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的经济和唐朝相比谁更高

北宋的经济和唐朝相比谁更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4/2/20 17:37:04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北唐朝两个朝代都有经济非鼎盛的时期,毕竟两个朝代都出现了非常强大的盛世。那么北宋时期经济的巅峰和唐朝的相比,哪个更高一些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北宋的经济发展是远超过唐朝的。

1、观念的极大更新

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一直是以农为本。到今天我们也讲农业是立国之本。但是在北宋,提出士农工商都是“本业”。北宋名臣蔡襄说“凡人情莫不欲富”,农民、商贾、木工、瓦匠,纷纷以挣钱致富为人生目标,思想观念和生存价值与唐以前出现明显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宋代的发展模式。

2、土地的宽松政策

北宋时期叫“不设田制”,就是说国家原则上没有土地的分配制度,各级官吏只热衷于审核土地的买卖手续是否完备。当时,土地的所有权、出租权、使用权都有了明细划分,人们对契约精神明显提高。土地的自由买卖提高了流转速度和生产效益,与唐代对土地的高度垄断呈鲜明对比。

3、商业的极大发展

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宋代的上层精英和底层民众,都渴望也有权力通过贸易获得利润,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商人。中国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说:“在宋代,商业不再只为少数人服务,而是面广大民众,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广大乡村,活跃兴旺”。

4、外贸的空前繁荣

唐代穿越沙漠戈壁的“丝绸之路”到北宋的时候已经不再畅通,对外贸易转向“海上丝绸之路”。宋代出口的大宗物资是瓷器,从东南沿海经过东南亚、南亚,一直延伸到北非、西欧。唐代贸易也很发达,但主要是外国人到中国来,宋代则是更多人从事世界贸易。

5、矿业的高度兴盛

宋代商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煤、铁的开采和冶炼,美国学者郝若贝谈到:“北宋神宗时期(10671085),中国全国铁产量在7.5吨-25吨之间”。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的漆侠先生认为15万吨是比较可靠的,而这一产量可以和18世纪整个欧洲的铁产量总和向媲美。

标签: 北宋

更多文章

  • 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恢复皇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宣帝

    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之孙,从小就受连累而陷于囹圄,刘据被平反后他也出狱,在民间长大。在武帝之子昭帝刘弗陵年少早夭、无子继位的情况下,权臣霍光先立刘贺为帝,不久后废为海昏侯。皇位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砸到了刘病已头上。刘病已继位之初,就有两件小事,颇为后人称道。一件是改名为刘询,

  • 齐明帝萧鸾为了皇位屠杀了多少皇室成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齐明帝

    先简单梳理一下南齐皇位的传承:齐高帝萧道成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大儿子萧赜,也就是齐武帝。齐武帝晚年,文惠太子病死,文惠太子的长子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齐武帝死后,萧昭业继位,也就是郁林王。一年之后,萧鸾发动政变,废掉萧昭业,萧昭业的弟弟萧昭文被扶上皇位,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同年十月,萧昭文被降封为海陵王。萧

  • 辽朝四时捺钵制度历史介绍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捺钵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

  • 南朝后期侯景之乱爆发原因及平定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侯景之乱

    说到这个侯景之乱,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将领侯景发动的一次武装叛乱事件。最后侯景被杀了之后,这一次的叛乱才停息。不得不说,这一次的侯景之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还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那么这个侯景之乱到底是怎么被平定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梁应对北魏,互有胜负,应

  • 东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东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AD581-AD630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突厥汗国

    东突厥汗国(581年-630年)是突厥汗国于581年正式分裂后的东部汗国。历史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在位时期,实际上有数位可汗并立,实际上已经分裂。583年沙钵略出兵攻击另一可汗阿波,阿波逃到西部的达头可汗那里,达头派遣阿波带兵东征,与沙钵略相攻,突厥正式分裂成东、西突厥。东突厥保有原突厥汗国东部地区,即

  • 西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西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突厥汗国

    西突厥汗国,原是突厥帝国(突厥汗国)西面可汗。突厥东西分裂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正史说只有东突厥才说突厥,西突厥名“十箭”(Onoq),此乃源自西突厥创立人室点密授十部落首领每人一支箭,所以称为十箭。西突厥政体与东突厥大同小异,但有一位置是西突厥专有,名&ld

  • 后突厥汗国历史介绍 后突厥汗国历代可汗介绍 AD682-AD745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682年~745年),是东突厥灭亡半个世纪后突厥阿史那家族在蒙古高原重新建立的政权,被视为东突厥之复国,直到8世纪为回纥所灭。兴起和鼎盛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687年一路北上占领漠北的乌德鞬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杭爱山),建北牙,又

  • 唐朝“晋阳起兵”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1],是隋朝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过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郡丞、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负责围剿上党的历山飞、甄翟儿等叛军,并在

  • “畏兀儿”称呼的历史由来 畏兀儿民族的前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畏兀儿

    畏兀儿(蒙古语:Уйгур;维吾尔语:‎‎),古代为突厥语民族中的一支,先祖源自回鹘,进入今新疆一带后,与当地原有民族混居,将其突厥化后,形成的民族名称,后世称为维吾尔族。畏兀儿来自突厥语Uighur的音译,即汉语所说的回纥或回鹘[注1]。畏兀儿是元朝对高昌回鹘国的汉语称呼,在元代后

  • 回鹘汗国历史介绍 回鹘汗国历任可汗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回鹘汗国

    回鹘汗国,又译回纥,又称九姓乌古斯,是由突厥语民族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回鹘原是由回纥与乌揭(乌古斯人)组成的联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旧唐书·回纥列传》记载,回纥本为药罗葛、胡咄葛、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