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富二代杨玄感为何反隋?

隋朝富二代杨玄感为何反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1/1 14:40:32

杨玄感杨广只是君臣关系,两人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杨玄感父亲杨素和杨广父亲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子孙,在杨素跟随韦孝宽攻取淮南时,他认识了杨坚,两人结为好友。不过到了他们的下一代,杨玄感却做出了反隋的举动,这可能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今天就来和大家分析下杨玄感为什么要起兵反隋,看看这其中原因究竟为何。

1、杨玄感反隋

杨玄感的爹可是隋朝开国功臣,属于关陇集团的核心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当年杨坚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暗中投靠了杨坚,最终帮主杨坚撺掇了北周的皇位。

杨素这个人在历史上功劳很大,参与攻灭北齐,统领水陆大军灭陈朝,主持讨平汉王杨谅叛乱,可以说是隋朝开国第一功臣。

而且杨素这个人可以说是能文能武,唐代及之前的朝代,其实都是文武不分的,上马能横槊,下马能赋诗,当时很多优秀的文臣武将都能做到,杨素还是那种文学素养特别高的人。

但奇怪的是,这个人似乎给我们的印象不太好,主要是因为红拂夜奔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太出名了,故事的主人公李靖也后来成了唐代乃至中国的战神,以至于不能赏识李靖的杨素,就成了一个昏庸无能的形象。

很多时候,文学并不能反应事情的真实情况,尽管他很出名,但并不能反应真实的历史,杨素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且杨素不但是杨坚的得力助手,而且还是隋炀帝杨广的支持者,抛却那些各种不靠谱的传闻,杨广最终能上位,靠的也是杨素的支持。

这么一个鼎力支持隋朝两代皇帝的杨素,为什么他的儿子杨玄感要叛乱呢?

2、原因为何

这其中的道理就是通常所谓的盛极则衰,杨素晚年是尊崇至极,但最后也很容易引发皇帝的猜忌,病重的时候,杨素拒绝服药,据说是害怕杨广派来的御医害他。

这充分说明了,此时的杨广还是个不错的皇帝,古代杀人诛心,杀死你不是最重要的,搞臭你才是核心,偷偷下毒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杨素都已经病重了,还能活几天呢。

要整他也不急于这一会儿,而且杨素死后是哀荣备至,自己的儿子杨玄感也继承而来楚王的封号,可以说隋炀帝对杨素一家还是很不错的。

历史的惊人相似之处在于,唐朝也有这个一个人物,像极了杨素,他就是长孙无忌,他可是风云人物,关陇集团的代表,不但是李世民登基的核心人物,而且李治能够当上皇帝,也全靠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

但结局却非常惨,李治想要整死他,最终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长孙无忌全家,这可比杨素惨多了,但杨素一家最终还是很惨,因为他的儿子还真的是造反了。

其实杨玄感造反,跟李治杀长孙无忌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皇帝想要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背后站着关陇军事集团这个一个庞然大物,谁做皇帝都不爽,不能放开手脚。

杨广不爽,李治也不爽,于是他们都向关陇集团开刀了,区别就是李治成功了,而杨广却在关键问题上犯了错误,这个错误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3、走向覆灭

隋炀帝三征高丽,耗费了隋朝的国力,挥霍了他爹的积累,在第二次远征高丽的时候,杨玄感叛变了,其实此前各地起义军已经很多了,但是在隋炀帝眼里,他们不过就是蚂蚁而已,但杨玄感叛乱不一样,他可是贵族,是有能力上牌桌的人。

这一个背后捅刀子,杨广气的是牙痒痒,只能是班师回朝,第二次征高丽就这样无疾而终,杨玄感因为自己超级二代的身份,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才能,战略失误,围困洛阳,很快就被回来的军队打败。

最终不但自己被杀,还连累的家族,而且因为这件事,最终牵连3万多人被杀,一个二世祖的冲动,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成了隋朝灭亡的第一抢。

此前还只是平民造反,这次说明贵族已经不满意隋炀帝了,杨玄感的这次造反,虽然是失败了,但其实是真正揭了隋朝灭亡的序幕。

当一个皇帝在贵族心中不再高大,不再英明圣武的时候,这个国家就离灭亡不远了,隋炀帝最大的失误就是不应该御驾亲征,这样一来全天下人都看到他的能力了。

失败几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已经不行了,这才是隋朝末年最终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有实力的人全都想着自保,根本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杨玄感,在非常危险的时间,做了非常危险的事情,最终身首异处,同时连带着拉着大隋王朝做了陪葬。

标签: 杨玄感

更多文章

  • 西梁历史介绍 西梁行政区划 AD555-AD587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梁

    后梁(555年-587年)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在萧詧称帝后残存的政权(在西魏支持下)。国都于江陵,统治地区位于原梁朝国都建康以西,故又称西梁[1]。历史在南梁末年的侯景之乱中,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子岳阳王萧詧为叔父湘东王萧绎所迫投降西魏,封梁王;萧绎后来登基,史称梁元帝。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后,梁

  • “门下省”称呼的历史由来 门下省的职能与职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高丽王朝亦有设置。唐高宗时曾一度改称东台;武则天时称鸾台;唐玄宗时一度称黄门省。简介门下省,后汉嘉平六年谓之侍中寺。《晋志》曰:“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或谓之门下省。门下省是中央

  • “典签”称呼的历史由来 典签的职能与职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典签

    典签,亦称典签帅或签帅、主帅。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南齐时置。王府、军府、州郡属官,后为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地方州、府行政衙门中处理文书的佐吏,权力不大。南朝宋将军、诸州刺史和诸王出镇,在府内置典签。如抚军典签、领军典签

  • 中国古代卒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卒妻制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战场上的士兵一般都是要打很长时间的仗,所以这个时候,男子对于生理方面的需求一般都是忍着的。但是如果长期不解决这个问题,军心可能就会散漫。所以在越王勾践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制度“卒妻制度”。那么这个制度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卒

  • 唐朝后期“白马驿之祸”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马驿之祸

    说到历史上的白马驿之祸,那可是唐朝发生的一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就是朱温诛杀唐朝朝官一事,为的就是篡夺统治大权。那么这一次事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白马驿是唐朝末年,藩镇军阀朱温屠杀朝臣的一次事件。日落西山的大唐王朝,朝臣与宦官的矛盾不断激化。

  • 春秋战国时期有几个饿死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君

    国君是一国之主,侯国范围内的土地财产都是他的。他们锦衣玉食,用曹刿的话说,这是一些“肉食者”,正所谓是“饭来张口”,应该不知道饥饿为何物。既便是那个卧薪尝胆的勾践,也只不过是表示一下与民同艰苦共患难而已,至于说到吃饭,是根本不用发愁的。然而,凡事都有个

  • 东汉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迫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

  • 黄巾起义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黄巾起义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上的黄巾起义还是非常的出名,这场起义的主人公是张角。不得不说,这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造成的冲击力是无比震撼的。而且这一次的黄巾起义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那么关于历史上的黄巾起义到底该如何评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朝内官宦争斗,朝

  • 十六国时期5个燕国政权世系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燕国

    莫护跋?-220-245慕容木延?-245-271慕容涉归?-271-283慕容删?-283-285慕容吐谷浑燕武宣帝慕容廆269-307-333西平公慕容运燕文明帝慕容皝297-333-348□前燕景昭帝慕容儁319-348-352-360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384-396宜都王慕容桓?-37

  • 十六国时期后燕政权历史介绍 AD385-AD409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燕

    后燕(384年-407年或409年)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慕容氏诸燕之一,由鲜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后燕建国之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后迁往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全盛时统治范围“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读史方舆纪要》),即今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