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消失的古国之奄国历史介绍 奄国历代君主简介

消失的古国之奄国历史介绍 奄国历代君主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2/16 11:31:01

它确实存在,却没有人说得清它的来龙去脉;它曾经非常强大,在历史上却没有多少记载。这时一个叫做奄国的古国。不知道何年何月,人们才能揭去它的面纱。

淹城与奄国

在江苏省常州市南面的武进区,有一座古代堡垒遗址,叫做淹城。淹城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据说,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

关于淹城,有这样一种说法:“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

那么,淹城是什么来历呢?

原来,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就是当时在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

伐纣胜利后,商朝覆灭,纣王自焚,但是,纣王的儿子并没有死,殷商部落也没有被灭族。武王为纣王的儿子武庚保留了其祖先的土地,让他依旧住在朝歌。殷商部落的祖先原是从东夷部落集团分化出来而后加入华夏的,商朝王室与东夷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东夷集团此时也仍然有强大的实力。为了杜绝武庚联合东夷谋反,武王将监视武庚的任务委托给三个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史称“三监”。

周朝建立后仅仅两年,武王就去世了,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叔叔周公与召公辅佐。周公辅佐成王,尽心尽力,受到时人的称道。“三监”见周公声势日隆,心生嫉妒,派人四处造谣,说周公有不臣之心。谣言传到王室,周成王和召公不禁起了疑心。

此时,武庚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决心造反了。他找到“三监”,密谋以“为周天子清除企图谋逆的周公”为口号,联合周王室发动进攻。追随叛乱者的多是夷人,其中就有来自山东曲阜的奄国。

公元前1104年(周成王元年),周公率领大军开始讨伐叛逆,轻而易举地杀死管叔鲜,将流放蔡叔度,将霍叔处废为庶民。周军旋即飞渡黄河,与武庚展开决战,朝歌城再次陷落,武庚战败逃跑,在北窜途中被擒获,身首异处。

失去内应的东夷军队不肯投降,困兽犹斗。周军对协助叛乱的东夷改变了战略。在东夷各国里,奄国是实力最强的。周公决定先剪除奄国的羽翼,再消灭奄国。周军麾师东南,打败以徐国为首的淮夷各国,然后由南向北继续进军,在山东枣庄降服缯国,收服丰国,剪去了奄国的羽翼。此时,周成王派叔郑前来助战。在两路大军的合围下,奄国人无力抵抗,城破国灭。奄国国君带领残部从山东辗转逃到江南,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南面的武进区凿河为堑,堆土为城,仍称“奄城”。古代的“淹”字与“奄”字是通用的,“淹城”之名就这样流传下来。

成王亲政几年后,周公去世。徐国与奄国趁这个机会又密谋联合反叛。成王征集大军进行讨伐,并御驾亲征。周军渡过长江,节节胜利。大获全胜的成王没有消灭奄国,而是命自己的劲旅在奄国旁边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宜国,在今天的仪征地区监视奄国的一举一动。

惨遭分尸的奄国公主

在淹城外城的西侧,南北向排列着三个高大的土墩,当地人称其为头墩、肚墩和脚墩。

那么,这三个土墩与奄国有什么关系吗?它们又为什么有那样奇怪的名字呢?

关于这三个土墩,流传着一个非常凄惨的故事。

传说,奄国国君有一个女儿,人称百灵公主。百灵公主长得如花似玉,十分美丽,而且心地善良,知书达理,喜欢种桑养蚕,纺纱织布,且能歌善舞,酷爱琴棋书画,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姑娘,是奄君的掌上明珠

在淹城的东北部,还有一个留城,是留国国君的都城。留王之子骗取了奄君的信任,被奄君招为东床驸马,成了百灵公主的丈夫。有一天,乘奄君外出之机,驸马盗用百灵公主的名义骗得了后花园的钥匙,偷走了奄君的护国之宝白玉龟。奄君回城后,发现白玉龟被盗,大发雷霆。此时,驸马已经逃回留国,又因为驸马假借了公主的名义,奄君以为百灵公主是驸马的帮凶,就把百灵公主处死,并碎尸三段以泄愤,分葬头、肚、脚三处。事后,奄君弄清了事实的真相,悲痛万分,后悔莫及。他亲自到百灵公主墓前,培土植树,以示忏悔和怀念。

这个传说很凄惨,但是明显不合事实。第一,古代婚丧嫁娶有一定制度,按照常理,只能是奄国公主嫁到留国,留国王子“倒插门”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留国王子并没有住在奄国、盗取国宝的机会。第二,即使王子偷走国宝,奄君也没有理由杀死自己的女儿,即使杀死,也没有必要分尸。中国历史上似乎找不到一个将自己的子女分尸的君主。

关于头墩、肚墩和脚墩,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据说,留国与奄国两个国家长年战争,最终绝对和好结盟,缔结婚姻关系。因此,留国王子奉命带着许多贵重的礼品到奄国相亲。奄国公主与留国王子相互一见倾心,留国王子索性留在奄国与公主谈起恋爱。

在留国王子动身之前,留国国君曾经交给王子两个锦囊,要求王子到了奄国后,如果相亲顺利,就打开第一个锦囊,然后按照第一个锦囊吩咐的时间再打开第二个。奄国公主知道了这事,很好奇,就鼓动王子拆开第一个锦囊。其中有一小块帛条,要求王子想办法在城头遍植扁豆藤、狗藜棘,使城墙上开出美丽的花,以见证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并要求在花谢之日打开第二个锦囊。

留国王子于是让公主求奄君在城投种植扁豆藤、狗藜棘。在爱女的恳求下,奄君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好,于是就名人按照女儿的要求做。

扁豆藤、狗藜棘爬遍了城墙,开出了美丽的花。转眼间,春去秋来,扁豆藤、狗藜棘慢慢干枯。

留国王子想起第一个锦囊的嘱咐,忙拆开第二个锦囊,同样有一块写着字的帛条,要求王子在扁豆藤、狗藜棘枯萎时立即回国,不得有误。

留国王子急忙向奄君辞行。数日后的深夜,一支支火箭飞上城头,留国对奄国展开偷袭!火箭射到城墙上,干得几乎没有一点水分的扁豆藤、狗藜棘立即燃烧,奄国城墙变成祸害,奄军你没办法在城上防守。人们到这时才明白中了留国的诡计。愤怒的奄国人迁怒于公主,一致要求将公主分尸,否则就不参加战斗。奄君虽然心痛,但不得不答应众人的请求。公主就这样被分尸了。

公主死后,奄国人齐心御敌,却难以挽回局面。最终,留国大军杀入奄国,占领了淹城。

留国胜利后,将所有奄国人死尸已经被收集到一起,分别填埋进三个大坑中,公主的尸体也在其中。人们不知道公主的尸体埋在哪里,于是,就把那三个巨大的坟丘称为头墩、肚墩和脚墩,作为公主的坟墓一起祭奠。

或许,这个“版本”的传说才是历史的真相。

奄国大事记

公元前1104年,武庚谋反,奄国参与其中。

公元前1104年,周公率军讨逆,杀管叔,放蔡叔,废霍叔,除武庚,围攻奄国。奄国城破国灭,奄君带残部逃到江南,筑“淹城”。

标签: 奄国

更多文章

  • 清朝满族为什么比明朝还推崇儒家思想?清朝女子守节究竟有多严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满族

    从历史上来讲,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几乎很难在一起相处,因为双方的文化体系不一样。元朝虽然完成了统一,但输就输在不会治国,一直想要汉人褪去自己的文化,然后向蒙古学习,这种强迫的制服也导致元朝非常短命。等到满族入关建立清政府以后,可能是吸取了元朝失败的经验,所以就极力推崇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甚至到了一种令人

  • 夏桀有哪些暴行 夏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夏桀

    夏桀商纣,这是古代两位著名的“暴君”,仿佛有他们出场的地方,一定就会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仅如此,他们都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这个妃子也都是历史上很著名的“红颜祸水”,妺喜和妲己。纣王妲己的故事我们听说了太多,夏桀和妺喜你又知道多少呢?为什么夏桀也是

  • 南明永历政权最后的高潮: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定国

    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指南明时期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抗清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大败两名清朝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

  • 东吴政权建立的合法性在哪?孙权建国用的什么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吴

    曹魏和蜀汉的建立都有各自说得通的理由,但孙权建立东吴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孙权既不是汉室宗亲也不想继承汉室血脉,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叛国臣子了。所以孙权建国时间最晚,就是因为孙权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建国的合理理由,但是东吴政权是三国当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比曹魏都还要长。只能说江南这片土地真的人杰地灵,培养出了

  • 诸葛亮北伐的资金竟是靠制盐得来的?蜀汉经济命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

    蜀汉的经济应该是三国当中最令人堪忧的,主要是刘备身边还真没有一位好的经济学家,所以国内经济一直提振不起来。当年诸葛亮北伐就花费了大量的钱财,那这笔钱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这里就要提起蜀汉的经济命脉了,那就是制盐业。盐对于古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除了盐可能就没别的调味料了,所以蜀国大力发展制盐业,获

  • 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租庸调制

    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唐朝继续实行均田制。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并将前代的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规定丁男(2160岁)、中男(1820岁)受田一顷(百亩)。疾病残废者受田40亩。寡妇30亩,如为户主则为50亩。所授民田2/10为永业田,子

  • 什么是募兵制?北宋募兵制介绍 AC960-AC1127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募兵制

    募兵制占主导地位的兵役制度宋代军队无论是禁兵还是厢兵,都是采用招募的办法。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①除了配隶的罪犯外,其他都是召募而来。宋代募兵的对象是流民和饥民。逢灾荒之年招募流民、饥民为兵,这是宋代的一项传统国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姓者,唯

  • 十六国的军事制度 十六国时期各国军队规模 AD304-AD439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十六国

    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晋愍帝被汉国刘曜俘虏,西晋灭亡。从此直至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北方处于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这即历史上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是指匈奴、羯、鲜卑、氐、羌等5个少数民族。十六国,指以五胡等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16个割据政权,它包括:成汉、二赵(前、

  • 什么是均田制 隋唐时期均田制介绍 唐朝均田制瓦解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均田制

    唐朝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北魏开始推行,到唐朝中期瓦解,它的实行对封建经济的恢复和繁荣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瓦解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唐朝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唐朝均田制瓦解的原因然而《中国古代史》(高中选修本)对均田制仅作简单的交代,特别是在第八章“唐朝衰

  • 黄巾起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巾起义

    导读:在东汉末年,初期黄巾军起义的首领是张角,后来,黄巾军的老大在不断的换,当然,也可以说不断有人自称黄巾军的老大。那么,咱就来一起回顾一下黄巾军起义的故事。黄巾之乱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黄巾军起义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