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父妻子继”习俗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父妻子继”习俗历史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17 更新时间:2023/12/9 1:52:16

在小说或影视作品当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见到这种父亲去世,妻妾嫁给儿子的现象。这种“父妻子继”的婚俗,又被称为收继婚、转房婚,西方则称为利未婚,一般指丈夫去世之后,其妻妾改嫁给亡夫的叔、伯、儿子(亲生子除外)、侄、甥等婚俗形式。按照传统伦理道德来讲,这自然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不过这种婚俗在劳动力相对紧张的氏族时期和古代游牧民族地区,还是有一定存在道理的。当然,也有部分权贵是为了贪图美色而已。

“父妻子继”婚俗的形成和废止

这种婚俗最早起源于氏族族外婚时期,即从父系氏族社会就已经开始出现,当时的人们认为嫁到本氏族的女子,不仅属于夫家,也属于夫家所在的氏族。因此,在丈夫去世之后,其妻妾便只能嫁给本氏族的其他男子。

而随着生产能力的提升,伦理观念开始增强,因此早在先秦时期便开始遭到中原百姓的排斥,此后历朝历代均有法律严厉禁止。但由于某些权贵阶层贪图私利和美色仍然时有发生,而在生产方式仍然较为落后的地区,此类婚俗此后仍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此后中原王朝再度出现这类婚俗,则主要产生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期,例如北齐等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当中,皇帝宠幸先帝妃子仍时有发生;契丹和辽国时期,这类婚俗同样存在;元朝建立之后,此类原始的婚俗同样被保留了下来。不过随着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消亡或逐步汉化,这类婚俗便也渐渐消失了。

“父妻子继”婚俗的存在原因

至于这种婚俗的存在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落后生产模式下的财产保护。正如这种婚俗产生的原因一样,妻子嫁人之后,不仅属于夫家,且属于夫家所在的氏族或家族。因此,在丈夫去世之后,为了防止财产和劳动力的丧失,便规定其只能转嫁氏族或家族内部成员,这可以看做是一种财产继承的变异形式。因此,这类婚俗在中原地区被严厉禁止之后,之所以会在游牧民族长期存在,便主要源于其部落式的管理模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女人作为重要的财产和劳动力,必须由部落内部成员继承。例如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呼韩邪去世之后按匈奴婚俗她须转嫁给庶子为妻,但当时汉朝法律已经严厉禁止此类婚俗,于是便有了“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勒令从胡俗”,昭君为了汉匈两国和平,也只能遵命。

2、权贵阶层为了美色和利益。这个便比较好理解了,作为权贵阶层,其妻妾通常比较漂亮,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即使中原地区已经严厉禁止此等婚俗,但仍然时有发生,这是最高统治集团腐朽糜烂生活的一种表现。此类婚俗虽然有悖伦理,也曾饱受非议,但并没有人敢当面反对。例如隋炀帝在隋文帝去世的当天便收继了其庶母宣华夫人,唐太宗也收继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唐高宗则收继了父亲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又如巴图蒙克娶满都海之后继承了大汗之位。

3、贫困人家的无奈之举。从古至今,贫困人家娶妻生子都比较困难,因此贫困人家便普遍存在娶寡嫂、弟媳等情况,这一方面解决了这些守寡女子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省了聘礼,而且还可以防止财产外流。在古代将女性视为夫家财产的年代,这种方式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财产继承。

总体来说,随着社会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及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增强,这种婚俗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标签: 父妻子继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诸侯国:滑国历史介绍 滑国是被谁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滑国

    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

  • 春秋时期吴国称霸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国

    吴国是周朝时期,存在于江南地区的一个诸侯小国,姬姓,与周王室是同宗。吴国在西周时期一直默默无闻,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在东周时的春秋晚期突然崛起而称霸诸侯,这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呢?这事还得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说起,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诸侯纷纷争霸。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先开始称霸,齐桓公死后,晋文公

  • 先秦时期不同诸侯国纛旗、服饰的颜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侯国

    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或许注意过这样一段描写:魏惠王联合其他五个国家商议分秦的会盟之日站在高处远眺,当有车马来的时候,他瞥一眼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仪仗队,他是有千里眼吗?肯定不是。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一眼就知道是哪个国家呢?其实魏惠王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仪仗队所持大纛旗的颜色以及将士的服饰颜色来判断的。在先秦

  • 辽朝“十香词冤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辽朝

    萧观音,辽朝女诗人,也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圣宗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之女。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后,因为一首诗词被赐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小编一起看看吧。萧观音自幼容貌清丽,聪慧秀逸,个性内向纤柔,文采出众,精通诗词、音律,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萧观音也是

  • 清朝灭亡时领土面积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清朝中期的时候,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封建王朝中国力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1820年,大清的领土面积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虽说到了晚晴的时候,各种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失去了大量的领土。不过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中国所剩余的领土仍然达到1100多万平方公里,保留了83%的领土,成为了历代政权更迭之最。那么为

  • 刘备攻占益州后为何不定都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玄,刘备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刘备联合孙权,与周瑜、程普率领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周瑜进攻南郡时,刘备又率众南征荆州南部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江陵附近的巴丘病逝。刘备趁机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江陵(南郡),于是据有荆州五郡。建安十九

  • 战国后期秦将李信攻打楚国为何失败?李信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信

    李信,字有成,槐里,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战国末期,关东六国已经很难再对秦国产生威胁,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进程中,楚国可以说是实力最为强劲,灭国难度最大的一个。然而,在秦始皇询问攻灭六国需要多少兵力时,秦国名将王翦表示至少需要六十万大军,而后起之秀李信则表示最多需要二十

  • 大宛国是如今的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宛国

    说起大宛国,这是我国历史上西域地区的一个邻国,其国境范围就是如今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三个国家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古代大宛国的都城贰师城就是如今土库曼斯坦的阿斯哈巴特城。如今汗血宝马的主要产地就是土库曼斯坦以及周边地区,这些位置在古代都属于大宛国的疆域之中。在古希腊马其顿的亚历

  • 样式雷家族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样式雷

    相信大家看了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后都是一致的好评,确实从剧情到演员到服道化都是特别用心的大制作。其中有一段剧情,二爷为了开山造隧道在当时的情况来讲难度比较高,所以请了个德国的建筑师,结果被告知不能接受二爷的委托,实力不够。这可急坏了二爷,但是洋人发现二爷家住的王府倒是别致,或许找到王府的设计师可

  • 晋朝开国后为何司马炎的开国第一策是封建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朝

    这里的封建,不同于现今历史教材中说的封建社会。在中国古代,封建是指天子把国土分封诸侯,让自己的子弟叔伯以及一些功臣到各地建立藩国,来拱卫皇权的一种措施。中国封建制度的标杆,当然是西周王朝。周武王一统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据说当时有三四百个诸侯国,而到了春秋时代,依然有一百多个国家,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