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东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AD581-AD630

东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东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AD581-AD630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1/19 17:16:46

东突厥汗国(581年-630年)是突厥汗国于581年正式分裂后的东部汗国。

历史

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在位时期,实际上有数位可汗并立,实际上已经分裂。583年沙钵略出兵攻击另一可汗波,阿波逃到西部的达头可汗那里,达头派遣阿波带兵东征,与沙钵略相攻,突厥正式分裂成东、西突厥。东突厥保有原突厥汗国东部地区,即大漠南北地区。因其牙帐仍旧设于北方的都斤山,故又史称北突厥

唐朝于629年出兵攻击东突厥,次年在薛延陀的帮助下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亡,漠南、漠北分为唐朝、薛延陀所占。参见唐灭东、西突厥之战。

至682年,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汗国,745年,后突厥亡于回纥。

民(599年-609年,借隋兵击败西突厥达头可汗,内属)

始毕(609年-619年,隋末大乱,东突厥全盛)

处罗(619年-620年)

颉利(620年-630年,被唐所灭)

标签: 东突厥汗国

更多文章

  • 西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西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突厥汗国

    西突厥汗国,原是突厥帝国(突厥汗国)西面可汗。突厥东西分裂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正史说只有东突厥才说突厥,西突厥名“十箭”(Onoq),此乃源自西突厥创立人室点密授十部落首领每人一支箭,所以称为十箭。西突厥政体与东突厥大同小异,但有一位置是西突厥专有,名&ld

  • 后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后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AD682-AD745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682年~745年),是东突厥灭亡半个世纪后突厥阿史那家族在蒙古高原重新建立的政权,被视为东突厥之复国,直到8世纪为回纥所灭。兴起和鼎盛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687年一路北上占领漠北的乌德鞬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杭爱山),建北牙,又

  • 唐朝“晋阳起兵”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1],是隋朝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过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郡丞、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负责围剿上党的历山飞、甄翟儿等叛军,并在

  • “畏兀儿”称呼的历史由来 畏兀儿民族的前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畏兀儿

    畏兀儿(蒙古语:Уйгур;维吾尔语:‎‎),古代为突厥语民族中的一支,先祖源自回鹘,进入今新疆一带后,与当地原有民族混居,将其突厥化后,形成的民族名称,后世称为维吾尔族。畏兀儿来自突厥语Uighur的音译,即汉语所说的回纥或回鹘[注1]。畏兀儿是元朝对高昌回鹘国的汉语称呼,在元代后

  • 回鹘汗国历史介绍 回鹘汗国历任可汗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回鹘汗国

    回鹘汗国,又译回纥,又称九姓乌古斯,是由突厥语民族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回鹘原是由回纥与乌揭(乌古斯人)组成的联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旧唐书·回纥列传》记载,回纥本为药罗葛、胡咄葛、啒

  • 隋朝国号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意味着中国再一次建立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政权。如果从永嘉之乱开始算起,已经270年了。这个天下的得来,着实不容易。隋朝的第一位皇帝杨坚,他的成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各个少数民族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活了近三百年,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杨坚

  • 隋朝富二代杨玄感为何反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玄感

    杨玄感和杨广只是君臣关系,两人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杨玄感父亲杨素和杨广父亲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子孙,在杨素跟随韦孝宽攻取淮南时,他认识了杨坚,两人结为好友。不过到了他们的下一代,杨玄感却做出了反隋的举动,这可能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今天就来和大家分析下杨玄感为什么要起兵反隋,看看这其中

  • 西梁历史介绍 西梁行政区划 AD555-AD587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梁

    后梁(555年-587年)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在萧詧称帝后残存的政权(在西魏支持下)。国都于江陵,统治地区位于原梁朝国都建康以西,故又称西梁[1]。历史在南梁末年的侯景之乱中,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子岳阳王萧詧为叔父湘东王萧绎所迫投降西魏,封梁王;萧绎后来登基,史称梁元帝。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后,梁

  • “门下省”称呼的历史由来 门下省的职能与职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高丽王朝亦有设置。唐高宗时曾一度改称东台;武则天时称鸾台;唐玄宗时一度称黄门省。简介门下省,后汉嘉平六年谓之侍中寺。《晋志》曰:“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或谓之门下省。门下省是中央

  • “典签”称呼的历史由来 典签的职能与职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典签

    典签,亦称典签帅或签帅、主帅。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南齐时置。王府、军府、州郡属官,后为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地方州、府行政衙门中处理文书的佐吏,权力不大。南朝宋将军、诸州刺史和诸王出镇,在府内置典签。如抚军典签、领军典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