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服饰特点介绍

南宋服饰特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8 更新时间:2023/12/6 15:56:21

的服饰和南宋的化,流行思想关系很大。宋朝以来,崇尚理学,理学以学古克己为念,帝的思想趋于古板刻板化,君导民,导致民间服饰以实用简朴为主,所以宋代服饰翼宽松为主,须遮全身,但不能如唐代一般可袒胸露乳,宋人对纲礼徳的遵守也很好的体现在服饰上。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面料题材

鉴于国情,宋代文弱,国力衰减,逢站必败,导致每年须大量辽,西夏等国贡送绢绸,所以国内纺织业还是相当的发达,织棉较为流行,一般男性服饰以菱纱为主。女性服饰喜欢印花布作为面料,宋代刺绣工艺及其发达,达官贵族服饰及其考究,多以刺绣圈边,同时宋代文人爱刺以各种花卉作为装饰。

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绫、纱、罗、绢、缂丝等。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穿枝花鸟题材的真红穿花凤、真红大百花孔雀、青绿瑞草云鹤等。花卉题材的如意牡丹、芙蓉、重莲、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动物题材的狮子、云雁、天马、金鱼、鸂鶒、翔鸾等。几何纹的龟纹、曲水、回纹、方胜、波纹、柿蒂、枣花等。

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宋代的纹样风格与唐代截然不同,而对明清时期的影响非常明显,无论从题材到造型手法,几乎都形成了一种程式。

《图书集成》卷六百八十一《苏州纺织物名目》讲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24年),嘉定安亭镇有归姓者创始药斑布,“以布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药斑布又名浇花布,就是现今民间的蓝印花布的前身。这种印花布,是民间妇女重要的服装面料。

宋代刺绣工艺已经高度发展,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衣服,一般都用刺绣花边沿边。题材以写生花卉为主,并将一年四季的各种花卉组合成“一年景”的花饰,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男装

整个服装以六幅素纱拼制而成,纱孔稀疏,似为夏季服装。衣襟部分的结构较有特色:掀开表面一层衣襟,里面还有一层衣襟,两道衣襟一左一右,大襟交领,左右两襟对称,均用纽扣系在两边。

裤子

南宋出土实物南宋男子的裤子有两种。一为合裆单筒裤,为前后两幅缝合,上接裤腰,另加三角裆,在右侧开腰处系带。二为开裆裤,裤筒为前后两幅缝合上接裤腰,裤筒内侧上有一个三角形小裆分开而不缝合,在背后开腰,两侧系带。

女装

南宋妇女服装不再是沿袭北宋旧制以宽长为主的款式,又不完全因循宣和服装改革以后的"不旋衿纽,束身短制"的妇女便服,而是进入了以长裙短衫为主体的多种形制的时代。妇女上身衣服,一般统称“衫儿”或“衫子”,虽不束身,但系短制,有罗衫、绸衫、绢之前、布衫等,比较高级的是短金衫儿。浒服色以青、红、白、粉为主色,配以各种明暗花纹。有少数妇女,还在腰间配上一条绣花裹肚(围裙),更显俏丽。

标签: 南宋

更多文章

  • 西汉建立起完善的选官制度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汉

    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正式建立察举制,汉朝至此有了相对完善的选官制度。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元光元年距离西汉建立(前202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七十年。那么西汉为什么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选官制度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五年(前202年),刘邦在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为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家分晋

    成书于北宋年间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其作者司马光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史学家之一。不过有意思的是,《资治通鉴》并没有以某个朝代的建立为全书的开端,而是以历史事件“三家分晋”为全书的开端。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说

  • 清朝满族八旗之正黄旗历史介绍 正黄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正黄旗

    正黄旗介绍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典籍记载《光绪会典事例》:佐领成分,宗室三、觉罗四、新满洲四、蒙古八个半、朝鲜二、番子一、满洲七十。康熙的爱

  • 清朝满族八旗之镶黄旗历史介绍 镶黄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镶黄旗

    镶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另

  • 清朝满族八旗之正白旗历史介绍 正白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正白旗

    正白旗介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含义满族八旗之中的三旗之一相关人物多尔衮、曹雪芹其它七旗正蓝旗、镶蓝旗、镶黄旗等起源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

  • 清朝满族八旗之镶白旗历史介绍 镶白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镶白旗

    八旗-镶白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满洲八旗共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

  • 清朝满族八旗之正红旗历史介绍 正红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正红旗

    正红旗正红旗,又作“整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

  • 清朝满族八旗之镶红旗历史介绍 镶红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镶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镶红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18佐领第一佐领:满洲康熙11年立公中佐领?洪鄂氏等五十

  • 清朝满族八旗之正蓝旗历史介绍 正蓝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正蓝旗

    正蓝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正蓝旗建于此时,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代八旗之一

  • 清朝满族八旗之镶蓝旗历史介绍 镶蓝旗历任都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镶蓝旗

    镶蓝旗镶蓝旗,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