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高平陵政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历史评价

曹魏“高平陵政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18 0:30:48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

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起因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经过

司马出击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说:“我过去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令陛下、秦王和我到御床跟前,拉着我的手臂,深为后事忧虑。我说道:‘太祖、高祖也曾把后事嘱托给我,这是陛下您亲眼见到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烦恼的。万一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我当誓死执行您的诏令。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命,败坏扰乱国家的制度;在朝内则超越本分自比君主,在外部则专横拔扈独揽大权;破坏各个军营的编制,完全把持了禁卫部队;各种重要官职,都安置他的亲信担任;皇宫的值宿卫士,也都换上了他自己的人;这些人相互勾结盘踞在一起,恣意妄为日甚一日。曹爽又派宦官黄门张当担任都监,侦察陛下的情况,挑拨离间陛下和太后二宫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这种形势下,陛下也只是暂时寄居天子之位,岂能长治久安。这绝不是先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前谈话的本意。我虽老朽不堪,怎敢忘记以前说的话?太尉蒋济等人也都认为曹爽有篡夺君位之心,他们兄弟不宜掌管部队担任皇家侍卫,我把这些意见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令我按照奏章所言施行。我已擅自作主告诫主管人及黄门令说:‘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兵权,以侯爵的身分退职归家,不得逗留而延滞陛下车驾,如敢于延滞车驾,就以军法处置。我还擅自作主勉力支撑病体率兵驻扎在洛水浮桥,侦察非常情况。”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曹芳;但惶急窘迫不知所措,于是就把曹芳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伐木构筑了防卫工事,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

司马懿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告诉他应该尽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

驽马恋栈

当初,曹爽因桓范是他同乡年长的故旧,所以在九卿之中对桓范特别加以礼遇,但关系不太亲近。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要让桓范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司马懿得知后对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桓范是很有智谋的,但曹爽就象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因顾恋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长远打算,所以必然不能采纳桓范的计谋。”

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悲痛地哭泣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投降

于是曹爽向曹芳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告诉曹芳下诏书免除自己的官职,并侍奉曹芳回宫。曹爽兄弟回家以后,司马懿派洛阳的兵士包围了曹府并日夜看守;府宅的四角搭起了高楼,派人在楼上监视曹爽兄弟的举动。曹爽若是挟着弹弓到后园去,楼上的人就高声叫喊:“故大将军向东南去了。”弄得曹爽愁闷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戊戌,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选择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影响

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四月后,魏帝改元嘉平。司马懿除任用名士、能人外,亦提拔亲信、心腹之人。

王淩和令狐愚因为高平陵事件,认为魏帝曹芳年幼平庸而司马懿独揽大权,于是在两年后发动兵变企图推翻曹芳和司马懿,另立年纪较长的曹彪(曹操儿子)为帝,即淮南三叛。

驻守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因与曹爽有亲戚关系,同时身为征西将军侄儿夏侯玄被徵召入洛阳,于是恐惧会遭司马氏逼害;同时与自己不和的郭淮又出任征西将军,都令他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汉。

评价

司马懿因为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标签: 高平陵政变

更多文章

  • 什么是郡国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郡国制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既没有完全采用周朝的分封制,也没有全盘采用秦朝的郡县制,而是采用了两者并存的“郡国制”,在中央直属的领地之内,全面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其他地方,则依旧采用周朝时期的分封制。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原因一:中央集权制并不成熟秦始皇灭六国

  • 三国魏文帝曹丕几次伐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221年,因为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所以刘备发起了夷陵之战。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

  • 刘邦称帝后为何定国号为“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建立,刘邦建立汉朝。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中的一句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台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很自然地就会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那么你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原话是&ldquo

  • 宋哲宗赵煦亲政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哲宗

    元祐更化,发生于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捩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事情还得从“元祐更化”说起,宋神宗病逝之后,年仅9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虽然执政能力非常出色,一度形成了“元祐之治&r

  • 明朝“金刀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刀案

    阮郎,明英宗时期宦官,是个较为忠厚老实的宦官。朱祁镇曾送给他一把金刀,没想到这把刀却要了他的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继位三年前,明英宗亲征瓦剌,临行前留下郕王朱祁钰监国摄政。结果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做了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一时朝野震动,人

  • 中国古代东北割据政权:渤海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渤海国

    说起渤海国,这是中国古代靺鞨族在东北建立的割据政权。它繁荣时期的领土包括俄罗斯南部沿海各州、朝鲜半岛北部和今天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它有15府,62州,拥有5京,5京分别是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源府、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1、靺鞨族的崛起。渤海王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98年,当时靺

  • 隋文帝杨坚在位晚年做了哪些错误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文帝

    杨坚,即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在位晚期逐渐多疑,做了许多错误决策,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文帝在后世人的眼中口碑一直不错,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当上了君主,随后他又灭掉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陈朝,击败了

  • 西汉吴王刘濞为什么要起兵造反?刘濞造反的口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濞

    刘濞,西汉时期宗室、诸侯王,汉高祖刘邦的侄子,父亲是代顷王刘仲,他的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是“七国之乱”的发起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有八个儿子,刘肥是刘邦年轻时的姘头曹氏所生,吕后不喜欢,不被重用;太子刘盈软弱,刘邦认为不像他;刘如意聪

  • 明朝宗室安化王:朱寘鐇生平介绍 安化王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寘鐇

    朱寘鐇,明朝宗室,庆靖王朱的后裔,父亲是镇国将军朱邃墁,封安化王,后因发动安化王之乱被赐死除爵。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正德五年四月初五,宁夏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接到一张特殊的请帖,请客的人名叫朱寘鐇,是一位明朝宗室,现被封为安化王。既然是王爷请客,面子自然要给,于是二

  • 秦国的旧贵族为何反对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鞅变法

    说到这个商鞅变法,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上位之后决定要改革,随后商鞅就提出了这个商鞅变法,不得不说,这个商鞅变法确实是让秦国比之前变的更加强大了,但是为什么秦国的很多贵族都这么反对商鞅变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到这个商鞅变法,确实是让秦国变的强大了,但是在这个强大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