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英宗赵曙登基亲政期间都干了些啥?

宋英宗赵曙登基亲政期间都干了些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85 更新时间:2024/3/5 16:55:46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中国古代汉族丧礼仪式之一,父、母丧后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礼)再议。

治平元年(1064年),京畿、宋、亳、陈、许、汝、蔡、唐、颍、曹、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杭、宣、洪、鄂、施、渝等州,光化军、高邮军发生大水灾,赵曙派遣使臣巡视,疏治河道,赈济抚恤灾民,免除灾民赋税。

同年,西蕃瞎毡的儿子瞎欺米征归附宋朝。

治平二年(1065年)农历四月初九,韩琦等再次提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于是,赵曙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的“濮议”事件。

治平三年(1066年),中书大臣共同议事于垂拱殿,当时韩琦正在家中祭祀,赵曙特意将其召来商议,当时即议定(赵曙生父)濮称皇考,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交给了赵曙一份。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省,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多了太后的签押。赵曙便立刻下诏停止讨论。同时又将宰相与执政们召来,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绪,以稳定时局。赵曙最后同意了欧阳修等人的意见,将吕诲等三名御史贬出京师。

治平三年(1066年)十一月初八,赵曙再次生病,同年十二月在宰相韩琦的建议下,立长子赵顼为太子。

标签: 宋英宗

更多文章

  • 刘裕北伐前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裕

    一、准备充足的北伐公元416年8月,刘裕正式从建康出兵北伐后秦。早在公元410年,刘裕灭了南燕之后,就想顺势灭后秦,只是后来东晋内部发生了卢循的流民起义,因此将灭后秦的想法暂时放下。刘裕将卢循镇压后,本以为可以空出手来对后秦用兵,又遇到占据荆州的先后两位刺史刘毅和司马休之的不服。荆州是东晋的重兵集团

  • 秦朝汉朝的刑法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始的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而刑法作为管理国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深受当权者的重视。我们都知道,刑法诞生于一种国家内部需要加强管理的环境下,它是法律的边界线,以令人恐惧的刑罚方式来约束百姓己,从而使国家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之中。整个中国古代史中最令大家瞩目的刑法属于秦朝与汉朝,前者

  • 甲申之变的具体经过 甲申之变李自成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甲申之变

    清朝据有东北,先后四次入关,得胜而归,正在寻求据有全国统治权的策略。李自成农民军在中原战场上六次击溃明军主力,入据关中,建国大顺,随后派军北上,逼向北京。明王朝积重难返,两面作战,处于南北夹击之中,面临崩溃的边缘,继续倾尽全力,为挽救危局而努力。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 甲申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甲申之变

    清朝据有东北,先后四次入关,得胜而归,正在寻求据有全国统治权的策略。李自成农民军在中原战场上六次击溃明军主力,入据关中,建国大顺,随后派军北上,逼向北京。明王朝积重难返,两面作战,处于南北夹击之中,面临崩溃的边缘,继续倾尽全力,为挽救危局而努力。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 如何评价明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有哪些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末农民起义

    历史评价正面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优越性,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督抚与武臣存在矛盾,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在具体战役中往往

  • 明末农民起义的具体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农民起义

    经过陕北举义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明朝藩王对农民横征暴敛,农民生活比其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争的地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以陕西为中心,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士兵兵变,

  • 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起因 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末农民起义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从天启七年(1

  •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末农民起义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从天启七年(1

  •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实力如何?鲁国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鲁国

    鲁国(前1032年前249年),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由此,周朝的诸侯国中,鲁国不仅是爵位较高的诸侯国,比如秦国君主是伯爵,楚国君主是子爵,而且,鲁国的君主是周公的后人,所以和周王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基于此,在周代的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ldquo

  • 北宋赐酺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

    汉唐以来,奖赏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奖赏成为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宋代,全国有重大的庆祝活动。发生了皇帝的婚礼、解放后、生日等重大事件。大臣出使,重要大臣病逝。依此类推,它可能会得到奖励。这些赏赐不仅是君主对臣民的赐予和赏赐,也是控制臣民的重要手段。历代帝王都深谙此道,宋代帝王也不例外。纵观宋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