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是如何抵御匈奴的?

汉文帝是如何抵御匈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07 更新时间:2024/1/11 6:29:15

汉文帝第一次防御匈奴,汉文帝前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贤王率骑兵入居河南地(今河套地区),侵掠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的少数民族,并杀掠人民。

六月,文帝遣丞相灌婴率8.5万骑兵开赴高奴(今陕西延安),迎击右贤王。右贤王出塞而去。会济北王刘兴居反,汉乃诏击匈奴兵回长安。

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匈奴右贤王背弃和亲之约,率数万大军侵占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并进袭上郡(今陕西绥德地区),杀略汉民,威胁长安。双方虽未交兵,但这次用兵是西汉自白登之围后对匈奴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表明西汉王朝并不甘于和亲政策。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冬,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侵汉地,前锋直抵岐州雍(今宝鸡凤翔)、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距长安仅200里,直接威胁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

文帝得报,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屯驻长安附近,防卫京师;又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上郡、北地、陇西等处兵马车骑迎击匈奴,苦战月余,老上单于方退出塞外,而汉军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从此,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西汉王朝深以为患,不得不遣使者复与匈奴修好和亲。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单于死,其子军臣立为单于,仍以中行说为亲信,积极准备攻汉。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军臣单于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文帝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又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同时,置三将军,命河内守周亚夫驻屯细柳,祝兹侯徐悍驻棘门,宗正刘礼驻霸上,保卫长安。

此时,匈奴骑兵已进至代地句注边,边境烽火警报连连告急。汉军经数月调动,方抵边境地区。匈奴见汉军加强了守备,遂退出塞外。

汉文帝第三次防御匈奴,汉文帝后六年冬(即前159年冬,因汉初以10月为岁首),匈奴3万骑入上郡,3万骑入云中,杀略甚多,烽火通于甘泉、长安。

汉文帝命将军令免屯驻飞狐,苏意屯驻句注,张武屯驻北地,以备匈奴;命周亚夫驻扎细柳,刘礼驻扎霸上,徐厉驻扎棘门,以保卫京师。数月后,汉军开赴边境,匈奴军退,汉兵遂罢。

汉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老上单于病逝,其子军臣单于即位。

总体而言,受制于国力、统治思想和马匹、武器等具体物质基础,文景时期对待匈奴的入侵并不组织军队主动出击,以避免加重百姓的负担,使恢复不久的正常的经济生活再次受到破坏。

标签: 汉文帝

更多文章

  • 明朝三大营兵力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一﹑五军营五军营是骑兵和步兵的混合体。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这支部队是从各个地方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攻击的主力。二﹑三千营三千营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骑兵组成的

  • 北元历史介绍 北元皇帝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元

    北元指的是蒙古族于1368年-1389年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简介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都沁·都尔本”(明人称鞑靼和瓦剌)所代替。历史大

  • 明朝统一战争地图 明朝统一战争的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

    明朝统一战争是明洪武元年至二十二年(1368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全国,遣军推翻元朝、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及元朝残余势力的一系列作战。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以红巾军为主的农民起义。而农民军首领朱元璋趁势崛起于江淮地区,到了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相继攻灭在江南

  • 明朝“洪武之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是中国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简介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国力迅速增长。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

  • 明太祖北伐路线地图 明太祖北伐与永乐北伐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太祖

    明太祖北伐是明朝建立后针对北元的九次次军事行动。主要包括:1370年(第一次北伐)、1372年(第二次北伐)、1380年(第三次北伐)、1381年(第四次北伐)、1387年(第五次北伐)、1387年-1388年(第六次北伐)、1390年(第七次北伐)、1396年(第八次北伐)。第一次北征洪武三年(1

  • 明太祖明成祖时期大移民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太祖

    洪武大移民,是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出现的多次大规模移民。历史背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地移民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这自然要从元末年间的历史谈起。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只有98年,到了元代末年,由于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ldqu

  • 明朝海禁政策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

    海禁(又称洋禁),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通商,有谓“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明代海禁始于明初,终于隆庆,主要目的都是遏制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并对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宋代海禁宋朝自宋太宗赵光义时便开

  • 西汉“诸吕之乱”的具体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

  •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途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历史汉朝海路北通朝鲜、日本。西汉时期,中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南从日南郡、徐闻郡、合浦郡通都元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国、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东汉时期,

  • 大元通制结构内容介绍 大元通制是法典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元通制

    《大元通制》是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编修经过至大四年(1311年)三月元仁宗即位不久,决定根据《至元新格》编修新法律,允中书所奏,“择耆旧之贤、明练之士,时则若中书右丞伯杭、平章政事商议中书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