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国号的由来 “大明”国号的由来

明朝国号的由来 “大明”国号的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85 更新时间:2024/1/20 3:28:37

公元1368年农历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国号定为大明?得从明教说起。

明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所以也叫摩尼教。摩尼教认为世界上存有两种对立的力量,叫做明暗两宗,明是光明,是善,是理;暗是黑暗,是恶,是欲。公元694年,摩尼教传入我国,被称之为明教。公元845年,唐武宗禁止佛教,明教也被禁止传播,从此转入地下。

由于明教起义,主张改变现状,因此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纷纷人教。元朝末年,韩山童称明王,率三千明教徒起义。韩被元军捕杀后,其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统辖各地明教的义军,朱元璋即是小明王的部将。

朱元璋建立新王朝后,一些农民出身的将领自然赞成以“大明”作为国号:一些地主阶级出身的文臣,如刘基等人也认为日月是朝廷的正祀,为历代皇帝所重视。而且新朝起于南方,元朝起于北方,拿阴阳五行之说推论,南方为火,属阳;北方为水,属阴。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元朝就必然灭亡。再则历代王朝的宫殿名称被冠以大明二字的也很多。古代神话里“朱明”一词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连在一起,虽说巧合,但很吉祥。因此他们也赞成用大明作为新朝国号。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中期张居正“一条鞭法”简介 一条鞭法施行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居正,一条鞭法

    在一条鞭法实施以前,明朝传统的赋役制度是将赋和役分开征调的。赋以田为对象,分成夏税和秋粮,向田主征收;役的对象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时,按户出丁,轮流应役。官府分别把每户的田地和户口,记录在鱼鳞图册和黄册上,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随着土地兼并的扩展,户丁逃亡,田地隐匿,使得这两个文册的记载十分混乱和失真

  • 明朝中期壬寅宫变简介 壬寅宫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当时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

  • 扬州十日简介 扬州十日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督率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入城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仅被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

  •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何要废掉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

    宰相自古就是皇上的得力助手,可是到了明代,宰相制却被朱元璋废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宰相的权力被描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说明宰相的权力是很大的。那么,在明代以前,宰相制为何一直存在着呢?原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在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上,是不断扩大中央的权力,在中央政权内部,是不断强化皇

  • 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厂

    东厂是明代的特务机构。“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为了清除建文帝朱允炆余党,缉查谋反、大逆及所谓“奸党”,同时,也用来对付政治上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北京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东厂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

  • 三国时期交州历史介绍 交州管辖区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交州

    说到“交州”这个地方好像并没有得到大家所感觉到的那种十分重视的感觉,感觉这个地方好像真的不受重视了,那么交州在三国时期就真的不受重视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个题目说的不对。三国时代,交州一直是各路诸侯试图染指的肥肉,最后孙权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几番

  • 隋朝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 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大运河

    说到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其实还真的是争议很大的,很多人都说了这个大运河好像开凿的是好事,开凿的也不是好事,但是到底是不是好事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定论,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吧,还有就是开凿隋唐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揭秘,感兴趣的别错过!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隋唐运河分大体上五

  • 唐朝贞观之治简介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

  • 唐朝中期的甘露之变简介,甘露之变背景、经过、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

  • 战国其他六国为什么没效仿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有哪些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变法

    其实秦国真正从商鞅变法中获益也经历了好几代人的努力,而且实行商鞅变法的代价也非常大,不仅是动了皇室贵族的奶酪,还给百姓打开了一扇通往权贵的大门。所以秦国想要继续推行商鞅变法,还把商鞅给处死了。至于说其他国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政策,就看实行的效率和最终的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了。不过秦国能够变法成功还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