为维吾尔斯坦(主要指北疆,而不包括南疆喀什等地的阿尔蒂沙尔)。

湖南省桃源县的维吾尔人先世就是畏兀儿人。

标签: 畏兀儿

更多文章

  • 回鹘汗国历史介绍 回鹘汗国历任可汗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回鹘汗国

    回鹘汗国,又译回纥,又称九姓乌古斯,是由突厥语民族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回鹘原是由回纥与乌揭(乌古斯人)组成的联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旧唐书·回纥列传》记载,回纥本为药罗葛、胡咄葛、啒

  • 隋朝国号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意味着中国再一次建立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政权。如果从永嘉之乱开始算起,已经270年了。这个天下的得来,着实不容易。隋朝的第一位皇帝杨坚,他的成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各个少数民族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活了近三百年,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杨坚

  • 隋朝富二代杨玄感为何反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玄感

    杨玄感和杨广只是君臣关系,两人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杨玄感父亲杨素和杨广父亲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子孙,在杨素跟随韦孝宽攻取淮南时,他认识了杨坚,两人结为好友。不过到了他们的下一代,杨玄感却做出了反隋的举动,这可能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今天就来和大家分析下杨玄感为什么要起兵反隋,看看这其中

  • 西梁历史介绍 西梁行政区划 AD555-AD587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梁

    后梁(555年-587年)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在萧詧称帝后残存的政权(在西魏支持下)。国都于江陵,统治地区位于原梁朝国都建康以西,故又称西梁[1]。历史在南梁末年的侯景之乱中,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子岳阳王萧詧为叔父湘东王萧绎所迫投降西魏,封梁王;萧绎后来登基,史称梁元帝。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后,梁

  • “门下省”称呼的历史由来 门下省的职能与职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高丽王朝亦有设置。唐高宗时曾一度改称东台;武则天时称鸾台;唐玄宗时一度称黄门省。简介门下省,后汉嘉平六年谓之侍中寺。《晋志》曰:“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或谓之门下省。门下省是中央

  • “典签”称呼的历史由来 典签的职能与职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典签

    典签,亦称典签帅或签帅、主帅。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南齐时置。王府、军府、州郡属官,后为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地方州、府行政衙门中处理文书的佐吏,权力不大。南朝宋将军、诸州刺史和诸王出镇,在府内置典签。如抚军典签、领军典签

  • 中国古代卒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卒妻制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战场上的士兵一般都是要打很长时间的仗,所以这个时候,男子对于生理方面的需求一般都是忍着的。但是如果长期不解决这个问题,军心可能就会散漫。所以在越王勾践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制度“卒妻制度”。那么这个制度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卒

  • 唐朝后期“白马驿之祸”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马驿之祸

    说到历史上的白马驿之祸,那可是唐朝发生的一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就是朱温诛杀唐朝朝官一事,为的就是篡夺统治大权。那么这一次事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白马驿是唐朝末年,藩镇军阀朱温屠杀朝臣的一次事件。日落西山的大唐王朝,朝臣与宦官的矛盾不断激化。

  • 春秋战国时期有几个饿死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君

    国君是一国之主,侯国范围内的土地财产都是他的。他们锦衣玉食,用曹刿的话说,这是一些“肉食者”,正所谓是“饭来张口”,应该不知道饥饿为何物。既便是那个卧薪尝胆的勾践,也只不过是表示一下与民同艰苦共患难而已,至于说到吃饭,是根本不用发愁的。然而,凡事都有个

  • 东汉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迫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