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四运动有何成就 五四运动的缺陷有哪些

五四运动有何成就 五四运动的缺陷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7 更新时间:2024/1/28 15:42:49

五四运动至今依然是国人讨论的热点,不管过去多久,这场运动似乎一直道不完、说不明。由于历史教材的灌输,很多人对这场运动的认识一直是片面化、简单化的。而那些真相其实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本的笔者就从更加细致的角度出发为读者分析了这场运动的成就以及缺陷。

人们常从整体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角度来评判五四运动。这导致了对这场不是事先计划好的复杂事件简单化的观点,因为这一事件是不能从这些角度来分析的。还有人从派系的观点出发对之加以评价。泽东指出,五四运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反帝联合战线和反封建方面激起对旧伦理旧文学的反叛,为共产党的成立及后来活动打下基础,开始形成

一种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构成世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一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灿烂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局面。至于“五四”的缺点方面,毛泽东说:“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以前在与中国封建思想作斗争中起过革命作用的资产阶级思想,不久就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资产阶级组成的右翼所打败,后者在“五四”后期开始持“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立场。他又说:“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但非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根据同样的证据完全可以得出与此相反的评价。例如,许多重要人物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这完全可以看作是五四运动一个长处而不是短处。同时,如果毛泽东所提到的缺点是真的话,就使他自己关于五四运动已成为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的论断变得可疑了。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成就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其次才是那个时期所发生在社会平等方面的实际变革。随着旧政治结构和农业经济迅速解体和新的本国工商业的兴起,士绅、地主、官僚为维护他们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传统联盟开始崩溃,并由一个新形成的联盟取而代之。新知识分子对统治势力开始了反叛。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中除了少数出身于新兴工商业者阶级外,大部分依然来自地主和官僚家庭)对传统的思想、制度和习惯,以及地主和官僚的利益举起了义旗。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反帝活动得到了工人、商人和实业家们的支持。在这种社会秩序的变革中,往往是知识分子首先开始在思想意识方面对现状的反叛。一些革命的历史学家把这称之为“知识分子忠顺的改变”(transferoftheallegianceoftheintellectuals),另一些人称之为“知识分子的背叛”(thedesertionoftheintellectuals)。五四运动就是这种变革的一个范例。

在这种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一般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所产生的思想改变是最显著的。传统的伦理原则和教条被卓有成效地粉碎了,偶像和权威在运动的冲击面前战战兢兢。尽管后来守旧派和保守派尽力维护,但旧传统的声誉已是江河日下,再也无法恢复。对新事物的热情取代了对旧事物的崇拜。从没有一个时期,人们像这个时期的青年人那样对新知识如此渴望。新的标准开始形成,整个知识阶层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扩大和改变。

白话文作为写作媒介的采用,一种基于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实在主义、自然主义等各种理论的新文学的创立,新闻和普及教育的迅速发展等,这些都伴随和促进了上述那些思想意识方面的改变。尽管保守的当权者后来曾尽力鼓励保存文言文,但白话文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写作形式。这种新文学自“五四”以后开始在中国文学界占据了统治地位。新诗、新散文和故事、新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在运动期间开始形成,紧接着又出现了新小说。作为“革命文学”,这些新的形式后来被左派和进步人士在反对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的斗争中加以支持和有效利用,而后者在文学领域几乎没有创造出什么流行的或杰出的作品。其他文艺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也受到这场文化激变的巨大影响。

中国的出版和新闻舆论界在五四事件后也有了较大进步。如果把“五四”前后出版的报纸和杂志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五四”以后的报刊杂志在技术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类出版物数量的迅速增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所拥有的读者大众比以前大为增加,政府和公众对之也比以前任时候都更为重视。

同时,普及教育得以扩大,其他教育改革也开始实行,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学术研究有了很大提高。由于五四运动的结果,学校里越来越多地讲授现代知识,工业方面的职业训练开始与民族工业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学生和教员建立了更多、更强有力的组织,他们的社会和学术活动也有了显著增加。西方的哲学和逻辑被介绍进来,社会科学和新的史学编纂方法很快得到传播,现代经济学、政治科学和社会学开始在中国生根。在“五四”期间和随后的一个短时期里,自然科学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大多数重要的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会都是在1915年以后的10年间创立的,在生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广泛得到引入和采用。

与思想意识的变革和思想的发展一起,出现了社会的改革。“五四”之后,传统的家庭制度开始衰落,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在旧的家庭和氏族制度下,中国青年竭力维护他们的人格和在社会中的权利。一种以更大的社会的结合代替家庭和民族约束的倾逐渐表现出来。妇女的地位开始提高,成立了男女合校。妇女开始从传统伦理、社会和政治枷锁中解放出来。五四运动扶植了一个更活跃的妇女参政运动,把妇女带入了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实在说,这个运动引起和推动了一场“家庭革命”。

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随着这些变化而来的是地主地位逐渐衰落,农民不安分,城市居民政治活动增加和劳工问题重要性的增长。五四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这种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但它反过来又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现象上。五四运动发生分裂,城市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利益冲突变得更为明显,劳工运动势力和组织开始增强,并带有政治色彩。劳工虽然没有成为中国政治中的主要力量,但它通过与运动的合作,成为总的政治和社会斗争中的一股势力,并给新知识阶层以很大的促动。

伴随这一切的是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它为采用新的政治原则和政党组织创造了有利条件。自此以后,政党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它们的纲领和政策中也更多地强调社会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意识得到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民族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在知识分子阶层中赢得了声誉,而军阀主义、帝国主义和殖民政策成了受攻击的政治目标,遭到公众更有效的抵抗。

大致地说,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决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这场思想骚动中开始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一直长盛不衰。“五四”以后,新知识分子继续和更强烈地要求现代“科学文化”,要求有一个有效力的政府以保证多民族国家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历史表明,那些违逆这股潮流而动的政治领导人和派系招致了自身的垮台,而那些“弄潮儿”尽管有种种曲折和闪避,但最终占取了上风。争取个人解放、宣扬民主和独立思考的不懈努力,虽然后来遭到来自强调服从组织活动思潮的阻挡,但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能低估的。“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头脑中所种下的破除偶像的种子已不是轻易可以除去的。民主在人们心目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自此以后,甚至那些极力反对民主的人也只能采取迂回对抗的手法。任何专制主义都将感到,忠实地记述这场运动是对它自身的一个威胁。

如果说这些是“五四”时期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那么这里也不妨举出它一些一般的缺陷。改革者们在对中国旧传统进行批判时,很少有人对之作过公平的或怀有同情心的考察。他们认为几千年的社会停滞不前,给进步和改革之途留下无数障碍,为了清除这些障碍,对于整个传统过火的攻击和对其价值的低估是难免的。这使得儒家学说和民族遗产中的许多精华遭到忽视或避而不提。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改革者们的批判在一些方面是肤浅的、缺乏分辨的和过于简单化的。但这在当时整个民族充满惰性的状况下也许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五四”时期新知识分子对于从外国输入的新思想又过于轻信。虽然他们也声言要进行批判的研究,但在实践中却做得很不够。他们往往大谈空泛的“主义”,而对其内容却没有作认真细致的考察。结果,尽管有一些要防止不清晰的思想的告诫,但他们对于西方思想仍是常常含混不清地要么大力提倡,要么全盘否定。这或许是任何一个群众性思想转变过程初期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个时期的中国改革者另一缺陷也许是过于自信地认为,凡是他们以为正确的和好的东西都可以在一个短时期内在中国实现。他们在处理许多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时表现出的特点是缺乏耐心和持久性。一个涉及国家众多方面状况的如此广大的文化和社会变革,需要长期和耐心的工作。企图在几年时间里取得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努力而仍没有完全实现的事情当然是一种幻想。然而,“五四”时期的中国青年人中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过,这种缺乏耐心并非运动中的改革者所独有,那些后来批评和反对他们的人也有这些特点。他们中许多人在批评五四运动未能达其目标时往往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因素。杜威在“五四”末期曾大胆预言,中国也许能在“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取得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思想、科学、工业、政治和宗教的进步。它不像美国那样有充分的回旋地来实现这种变革,而必须在一个充塞着传统、迷信和人口的文明古国中实现之。”伯克(PearlS.Buck)也在自传中根据她在中国的亲自观察,对“五四”时期及其后来的思想趋势作了描述和批判

标签: 五四运动

更多文章

  • 五四运动抵制日货 中国小贩被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抵制日货运动掀起高潮,当时参与运动的学生义愤填膺,群情激奋之中理智丧失以至于有过不少以爱国为名的过失行为。包天笑曾经以五四运动为背景塑造了王国才这样一个人物,在轰轰烈烈的学生浪潮下,这位以卖洋货为生的中国小商贩经济、名誉具毁,最终被逼入绝境。1919年的一个夏日,在经济和名誉同时破产之后,以

  • 火烧赵家楼名词解释 火烧赵家楼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火烧赵家楼

    火烧赵家楼是发生于五四运动期间的一件大事。当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而参与其中的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被学生称为卖国贼。当时大批的学生聚集在曹汝霖的个人官邸赵家楼,义愤填膺的学生便放火烧宅子。那么,这场骚乱的具体经过和结果如何呢?火烧赵家楼名词解释火烧赵家楼,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爱

  • 宁都起义为何发生在参加“剿共”战争的二十六路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虽然在蒋介石的麾下,但其实曾是冯玉祥西北军之一部。之所以这场起义会发生在这支军队中,很重要的原因还是这支军队受过大革命影响、党的影响,所以他们才会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宁都起义发生于参加“剿共”战争的二十六路军,决不是偶然的。二十六路军原是

  • 宁都起义人员下场 宁都起义将领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的人员们在起义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这些人员组成著名的红五军团继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冲锋陷阵,但最终在国民党的剿杀下几乎全军覆没。宁都起义中的那些将领也极少有活着看到革命胜利的,他们的遭遇当真是可歌可泣。宁都起义爆发后,起义官兵拘捕了少数反动军官,解除了不赞同起义的25师师部的武装,封闭了国民

  • 宁都起义的爆发的原因 宁都起义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爆发虽然有国民党第26路军和蒋介石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矛盾激化,而国内的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消灭异己的政策,自然引发军队的不满。宁都起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这场起义很成功,也很有历史意义。宁都起义的爆发的原因宁都起义的爆发与日本侵略

  • 五四运动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五四运动缘何转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政治诉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是有轨迹可寻的。那么,五四运动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本文的笔者认为,五四运动转向的产生跟它的历史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有了这样一种判断,我们再来看“五四”为什么会中途转向,即何会有所谓

  • 五四运动的“五四”究竟是什么 五四运动好还是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四运动

    很多人谈五四运动,但根本不知道五四运动中所谓的“五四”究竟是指什么。不知道“五四”是什么,自然也无法知道五四运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而要知道五四运动的好坏不仅仅要知道“五四”是什么,恐怕还要清楚五四运动究竟发生的历史因素或历史条件

  • 五四运动的“新”与“旧”:以康有为、章炳麟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反传统和反儒教几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真理了,但实际上当今的史学界对五四运动的这一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深入的探讨。五四运动是“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错误,但倡导这些新文化、新东西的这些人物实际上离不开中国旧传统的影响。五四运动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五四是指民国八年

  • 五四运动自败的例证 五四运动后传统延续与反传统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四运动

    虽然传统的观点一直宣称五四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实际上,传统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破坏的。和传统的东西的难舍难分其实可以说是五四运动自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传统的延续和反传统的较量一直存在。一、五四运动自败的例证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断定,任何一种人类文化

  • 风闻奏事是福是祸? 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闻奏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局混乱,国家割据,政治制度也和汉朝的时候有些不同,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又比汉朝更进一步,颇有些令人闻风丧胆的意味。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魏晋时,御史台不再隶属少府,而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南梁、后魏、北齐的御史台(亦称南台)和后周的宪台,仍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北魏称御史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