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途径城市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途径城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3/12/13 15:08:32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历史

汉朝

海路北通朝鲜、日本。

西汉时期,中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南从日南郡、徐闻郡、合浦郡通都元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国、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东汉时期,“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161年至180年)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这是历史记载的中国与罗马帝国第一次往来。

印度商人由海路经苏门答腊、马六甲来中国、运丝绸往印度、罗马。

三国、两晋、南朝

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吴国,历时四年来到东吴,献琉璃。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国。

黄武五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

法显陆上从西北丝绸之路西行到印度,从印度东海岸海上归国,由印度多摩利底经狮子国、耶婆提、到山东牢山。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波斯、天竺、狮子国、扶南、婆利。

隋、唐、五代

初唐时期{即高宗龙朔元年(662年)},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以管理海上贸易,作用即同今之海关。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赤土、丹丹(今马来西亚吉兰丹)、盘盘、真腊、婆利。

中唐之后,西北丝绸之路阻塞,华北地区经济开始被南方全面超过,华南地区经济日益发展,海上交通开始兴盛。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拂菻、大食、波斯、天竺、狮子国、丹丹、盘盘、三佛齐。

航路:由广州航,经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三兰国。

唐人600人移民海外。

唐人杜佑对历代南海交通作了个总结:“元鼎(前116-前111年)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后汉桓帝时,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孙权,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奉使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晋代通中国者盖鲜。及宋、齐,至者有十余国。自梁武、隋炀,诸国使至逾于前代。大唐贞观以后,声教远被,自古未通者重译而至,又多于梁、隋焉。”

宋朝

北宋先后在广州、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营海镇)、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江阴军(今江阴)、嘉兴府(秀州)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

泉州在南宋中期超越广州成为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一带)、三佛齐(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吉兰丹(今马来西亚)、渤泥(今文莱一带)、巴林冯(今印尼巨港)、兰无里(今印尼苏门答腊)、底切、三屿(今菲律宾北部)、大食(今沙特阿拉伯麦地那一带)、大秦(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波斯(今伊朗法尔斯一带、白达(今伊拉克巴格达)、麻嘉(今沙特阿拉伯麦加)、伊禄(今伊拉克)、故临(今印度一带)、细兰(今斯里兰卡)、登流眉(今泰国那空是贪玛叻)、中理(今索马里)、蒲哩鲁(今菲律宾马尼拉)、遏根陀国(今埃及亚历山大港)、斯伽里野(今意大利西西里)、木兰皮(今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摩尔人穆拉比特王朝)等总计五十八国。

出现了《岭外代答》、《诸蕃志》,记载与中国通商国家情况的专著。

元朝

与元朝通商的国家:三岛、民多郎、真腊、无枝拔、丹马令、日丽、麻里鲁、彭亨、吉兰丹、丁家卢、八都马、尖山、苏禄、班卒儿、文老古、灵山、花面国、下里、麻那里、沙里八丹、土塔、忽厮离、假里马打、古里佛、放拜、万年港、天堂、忽鲁模斯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南昌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

中国商人汪大渊,航海远至埃及,著有《岛夷志略》一书。

泉州刺桐港成为了“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明朝

郑和下西洋,到过:占城、爪哇、旧港、满拉加、哑鲁、苏门答腊、那孤儿、勃泥、小葛兰、彭亨、锡兰山、三岛、苏禄、吕宋、溜山、打歪、八都马、柯枝、南巫里、古里、坎八叶、木克郎、甘巴里、阿拨巴丹、阿丁、天方、米息、麻林地、忽鲁模斯、祖法儿、木鲁旰、木骨都束、抹儿干别、不剌哇、慢八撒、木兰皮等国。

《明会典》记录了130个朝贡国,其中海上东南夷有62国,包括:安南、苏禄、锡兰、朝鲜、日本、琉球、爪哇等。

禁海令

忽必烈时期开始由于倭寇袭扰沿海,因而先后进行了四次禁海。第一次海禁从公元1292年(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到公元1294年(世祖至元三十一年)止。第二次海禁公元1303年(成宗大德七年)到公元1308年(武宗至大元年)止。第三次海禁从公元1311年(武宗至大四年)到公元1314年(仁宗延枯元年)止。第四次海禁从公元1320年(仁宗延佑七年)到公元1322年(英宗至治二年)结束。1322年复置广州、泉州、广元(宁波)市舶提举司,之后不再禁海。共计十六年。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为了抵制蕃货,“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广州、泉州、明州三个市舶司。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为由,禁濒海民私通诸国。洪武二十三年(1390),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下令一律禁止民间买卖及使用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下海通番。

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违反禁海令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大明律》)。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并派遣郑和率水师四万籍下西洋之便,以打击“海盗”为名剿灭违反禁海令的东南亚沿岸各大华商集团。

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发布第一个禁海令,到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废止海禁时止,期间接近两百年之久,这段时期正值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等西洋到强开始大航海的时候。1521年葡萄牙人企图以武力入侵中国,强逼中国开放国门通商,爆发屯门海战、西草湾之战。英格兰王国商船于1637年抵达广州,并与明朝守军发生冲突,明军战事失利,最后在葡萄牙调停下英格兰只完成一次贸易回国。

清廷从顺治时到雍正时的四十年海禁(公元1655年1684年,公元1717年1728年)。

清廷入关之后,清廷曾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三年(1656年)、康熙元年(1662年)、五年(1666年)、十四年(1675年)五次颁布禁海令;并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元年(1662年)、十七年(1678年)三次颁布“迁海令”,禁止臣民出海贸易。

到了1757年以后,清廷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使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

航海技术

造船

针路

据中国古典文献记载,在宋朝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中国海船已经用罗针导航;到了南宋中期,海船普遍用罗针导航;当时掌管船只航行方向的舟师都备有秘密的海道针经,详细列出从广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针路。

贸易对象与进出口物品

贸易的对象有许多:

朝鲜、日本、琉球

位于今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东南亚沿岸岛屿

南亚

伊斯兰世界

欧洲各地,因为此海上丝路多只到阿拉伯,因此其他到欧陆的物品一般由经由阿拉伯人转运。

出入口物品:

出口:自中国出发之货物主要以丝绸、茶、瓷器、金、银、五金、书籍等等

入口:自西方来货物包括:琉璃、猫眼石、明珠、象牙、香料、宝石、水晶、玛瑙、琥珀、骆驼皮、乳香、没药、安息香、沉香、檀香、卢荟、胡椒、温纳齐等。

主要西传及传入中国物品多数经陆上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

泉州、广州、宁波、扬州、蓬莱、北海、漳州、福州、南京九市被国家文物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

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从而正式替代原来的九市联合申报计划。

标签: 丝绸之路

更多文章

  • 大元通制结构内容介绍 大元通制是法典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元通制

    《大元通制》是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编修经过至大四年(1311年)三月元仁宗即位不久,决定根据《至元新格》编修新法律,允中书所奏,“择耆旧之贤、明练之士,时则若中书右丞伯杭、平章政事商议中书刘正

  • 元朝南坡之变发动者结局介绍 南坡之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指的是公元1323年,铁木迭儿的义子、禁卫军将领铁失率人发动政变,在南坡店刺杀元英宗的历史事件。元英宗画像元朝自建立后历经宗室之乱、后妃干政、宫廷政变,朝堂之上变得乌烟瘴气。元英宗即位后,这位热爱热爱汉文化、精通儒学经典又懂得体察民情的皇帝决心进行改革,破除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弊端,重现曾经

  • 天历之变的影响 天历之变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天历之变

    “天历之变”是发生在中国元朝时期的宫廷斗争。“两都之争”后元文宗图帖木儿的政权得到巩固,但是元文宗却忽然生出想禅让的想法,于是他专门派使者到察合台汗国去请自己的亲哥哥周王和世即位称帝。和世见弟弟一片诚意,就答应下来。1329年正月和世在和宁即位,是为元

  • 市舶司是什么机构 市舶司是什么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市舶司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简介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明清两朝反复“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 宋元战争元朝兵力部署介绍 宋元战争双方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又称蒙宋战争,是蒙古帝国(蒙哥汗死后,蒙古帝国分裂,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与宋帝国(南宋时期)的战略决战,始自公元1234年宋军端平入洛,至1279年崖山海战宋室败亡结束,共历时46年。公元1234年,宋理宗发起“端平入洛”开启了南宋与蒙古的战事。此后打打合合,

  • 刘晏任职期间实施了哪些财政改革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晏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

  • 蒙古帝国时期“凉州会盟”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凉州会盟

    凉州会盟,又称“凉州会谈”,是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凉州的一次会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件背景1235年7月,蒙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在漠北答兰答八思地方召开忽里勒台(最高贵族国务会议),决定出兵进攻南宋。蒙古军分兵三路,向南宋发起了

  • 窝阔台汗国疆域地图 窝阔台汗国被谁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历史变迁1225年,成吉思汗把今阿尔泰山以南以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给其三子窝阔台汗,成立窝阔台汗国,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他以哈拉和林为大帐常驻地。1229年,窝阔台在拖雷监国两年后召开的库里尔台大会上肯定了其父的遗命而顺其自然的

  • 旭烈兀西征过程介绍 旭烈兀西征路线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旭烈兀

    旭烈兀西征,又称为蒙古第三次西征,是蒙哥汗的弟弟旭烈兀率领,是大蒙古国继成吉思汗西征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也是大蒙古国最后一次西征。背景自从蒙古帝国消灭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东欧各国之后,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已扩展到中亚和东欧。1251年,蒙哥继承帝位后,为了扩展领土,照祖父成吉思汗的遗愿,展开第三次西

  • 伊利汗国创始人是谁 伊利汗国疆域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1256–1335年),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所建。简介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然而并未设置民政机构。1256年,他的属国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克尔曼的后西辽,土耳其的罗姆苏丹国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