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元战争元朝兵力部署介绍 宋元战争双方损失

宋元战争元朝兵力部署介绍 宋元战争双方损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95 更新时间:2024/1/20 18:08:38

宋元战争,又称蒙宋战争,是蒙古帝国(蒙哥汗死后,蒙古帝国分裂,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与宋帝国(南宋时期)的战略决战,始自公元1234年宋军端平入洛,至1279年崖山海战宋室败亡结束,共历时46年。

公元1234年,宋理宗发起“端平入洛”开了南宋与蒙古的战事。此后打打合合,一直到1279年,陆秀夫背负幼帝跳海身亡,才宣告南宋的彻底灭亡。

蒙古军一直以彪悍闻名,而南宋历来孱弱,为何蒙古人用了40多年才灭亡南宋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蒙古方面,其一,早期蒙古人对所谓正统并不感冒,南宋也一直不是其主要对手;其二,蒙古帝国没有稳定的继承法,44年间先后换了4任大汗(皇帝);

南宋方面,其一,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形势复杂,具有天然防御性,极大的迟滞了蒙古骑兵的进攻;其二,对于异族统治,汉人有极强的抵触,这导致了南宋军民的拼死反抗。

蒙古与南宋的战事概述

宋理宗时,南宋君臣不顾金国的苦苦哀求,与蒙古帝国完成了海上之盟。1234年,当蒙古和南宋一起完成了灭亡金国的任务时,南宋君臣开始有点飘了。

蒙古军早期一直不太注重防守这个概念,他们的主要军事目的是劫掠财富、工匠和杀掉仇人。这次也一样。

当宋理宗看到几乎是军事空白的北方时,他心动了。端平元年五月,宋理宗认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副,动用了相当大的军事力量发动了“收复中原”的军事行动。

行动一开始非常顺利,南京(河南商丘)、旧都汴京(河南开封)等纷纷告破。然而由于蒙古人破坏很严重,宋军又进展过快,后勤逐渐跟不上,好在蒙古人好像也没有什么行动。

当年7月底,宋军完成了后勤补给,开始向洛阳挺近,然而蒙古人早就侦查到了宋军的行动。毫无悬念,宋军大败。蒙古人反攻,宋军全线崩溃,将大量的军事物资和士兵留给了蒙古人。

端平入洛失败后,不知道宋理宗君臣是怎么想的,居然依旧歌舞升平,好像这事没发生过一样。然而,宋军的主动攻击,给了蒙古人以出兵攻宋足够的理由。

蒙古军对南宋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只有三次。

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蒙古军从四川、荆襄两路大举进攻,宋军全力抵抗,此战南宋名将辈出。后宋军曹有闻收复要塞仙人关,蒙军撤退。

此后每年几乎都发生局部战役,但都没有很大规模。

1258年,蒙古蒙哥汗亲率大军两路进攻,意图一举灭亡南宋。西路军有蒙哥率领进攻四川,东路军由忽必烈率领进攻荆襄。此次相对顺利,忽必烈进围鄂州,眼看破城有望。然而,蒙哥战死于钓鱼台,忽必烈不得不撤军回去争夺蒙古大汗之位。

忽必烈坐稳大汗之位后,建国号大元。1268年-1273年,蒙军花了5年时间,终于攻克南宋重镇襄阳。随后,忽必烈以伯颜为帅,率军20万,令有辅助军10余万,共三路进攻南宋腹地。1276年,南宋谢太后及宋恭帝投降。此后,宋民间局部反抗一直持续到1279年。

可以说,蒙古(元)灭宋之战,是蒙军灭国之战时间最长的,南宋军民抵抗也尤为激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优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的分界线,在地理上的巨大差异造就了南北不同的文化。同时,复杂的地理形势形成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

蒙军攻宋主要有三个突破点,东部庐州(合肥)、中部襄阳-鄂州一线、西部沔州-汉中-大散关一线。

其中东部和中部战线因为距离临安比较近,突破以后可以直接顺江而下到达临安,因此几乎每次大小战役都会发生在这一线。1238年,庐州之战、荆襄之战;1258年,荆襄之战、鄂州之战;1268年-1273年,襄阳之战都发生在这一线。

古所谓,守江必守淮。一直到忽必烈攻占襄阳之前,淮河一线大部分地区都在宋军手中。

而蒙古军特别是早期,以蒙古骑兵为主力,在水网密布的江淮地区难以纵横驰骋,而宋军处于防御,而且长期占据南方,拥有地利上的优势和相对强大的水军。宋元战争中,宋廷动用战舰动辄数千艘、万艘说明宋军水军还是比较强大的。

最后忽必烈用了5年时间才攻下孤城襄阳、灭宋动用了大量战舰,说明了这个问题。

西线虽然没有密集的水网,但是川蜀之地,历史上一直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这一线的主要战役有:1235年,沔州之战;1236年,阳平关之战;1258年蒙哥从川东北、云南两路进军,北路之军也是这一线。

历代进川路线有两条,一条是邓艾钟会走的从关中剑阁大路和阴平小路,另一条是从从长江逆流而上,由重庆经古江州进入四川,东汉刘秀、东晋两次进入巴蜀都是走的这条路,而这两条路之中从北方关中进攻,难度更大。

然而蒙古人每次都是走的北路,为何呢?因为蒙军没有占据长江,没得选。

因此这一线,是蒙军攻宋损失最大的一条线。沔州之战蒙军遭受了多次大败,而钓鱼城之战蒙哥身死。

因此地理上的优势让蒙军处于进攻上的绝对劣势,这是多次蒙军进攻都难以突破进入南宋腹地的重要原因。

南宋军民的拼死反抗

南宋虽然孱弱,但是蒙古人毕竟属于异族,不像改朝换代,仍旧是汉人统治。因此,在宋明理学高度发达的南宋,军民反元情绪高涨,殊死抵抗。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宋元长达40余年的战争过程中,南宋曾多次反攻和坚守取得胜利。

1235年,曹友闻等率宋军两面夹击大败蒙军,并收复仙人关,迫使蒙军退出宋境;1236年真州之战,丘岳面对10倍之敌,设置多道伏兵,最终打退蒙军;1238年,察罕率军号称80万进攻淮西庐州,庐州知州杜杲多次击退蒙军,察罕撤走。1259年,南宋奸相都一改以往作风,亲率13万大军前往孤城鄂州,奋力抵抗,连忽必烈都称赞“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最终守住了鄂州。同年,宋将王坚在孤军奋战状态下,坚守钓鱼城数月,并导致蒙哥身死,成功为南宋续命数年。襄阳之战,南宋军民坚决抵抗5年,外援断绝,内无粮草,军民力乏,襄阳最终失守。

这说明南宋的军力很强吗?并不见得。40多年前,金国濒临灭亡时,南宋攻金,都还大败失地而还。端平入洛也显示了宋军将领的战略无能和军队素质。

那为何能取得如此多的胜利了?我们从吕文焕的经历或许可见一斑。

吕文焕坚守襄阳5年,多次向宋廷求援而不得。1272年,李庭芝派张顺张贵入援,不料先后被杀,吕文焕杀掉导致二张之死的降兵,为二张立庙。1273年,襄阳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物资。吕文焕想尽办法,每次巡城都望着临安的方向恸哭(文焕撤屋为薪,缉麻为衣,每一巡城,南望恸哭)。

可以说,吕文焕是力尽而降,也算情有可原。然而无论在当世还是后来,吕文焕大多受到非议而极少有正面评价。

同时,在襄阳失守,南宋的灭亡已成定局,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屡立幼帝,漂迫于海上而不降,坚持了大约3来了之久。

这个现象说明,在南宋军民心中,元代宋并不是表面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华夏文明和汉民族的灭亡。因此,尽管南宋朝廷腐败,君臣无能,奸臣辈出,广大的士大夫和老百姓还是站在爱国的角度上,全力支持抗元。

存亡之战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因此宋军才能在许多战役中取得胜利,多次困难中得以坚守。

蒙古帝国为何打打停停?

实际上,蒙古帝国虽然强大,但其核心军事力量,蒙古骑兵一直只有10余万人,而且蒙军并不善于攻城,因此蒙军大多没有一战灭国,蒙古征服金国用了大约24多年,蒙古灭西夏用了大约22年,但也没有南宋这么久远。

按理说,蒙古接触南宋在征服西夏、金国之后,此时的蒙军已经有相当的攻城经验和火器了,蒙军和其仆从部队也更强大了。虽然有地理劣势和南宋反抗,但实力差距在那里,那么,为何攻宋还用了40多年呢?

从上面的战役记录看来,因为蒙古一直打打停停,最后一次持续进攻就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为何蒙古打打停停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蒙古一开始并没有去全力征服南宋,蒙军同时还进行了数次西征,说白了,蒙军并没有把南宋看成它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敌人。

1235年,南宋端平入洛的次年,蒙古帝国进行了长子西征,一直持续到窝阔台死后的1242年;1254年,蒙军灭大理国,同年,蒙古大汗蒙哥令旭烈兀西征中亚。

这两次西征的将领都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蒙古大汗的子侄或兄弟挂帅,持续时间长,征服领土广阔。同南宋战线上的那些将领和军队相比,这才是帝国的军事主线。

一直到1258年,蒙哥汗才第一次发动对南宋的灭国之战。此时距离1234已经过了20多年了,大汗都是第三位了。

有人说,南宋自诩为华夏正统为何蒙古不重视呢?实际上,直到蒙哥之弟忽必烈,蒙元帝国才开始呢汉化的历程,才有了建国号、确立华夏正统等等中原帝国才有的现象,也才对征服南宋上升到了战略层面的重视。

其二,蒙古帝国一直没有确立明确的继承法,蒙古汗位的的继承需要核心贵族们一起拥戴。这样就会有两现象,1、汗位空缺时,重要的帝国贵族都要回去和林,不然就可能被边缘化;2、贵族势力强大,新继位的大汗面对复杂的内部情况,越到后来越需要数年时间整理好内政,才能进行大规模的征伐。

而1234年到1279年期间,蒙古帝国先后有贵由、蒙哥、忽必烈三次汗位更迭,这给了南宋以许多喘息之机。特别是1259年,蒙哥死后,忽必烈本来形势大好,鄂州攻破可能性很大,但是忽必烈必须回去争夺汗位,而不得不放弃了对南宋的进攻。而等忽必烈再次进军南宋,已经是在8年后的1267年。

因此,蒙古灭亡南宋持续了40余年是多方面的,蒙古帝国面临着内部的一次次调整,南宋拥有了地理、人和两大因素,甚至可以说非常幸运,然而南宋君臣面对一次次的调整的机会,君臣却沉迷于声色犬马、争权夺利,最终还是难以保全家国。

标签: 宋元战争

更多文章

  • 刘晏任职期间实施了哪些财政改革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晏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

  • 蒙古帝国时期“凉州会盟”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凉州会盟

    凉州会盟,又称“凉州会谈”,是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凉州的一次会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件背景1235年7月,蒙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在漠北答兰答八思地方召开忽里勒台(最高贵族国务会议),决定出兵进攻南宋。蒙古军分兵三路,向南宋发起了

  • 窝阔台汗国疆域地图 窝阔台汗国被谁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历史变迁1225年,成吉思汗把今阿尔泰山以南以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给其三子窝阔台汗,成立窝阔台汗国,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他以哈拉和林为大帐常驻地。1229年,窝阔台在拖雷监国两年后召开的库里尔台大会上肯定了其父的遗命而顺其自然的

  • 旭烈兀西征过程介绍 旭烈兀西征路线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旭烈兀

    旭烈兀西征,又称为蒙古第三次西征,是蒙哥汗的弟弟旭烈兀率领,是大蒙古国继成吉思汗西征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也是大蒙古国最后一次西征。背景自从蒙古帝国消灭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东欧各国之后,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已扩展到中亚和东欧。1251年,蒙哥继承帝位后,为了扩展领土,照祖父成吉思汗的遗愿,展开第三次西

  • 伊利汗国创始人是谁 伊利汗国疆域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1256–1335年),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所建。简介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然而并未设置民政机构。1256年,他的属国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克尔曼的后西辽,土耳其的罗姆苏丹国及格

  • 元朝两都制建立的原因 两都制建立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两都制

    一个国家设置两个以上的首都的制度,常被称为“两都制”或“两京制”。元朝的皇帝就跟候鸟似的,在大都、上都两个都城之间来回跑,十分有趣,这就是著名的元代两都巡幸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影响,也有现实的推动,元朝因这一制度而兴,也因这一制度而丧。游牧

  • 在政治、经济和文艺方面杨炎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炎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人。唐代宰相、财政学家,“两税法”的创议者和推行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杨炎早有文名,进入河西节度幕府。唐代宗时,历任兵部郎中、山南副元帅判官、礼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受宰相元

  • 三国曹魏曹丕总共讨伐了东吴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丕

    曹丕,字子桓,曹魏开国皇帝。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作为三国吴国的开国皇帝,很有意思,他和曹丕简直是一对欢喜冤家,孙权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和刘备闹翻了以后,刘备打他,他向曹丕称臣,等风头一过,就翻脸,可以说,翻脸比翻书还快,搞的曹丕很郁闷,后来,曹丕开始下

  • 南宋嘉定和议内容 嘉定和议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定和议

    1208年(嘉定元年),金人与宋朝双方重定和约,史称“嘉定和议”。简介宋宁宗画像1207年,韩侂胄为了立功来保持相位,便轻率出兵北伐金,结果溃败。主和派杨皇后杀韩侂胄请和,1208年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和议内容是上国书称金主为伯父,岁币银绢各三十万,又以三百万缗钱赎回淮、陕两

  • 金朝“世侯”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世侯

    世侯是指辽宋金元时期管理北方汉人的特殊制度。辽朝时指汉人佐命功臣及汉人世豪;宋朝指常胜军;金朝指猛安谋克、九公封建;元代指汉人万户、千户及百户。产生金朝末年,金朝内部矛盾重重。对契丹人而言,金有亡国之仇,且亡国之后又倍受金人欺凌,早思报复。而汉人处境更坏,对金人的反抗此伏彼起。早在蒙古建国之前,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