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辽金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古代辽金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21 更新时间:2023/12/29 8:31:48

辽金兵制

辽朝金朝是中国北方契丹族和女真族上层相继建立的两个朝。由于他们都保留着原始部族的痕迹,并处于由奴隶制封建制迅速转化的历史阶段,军事制度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制度合为一体,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后,既保有本民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辽朝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而出现一个朝廷两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

辽军大体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国军。宫帐军,征集直属皇帝的著帐户壮丁组成,是契丹族亲军,供宿卫和征战。部族军,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供守卫四边。以上两种部队是辽军的主力。京州军,亦称五州乡军,征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属国军,由臣属国壮丁组成。后两种部队为辅助兵力。辽初,贵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龄在15~50岁之间的列籍正军,兵器、战马自备。“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后来,“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辽史·食货》)辽军以骑兵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枪。后期从朝传入抛石机式的火炮,编有炮手军。

金朝军事大权亦由皇帝直接掌握。其下设都统,后改为元帅府、枢密院等,协助皇帝统辖全军。战时,指定亲王领兵出征,称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权任极重,但是临时设置,并非固定职务。边防军事机构有招讨司、统军司等。金军的编制,初时与社会组织相结合,主要编为“猛安”、“谋克”,一般以百户左右为一“谋克”,千户左右为一“猛安”。“猛安”上统于万户府,“谋克”之下还有五十、十、伍等组织。兵员的征调,1名正军,配1名副军,战时副军可以递补正军。兵为世袭,可以子弟替代,但不能以奴充任。

金军大体可分为本族军、其他族军、州郡兵和属国军。前二者为主力,后二者为辅翼。最初,奴隶主、封建主都应从军。进入长城之南地域后,主要实行征兵制,签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兵,谓之“签军”。后期也行“募兵制”。金统治中原后,还仿汉制,实行发军俸、补助等措施。对年老退役的军官,设“给赏”之例。对投降的宋军,保留原建制,仍用汉人降将统领。金军亦以骑兵为主,步兵次之。骑兵一兵多马,惯于披挂重甲。各部族兵增多后,步兵数量大增。水军规模也较大,但战斗力较弱。另编有炮军万户。除兵器外,还使用火炮、铁火□、飞火枪等火器作战。

标签: 中国古代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元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

    元朝兵制1206年,成吉思□统一蒙古草原各部,把卫队扩充至万人,编成名为“怯薛”的禁卫军,平时轮番值宿,战时充“大中军”,随大□出征;并将各部落按千户、百户统编,成年男子均有出军之义务,上马备战斗,下马屯聚牧养,实行兵牧合一的制度,使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

  • 中国古代之秦汉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兵制

    秦汉兵制秦朝(公元前221~前20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军事制度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汉承秦制,又有了新发展。军队的体制秦、汉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军队,并置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负责全国军事行政的官

  • 中国古代之三国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兵制

    三国兵制中国三国时期(220~280),魏(曹魏)、蜀(蜀汉)、吴(孙吴)封建割据,鼎足而立。其军事制度基本沿袭汉制,但又有所变化,主要是建立中、外军体制和实行世兵制。曹魏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是曹氏父子以及后来的司马氏直接统辖的部队,前期较少,驻于京城之中,后期庞大,渐扩驻至城外。主要负

  • 中国古代之晋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朝

    晋朝兵制中国西晋统一全国后,沿袭曹魏的军事制度,初期中军强,外军弱,中后期宗王出镇四方,又于王国设置军队,并盛行世兵制。东晋时,外军转强而中军较弱,集兵方式改以募兵制为主。西晋(265~316)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平时驻守京城内外,有事出征。驻在城内的中军为宿卫兵,

  • 中国古代之南北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兵制中国南北朝时期(420~589),国家分裂,政权常依军权的大小和兵势的强弱而频繁更替。南朝军队体制基本沿袭晋制(见晋朝兵制),世兵制衰落,主要实行募兵制。北朝,拓跋氏初期乃实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入中原后逐步封建化,后期创立了府兵制。南朝宋、齐、梁、陈的军队,多有中军(亦称台军)和外军的区

  • 中国古代之东魏北齐的夷汉分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魏

    东魏北齐的军队体制大体沿袭北魏,也分为中兵、镇戍兵、州郡兵三部分,但其军制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夷汉分兵制。东魏北齐的开创者高欢在起事之初,赖以成事的都是鲜卑或鲜卑化了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人。后来魏孝武帝西奔,随他入关的洛阳“六坊”鲜卑不过万人,其余的“六坊&rdq

  • 中国古代之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魏

    西魏北周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府兵制。西魏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赖以割据的武川军团,主要由改编关陇各族人民起义军的将士而组成。后来又加上随孝武帝入关的“六坊”鲜卑兵万余人,西魏的总兵力大约有七八万人左右。随着与东魏之间的不断战争,西魏军队的补充日渐困难。由于居住于关陇的鲜卑人很少,宇

  • 中国古代之北朝的军队编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朝

    北朝军队的基本编制是军、幢、队、什、伍。军是北朝军队基层编制的最高一级,军设军主、军副各一人,统率全军。一军所统兵数,没有明确记载。北魏建国之初,曾设置军府,每军配兵5000人,但这似非北魏常制。从一些散见史料看,北魏一军的正常编制,大约为千人左右,当时有所谓“千人军将”的称

  • 中国古代之北朝军队的兵种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古代

    北朝军队的兵种主要是骑、步二种,而其中又以骑兵为主。北魏前期,由拓跋部部落成员组成的军队,全是擅长骑射的骑兵。由于游牧民族的特点,早在北魏建国之前,拓跋部已有“控弦之士数十万,马百万匹”。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军队主要都是骑兵。孝文帝改制后,汉人开始正式负担兵役,又由

  • 太平天国为何要定都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平天国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反清第一人”的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发动推翻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后,率领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粉碎清军的围追堵截,于1853年3月19日打到南京,击溃清军,冲进南京城,直扑两江总督衙门,杀死了两江总督陆建瀛,占领了南京。洪秀全乘坐黄轿进入南京城时,受到南京市民的热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