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宋朝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44 更新时间:2024/3/12 7:44:42

宋朝税收制度特点是赋重役轻。

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叶以后,均田制破坏,府兵制解体,兵农分离的募兵制逐渐取代兵农合一的调兵制。南宋人王栐说:北宋“兵农既分,军制大异于古。”募兵制已占居主导地位。兵源既不像唐代前期那样调集世袭军户,也不像南唐那样差调全国农民,[参104]而主要是来自招募和雇佣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饥民。府兵制虽有残留,诸如存在于某些特定地区的弓箭手之类的乡兵,但也不是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北宋的基本状况是:职业士兵“以起军旅”,普通农民“无预征役”。[参105]政府一般不再“籍农民之身以为兵”,转而“赋敛农民之粟帛以赡正军”。北宋人韩琦在比较汉唐调兵和北宋养兵的优劣时说:“杜甫诗中《石壕吏》一首,读之殆可悲泣,调兵之害乃至此”,进而得出养兵“自有利民处不少”的结论。苏辙也曾将北宋兵制同前代兵制作对照,称:“古者兵出于民”,“民之于兵,可谓劳矣”;“近世兵民既分”,“民可谓逸,而兵可谓习矣。”从当时人这些前后对比和劳逸、利害之论,都是北宋农民大体摆脱兵役负担的确证。其次,厢军分担夫役。北宋农民的主要徭役负担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内的夫役。第三,夫役雇法推行。人们通常所称王安石的免役法或雇役法,指的是差役即职役雇法。

宋代的杂税名目众多,“经制、折帛钱为诸州之害,板帐、月桩为诸县之害”[参106],此外还有二税盐钱、蚕盐钱、丁绢、丁盐钱、僧道免丁钱、秤提钱、市例钱、折估钱、折布钱、布估钱、畸零绢估钱等,“不可以遍举,亦不能遍知”。[参107]其征敛赋税的手段,诚如朱熹所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俱备。”[参108]宋人的类似说法颇多,诸如:“正税之外,杂赋至繁,诡制异科,丑名暴敛”;[参109]“其色不一,其名不同。”以致世人“不能尽举”;“当官者不能悉其详”[参110]。蔡戡又言:“其赋敛繁重,可谓数倍于古矣。”各人的具体说法虽然不尽一致,但共同之处是肯定赋税的名目繁多。赋税倍增的结果是:“民间苦赋重。”[参111]

政府又通过将税收大量投入到军队里,利用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的政策[注24]辅以一系列常设的社会救济政策(特别是对老人和儿童[参112]),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所以两宋时期没有爆发过如黄巢起义,元末民变那样的大规模民变。

宋代的农才赋役制度,名称和中唐之后的两税法一样,但内容不同,宋两税是单纯以土地为征收对象的土地税,标准是按各户所占有田地的数量和质量收取。而唐两税却是要综合每户的人丁和资产包括土地、桑、居宅、牲畜和钱财等定户等再以户等计算本户之两税。可知唐两税的范围远较宋两税为广,唐两税包括田亩税、户税、力役,而宋两税只是纯田亩税而不包括户税、力役。在宋,户税、力役是另算的,按各户人丁收的税称丁税,也就是户税,按户等财产分级别收的税称役钱,也就是力役的内容。也就是说,宋的两税加丁税再加役钱才约等于唐的两税。[参113]宋朝的税制是“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户别,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划为不同户等,按户等财产分级,高资产户纳税多,低资产户纳税少,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役钱则是宋制规定,凡应服劳役者可输钱免役,也就是付朝廷募兵制的费用。

宋商税主要有住税和过税。住税即买卖交易税,税率3%,过税即商品流通税,税率2%。宋公布商税则例,把应纳税的商品名目颁布于税务、官署、交通要道,使商人了然。税务按照则例收税,商旅按照则例纳税,非则例所载(即假如税务私增收税条目),商旅可以拒纳并越级上诉。[参114]另一项税收是海关税。主要对商品进出口和流通收税。外船来经商先经市舶检查,抽取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的税。宋朝鼓励海上贸易,将制造的产品销往外地,市舶司甚至设在马六甲海峡,设到安南,赚取大量收入。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宋辽金夏历史年表历史介绍 AD916-AD1276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北宋(960-1127年)公元年号皇帝备注-----------------960建隆太祖(赵匡胤,927-976)即位963乾德964甲子年968开宝976太宗(赵匡义,939-997)976太平兴国984甲子年984雍熙984王延德(939-1006)着《高昌行记》988端拱989隐士陈抟(-9

  • 西汉末宗室刘玄为什么能称帝?刘玄是如何对待王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玄

    王莽,在整个封建历史中意义都是非凡的。商周以来,天下由贵族、诸侯共分之。刘邦的胜利,意味着平民第一次扭转阶级,进而登上政治舞台。而王莽的篡汉,则代表在汉代外戚家族的颠覆。在此之前,其实外戚都是汉朝的隐患,例如吕氏、卫氏、霍氏,可他们统统没有戳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只有王莽,不仅篡汉,还称帝,不仅称帝,更

  • 北宋的经济和唐朝相比谁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北宋和唐朝两个朝代都有经济非常鼎盛的时期,毕竟两个朝代都出现了非常强大的盛世。那么北宋时期经济的巅峰和唐朝的相比,哪个更高一些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北宋的经济发展是远超过唐朝的。1、观念的极大更新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一直是以农为

  • 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恢复皇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宣帝

    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之孙,从小就受连累而陷于囹圄,刘据被平反后他也出狱,在民间长大。在武帝之子昭帝刘弗陵年少早夭、无子继位的情况下,权臣霍光先立刘贺为帝,不久后废为海昏侯。皇位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砸到了刘病已头上。刘病已继位之初,就有两件小事,颇为后人称道。一件是改名为刘询,

  • 齐明帝萧鸾为了皇位屠杀了多少皇室成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齐明帝

    先简单梳理一下南齐皇位的传承:齐高帝萧道成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大儿子萧赜,也就是齐武帝。齐武帝晚年,文惠太子病死,文惠太子的长子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齐武帝死后,萧昭业继位,也就是郁林王。一年之后,萧鸾发动政变,废掉萧昭业,萧昭业的弟弟萧昭文被扶上皇位,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同年十月,萧昭文被降封为海陵王。萧

  • 辽朝四时捺钵制度历史介绍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捺钵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

  • 南朝后期侯景之乱爆发原因及平定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侯景之乱

    说到这个侯景之乱,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将领侯景发动的一次武装叛乱事件。最后侯景被杀了之后,这一次的叛乱才停息。不得不说,这一次的侯景之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还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那么这个侯景之乱到底是怎么被平定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梁应对北魏,互有胜负,应

  • 东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东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AD581-AD630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突厥汗国

    东突厥汗国(581年-630年)是突厥汗国于581年正式分裂后的东部汗国。历史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在位时期,实际上有数位可汗并立,实际上已经分裂。583年沙钵略出兵攻击另一可汗阿波,阿波逃到西部的达头可汗那里,达头派遣阿波带兵东征,与沙钵略相攻,突厥正式分裂成东、西突厥。东突厥保有原突厥汗国东部地区,即

  • 西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西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突厥汗国

    西突厥汗国,原是突厥帝国(突厥汗国)西面可汗。突厥东西分裂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正史说只有东突厥才说突厥,西突厥名“十箭”(Onoq),此乃源自西突厥创立人室点密授十部落首领每人一支箭,所以称为十箭。西突厥政体与东突厥大同小异,但有一位置是西突厥专有,名&ld

  • 后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后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AD682-AD745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682年~745年),是东突厥灭亡半个世纪后突厥阿史那家族在蒙古高原重新建立的政权,被视为东突厥之复国,直到8世纪为回纥所灭。兴起和鼎盛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687年一路北上占领漠北的乌德鞬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杭爱山),建北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