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六国时期后燕政权历史介绍 AD385-AD409

十六国时期后燕政权历史介绍 AD385-AD409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48 更新时间:2024/1/22 1:08:25

后燕(384年-407年或409年)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慕容氏诸燕之一,由鲜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

后燕建国之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后迁往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全盛时统治范围“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读史方舆纪要》),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自384年慕容垂称燕王到407年慕容熙被杀(或到409年慕容云被杀),立国凡24年(一说26年)。

《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燕,以别于慕容氏诸燕,后世袭用之[1]。

历史

重建燕国(383年─385年)

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投降前秦的前燕贵族慕容垂在苻坚同意下回到邺城。时丁零族翟斌在洛阳新安一带起兵反秦,镇守邺城苻坚庶长子苻丕拨兵2千给慕容垂,派宗室苻飞龙领兵1千为慕容垂的副手,前去对付翟斌,但慕容垂于行军中袭杀苻飞龙,与前秦正式决裂。

384年正月,慕容垂渡过黄河移至洛阳附近,与翟斌联兵攻洛阳。后引兵东下,在荥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建元燕元元年。后自石门渡黄河,向邺前进,时有众20余万。因苻丕坚守邺城,慕容垂久攻不下,因战争,河北经济受到很大的破坏。到了385年八月,苻丕撤出邺城,退往晋阳,整个河北,皆落入慕容垂手中。386年正月,慕容垂称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改元建兴,史称后燕。

攻灭西燕(386年─394年)

主条目:后燕行政区划

386年十月,西燕慕容永进至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西),称帝,改元中兴,占有今山西省一带。由于后燕不容许作为宗室一方的西燕“僭举位号,惑民视听”,与后燕争夺燕国领导权。在392年消灭翟魏后,出兵攻伐西燕。

393年冬,慕容垂征发步骑兵7万,命丹阳王慕容瓒出井陉关(今河北省井陉县井陉山),攻晋阳,西燕守将慕容友领兵5万防守潞川。明年春,慕容垂增调司、冀、青、兖四州兵,分兵三路出滏口(今河北省磁县西北石鼓山)、壶关、沙亭,西燕分兵拒守。后慕容垂在邺城西南屯兵月余,慕容永怀疑后燕欲从太行山南口进兵,将大部兵力调往轵关。夏,慕容垂率大军出滏口,由天井关向南直趋台壁(今山西省黎城县西南),慕容永仓卒集结5万精兵,与后燕军大战于台壁南,西燕军中伏大败,慕容永逃回长子。后燕攻下晋阳,进围长子,八月间灭西燕。

慕容垂灭西燕后,趁东晋衰乱之际,略地青、兖,把疆域向南扩展到今山东的临沂、枣庄一带。

燕魏对峙(394年─396年)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起初后燕与北魏的关系本来是友好的,因后燕战马缺乏,屡求于魏,甚至发生扣留北魏使者以求名马的事,两国关系告结。而北魏采取联西燕拒后燕的政策,对付后燕。394年西燕危急时,北魏派兵5万为西燕声援。次年五月,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率兵8万伐魏,遣范阳王慕容德率步骑1.8万为后继。北魏听说燕军北上,把部落、畜产及大军转移至黄河以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避开燕军。到十月,由于塞外严寒、士气低落,后燕不得不撤退。这时北魏派拓跋遵领骑兵7万,堵塞燕军南归之路。拓跋珪自领2万,进击后燕军,后燕军大败,乱不成军,镇南王慕容绍被杀,四、五万兵投降,北魏俘虏了后燕文武将吏数千人,缴获了兵器、衣甲、粮食无数,拓跋珪将后燕降兵全部坑杀于参合陂,慕容宝等单骑逃回。史称参合陂之役。

慕容宝等逃回中山后,屡请求再次伐魏,慕容德也劝说慕容垂趁自己尚健在时亲征,以免遗留后患。慕容垂接受了他们的意见。396年三月,慕容垂率大军再次伐魏,败北魏陈留公拓跋虔,其后慕容垂病情加重,急忙退兵。四月,慕容垂病死。慕容垂此次的北伐,并没有能够挽回后燕军事上的颓势。此后,拓跋珪就挟其三、四十万骑兵,长驱进入中原。

衰落灭亡(396年─409年)

396年四月,慕容垂病死,子慕容宝继承帝位。后燕在全国重要的战略及政治中心有五处,即中山、龙城、邺、晋阳、蓟。八、九月间,北魏拓跋珪率领40余万大军,攻取晋阳。十一月,攻下常山、信都,河北许多郡县的官员,不是逃亡就是投降。这时慕容宝在中山有步兵12万、骑兵3.7万,悉数出抗拒魏军,大败而还。魏军进军包围了中山,397年三月,慕容宝率军突围,退往中山。十月,魏军攻下中山,后燕官吏兵投降两万余人,后燕的疆域被切断为南、北二部。

398年,慕容德在滑台称燕王,建立南燕。兰汗杀死慕容宝,自称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慕容盛杀兰汗自立,后来讨伐高丽及库莫奚有功,然因治下太严,刑罚残忍,在401年为大臣段玑所暗杀。鲜卑贵族立慕容垂少子慕容熙为帝,他采行了胡汉分治的政策来统治国家。这时的后燕疆域,仅有辽西一带,疆域狭小,民户不多,但他却大兴土木,营建宫苑殿阁,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407年,冯跋兄弟趁慕容熙送葬苻后时起事,推高云(慕容云)为燕王,杀死慕容熙。409年高云的禁卫离班、桃仁杀死高云,冯跋称燕天王,后燕灭亡。

大事年表

384年建国。慕容垂包围邺。

385年打败高句丽,进入辽东。

394年攻灭西燕。

395年燕军与北魏军在参合陂大戦,燕军大败。

396年慕容垂亲率大军进攻北魏,途中病故。太子慕容宝即位。

397年魏拓跋珪攻击燕都中山。燕王慕容宝逃往龙城。

398年慕容宝被杀,慕容盛推翻弑君的兰汗,夺取皇位。

401年慕容盛被暗杀。太后丁氏拥立慕容熙。

407年汉人将军冯跋拥立高云为燕天王,杀死慕容熙。有些史学家把这年认定为后燕灭亡,北燕建立之年。

409年高云被杀,冯跋继位。有些史学家把这年认定为后燕灭亡,北燕建立之年。

标签: 后燕

更多文章

  • 什么是丁税?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丁税,雍正帝,摊丁入亩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继位登基后,陆续推动新政改革,其中让李卫在江苏试行的,便是摊丁入亩制度。所谓摊丁入亩,从字面意思理解,其实就是将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丁税(即人头税)摊入田地之中,以田税取代丁税。什么是丁税?丁税,又称“丁赋”、“丁钱”、&l

  • 十六国时期北燕历史介绍 北燕疆域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燕

    北燕(407年或409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建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旧沿用后燕国号。409年,高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因

  • 十六国时期后燕历史介绍 后燕疆域介绍 后燕君主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后燕

    后燕(384年-407年或409年)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慕容氏诸燕之一,由鲜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后燕建国之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后迁往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全盛时统治范围“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读史方舆纪要》),即今河北

  • 明朝中后期的宦官权力为何非常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宦官

    明朝的宦官,权力巨大,这几乎无人不知。看明代晚期的电影,少不了东厂、西厂出现,他们杀人、放火、审判、执行,似乎正规的行政系统完全由这批人代替了,渐渐形成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暗黑社会”。但是追奔朔源,明代独特的“宦官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个跨越百年的

  • 明朝禁军为何被文官集团掌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禁军

    明太祖朱元璋以应天为京师建立大明后,便在京城内外设四十八卫,统称为京卫。明成祖朱棣登时期,将京卫增至七十二卫,随后又以此为基础将京卫扩编为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统称为京营。景泰年间,皇帝朱祁钰听从于谦的建议将三大营改编为十团营。其后,虽然京营之制屡变,宪宗时立选锋,武宗时设两官厅,嘉靖时又重建三大

  • 明朝的巡抚的权力有多大?明朝巡抚与唐朝节度使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巡抚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处,承袭元代制度,在朝廷设中书省统领六部,主管全国政务,职权甚重。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管各地的军、政事务。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之罪杀了时任中书省左丞相的胡惟庸后,乘机废掉了中书省,将中书省之权分到六部。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掌政务)、按察使司(掌刑狱)、都

  • 西汉灭亡后宗室们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汉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前,刘原本是一个稀有姓氏,只分布在沛县一带,如《汉书》中所说“汉兴之初,海内初定,同姓寡少”。但是刘邦以布衣取天下,总结秦亡教训而实行宗室分封,经过西汉两百多年的发展,刘姓已经一跃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姓之一,刘氏家族已经成繁衍了十万余众,仅刘姓的皇室子

  •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内阁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打过长江,直抵京师城下,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开门请降,朱棣终于成为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此时的朱棣并没有急着进入皇宫,为了不让自己背上弑君篡位的恶名,他必须得让建文帝朱允炆自己选择让位或者自尽,于是他选择驻军京师郊外等待消息。然而,建文帝朱允炆既没有

  • 明朝内阁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内阁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的一个月内,先后命胡广、解缙、杨荣等七人为阁臣,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办公地点设在翰林院的文渊阁中,为了“避外廷之名”,号称内阁,这便是明代内阁的由来。内阁设立之初仅仅只是翰林院的一个下属机构,阁臣品秩最高不过六品,其作用也仅相当于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罢了!然而谁

  • 明朝皇太子出阁读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太子

    隆庆四年(1570年),皇太子朱翊钧即将年满八岁。正月,礼部以“国家旧制,东宫出阁读书期不出八岁”为由上疏明穆宗,但是明穆宗却一口拒绝,并且还明确向朝臣表示:“等到皇太子十岁后再做打算。”这个‘再做打算很明显是明穆宗的缓兵之计,目的是想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