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嘉之乱为什么是亡国的代名词?

永嘉之乱为什么是亡国的代名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47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7:48

永嘉之乱是对西晋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在永嘉之乱之后,北方就被胡人所统治,西晋也几乎土崩瓦解。一曲哀歌声起:从今别却中原路,化作杜鹃泣血归。来看看“永嘉之乱”的来龙去脉。

永嘉之乱开端两个诸侯王先后死去

306年10月,司马颖主演的连续剧到了最后一集,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长安,司马锸容不了他,派给司马颖1000人,要他征讨司马越。1000人能有什么用呢?相当于公开声明:你自行了断吧。司马颖辗转多地后,走投无路,听到公师幌起兵的消息,准备去投靠。

永嘉之乱

途中,他被司马越的人捕获,抓到邺城。因为邺城曾是司马颖的大本营,司马越的下属担心他名望高,有人劫狱,发生激变,决定就地处决。司马颖临死之前,知道他将离开深深眷恋的红尘,对看守他的人叹息说:我死以后,天下安定呢还是不能安定呢?自从我被放逐,至今两年了,都没有洗过澡,取点热水来让我洗洗吧!

他的两个儿子嚎啕大哭。司马颖叫人把他们带走,洗过后头朝东,披散着头发睡下,让看守的人缢杀自己,年仅28岁。他的两个儿子也随即被杀。

\

他真正当权的时间,仅仅1年10个月,之后颠沛流离却有两年多。为了登上那无限风光的绝顶,付出了跌入万丈悬崖的代价。他死的时候,所有的随从中只有卢志一人跟着他。几年后,卢志被匈奴人抓获后被杀,满腹才华一生都没有得到施展,埋葬于茫茫草原之中,无穷的惆怅与惋惜飘散在蓝天白云之下。

司马颖奔往黄泉的路上并不孤单,身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等等我”。那就是置他于死地的司马锸,他不久就被司马越击败,准备向司马越投降,半途中被杀,在马车上被人活活掐死。

永嘉之乱导火索:新皇即位和司马越不和

紧接着,同年11月,白痴皇帝司马衷死了,他是吃了一个饼子后死去的,相传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的。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作为一个权臣来讲,一个痴呆皇帝更容易控制,何必要杀他呢?这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西晋创始人司马懿

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即位洛阳,史为晋怀帝。对他来说,这是个悲剧,因为他从来不想充当这个英雄,一直往后缩,结果被人背后一脚,踢到了舞台中央。

司马炽7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没有后台,他为人低调,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唯一的乐趣就是看古籍书,做历史系的教授是最适合的工作。但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司马氏中凡是想出人头地的,都一个接着一个去阎王殿报到。司马炽越是沉默,声望就越高。

306年,晋惠帝驾崩,由于后人全死了。“八王”中司马越笑到了最后,掌握大权,觉得这个小伙子老实本分,容易掌控,和惠帝血缘又近,就立他为帝。

司马炽亲历了西晋的沧桑巨变,本已心惊胆颤。但他这一年24岁,当千万束的灯光突然聚焦到他身上时,他热血沸腾了,挺直了腰板,决定尽一生的力量演好这部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即位第二年,改元永嘉。这个年号寄托了司马炽无限的梦想。

永嘉从字面理解是“永远吉庆、美好”,司马炽还有一层心思。在他出生在豫章的时候,传说有“嘉禾”出现于豫章郡,望气者说“豫章有天子气”。“嘉禾”是指生长奇异的禾,比如一颈有双穗、或多穗的禾,古代认为是天降祥瑞,或者说这里有大人物出现。

他不想做傀儡,让司马越后悔不已,自打耳光痛骂自己看错了人,双方开始勾心斗角。司马炽鼓动一个个地方诸侯反司马越,司马越于是忙着灭火,平定叛乱。就在君臣明争暗斗时,他们渐渐发现,西晋能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少,洛阳已成了一座孤城,匈奴兵步步逼近,渐成包围之势。

永嘉之乱导致西晋最后10多万士兵被杀

到了311年,也就是永嘉五年,匈奴和西晋各死了一个重要人物。

“汉”的第一代皇帝刘渊死了,他几次进攻洛阳,功败垂成,带着一生的遗憾撒手西去。西晋最高军事统帅司马越,在内忧外患中日益焦虑,病死了。

但双方的继承人大不相同。“汉”是太子刘和继位,属于文弱书生。弟弟刘聪,也就是刘渊的第四个儿子久握兵权,尾大不掉。刘聪不久杀死刘和,夺得了帝位。继续刘渊未竟的事业,率领大将石勒等继续攻打洛阳。

西晋的继承人是大名士王衍,因为他的声望最高。王衍开始做了一个豪气万丈的举动,把自己的车子都卖了,表示自己不逃了,死守洛阳,坚持到底。但过了不久,就顾不上名士风度了,居然扔下晋怀帝,率10万大军公开逃跑。公开的理由是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这10多万大军是西晋最后的一点资本。

石勒听到消息,只带了几万人一路狂追,西晋的军队出城不久,就乱成一团糟,相互践踏如山。

永嘉之乱中王衍等一批贵族被杀

永嘉之乱也让最后10多万士兵全部被杀,大批王侯贵族被俘,战争结束后,石勒把他们喊到了面前。因为王衍的名气最大,石勒就问他:你对西晋的灭亡怎么看?

王衍卑劣的人品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我做官都是别人强迫的。西晋的灭亡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天命。

他一再奴颜婢膝,劝说石勒称帝。

石勒开始当他是明星偶像,哪知道一张口显得无比俗气。越听越是恼火,大怒说:你名声这么大,位置这么高,年轻时就被重用,现在满头白发了,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西晋的灭亡,正是你的罪过。

标签: 永嘉之乱

更多文章

  • 南宋大将郦琼“淮西兵变”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淮西兵变

    想当初,宋朝的大将文天祥面对元兵的关押宁死不降,最后身献国家,他的不屈挠、不畏生死、爱国忠义的精神为人们敬仰。相反的,那举兵叛国、投降的行为却被人们所不耻。然而有一位大将不得已投降于敌国,领朝野震惊,却不禁让人称赞他清晰的判断力与政治头脑。他就是南宋大将--郦琼。那关于历史上的“郦琼兵变

  • 西魏专制长达20年的宇文泰为什么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宇文泰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后从贺拔岳入定关陇,其死后代据关中。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

  • 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究竟该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可以说是死敌了,但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司马懿曾经给诸葛亮以警告。他警告诸葛亮最好退回去,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这样还可以保全。虽然有几分猖狂,但是这些话其实都是很正确的,对于蜀国而言,也是有利的。但是诸葛亮全然听不进去。我们该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北伐之战呢?诸葛亮北伐在三国演

  • 西汉郡国并行制实施后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郡国并行制

    西汉郡国并行制弊端有很多,汉文帝继位后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为的是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从而壮大中央力量,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不过这项举措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力,发兵反抗中央政府。景帝在位第三年七国之乱爆发。刘邦画像平定七国

  • 太平天国将领韦俊投降清朝其实另有别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韦俊

    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儿就是半路叛逃了原有的组织,投靠清朝廷,太平天国韦俊是广西桂林人,和洪秀全是老乡,他也是韦昌辉的弟弟,曾经参加过金田起义,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战斗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中高级将领,他的投降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很大的打击。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平天国

  • 司马炎为什么最后能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炎

    司马炎是什么时候称帝的对于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这件事,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三国给人以这样一个结局,使得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在看过三国整个历史过程后,很多人都希望曹操、刘备、孙权中的一个能统一天下,可惜的是三个国家斗了那么久,结局天下却成了司马家的。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这是历史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 隋文帝杨坚:一共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文帝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关于开国皇帝诛杀功臣这事儿屡见不鲜,诸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其实隋文帝杨坚也干过这事儿,只不过由于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过多,另外隋朝统治时间太短,所以这一瑕疵被掩盖。作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时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

  • 宋孝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为何要禅位给宋光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孝宗

    宋孝宗赵眘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前任是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与宋孝宗赵眘,实际上亲缘关系淡薄,几近于无。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宋高宗的皇位应该由其儿子继承,如何也轮不到宋孝宗。那么宋孝宗最后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首先,宋孝宗能当上皇帝的基本条件,那就是宋高宗赵构无子。宋高宗在南下躲避的时候,因为受惊过度

  • 神秘消失的古国回纥:探索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回纥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d

  • 黄巢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为何会失败?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人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