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安在唐朝后为什么不再做国都?

长安在唐朝后为什么不再做国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22 更新时间:2024/2/16 11:34:00

由连奕名执导,董哲编剧,张涵予、秦俊杰、李雪健、韩栋、舒畅、姚星彤等主演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天下长安》,以其精良的制作、恢弘的叙事手法,讲述了隋末唐初,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到定都长安,并创造贞观盛世的宏大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

唐朝都城长安,是中国古代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号称“十三朝古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唐朝以后,中国还经历了1000年的封建历史,建立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4个大一统王朝,为何没有一个王朝选择在长安定都?

小编分析有三大原因

一、连年战乱将长安破坏得如同废墟

唐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但唐朝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着各种战争,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更是陷入连年战乱之中。

长安作为都城,往往是叛军和外敌的战略目标。

750年7月,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763年,吐蕃20万大军趁虚而入,第二次攻陷长安;783年泾原镇士卒发起兵变,再次攻陷长安;880年,黄巢农民军又一次攻陷长安……而到了唐朝末期,叛军进入长安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每一次失陷敌手,对于长安来说就是遭受一次浩劫。晚唐诗人韦庄,曾经在诗歌中描绘过长安城破败不堪的样子:“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在另一名晚唐诗人郑谷眼中,长安犹如一个末世:“秋光不见旧亭台,四顾荒凉瓦砾堆。火力不能销地力,乱前黄菊眼前开。”

这样就够了吗?并没有。904年,唐朝权臣朱温用武力将唐昭宗逼迁到洛阳,随后将其杀死。朱温为了彻底毁灭唐朝,下令将整个长安城进行拆除、捣毁,有价值的东西则被转移到洛阳,长安居民全部驱逐赶走。此后,曾经繁华兴旺的长安就真的成了一片空虚。

在这种情况下,对长安进行重建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没有哪个王朝的统治者愿意这么做。

二、关中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怀王发兵征伐秦国时,曾把各位将领招来,与他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就是说,谁先打进关中,谁就可以称王。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当时关中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繁华富庶之地。早在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建议“连横”之计时,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正因为此,自秦汉隋唐以来的历朝历代,都将关中作为“龙兴之地”进行培育,将都城建立在关中的长安,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可在,经过秦汉隋唐四大朝代,连续1000余年的不断开发,关中人口剧增,使得土地的承载力达到了饱和状态。人类过度开发,使得森林急剧消失、水土严重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关中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被严重削弱。

可以说,就算没有战乱的影响和摧残,关中的衰败也已成为必然趋势,长安迟早会被新的王朝统治者抛弃。只不过,“安史之乱”以来的连年战乱,加速了关中衰败的进程。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从隋唐以后,黄河下游、长江下游地带得到了有效地开发,经济日益发达,人口逐渐稠密,大有取代关中地位的趋势。所以,隋唐以后的统治者更愿意将都城往东、往南迁移。

三、从战略扩张转为战略防御

长安位于渭水以南,放眼四周几乎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屏障的高山或者大江大河,所以,长安从来就不是容易防守的地方。

好在将都城设立在长安的历代王朝,绝大多数都采取了对外扩张的战略定位。不管是秦朝、汉朝、隋朝、唐朝这些大一统王朝,还是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割据性地方政权,他们都表现出很大的对外强势,自建立之日起就不断往外扩张。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不需要考虑防御敌人的入侵。

不过,国家强盛时,还可以持续对外扩张;一旦国家衰落,遭遇外敌入侵时,长安就会很容易被攻陷。比如,在盛唐时代,吐蕃一直被唐朝军队压着打,从来不敢对长安有什么想法。“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国力下滑,驻守西南边境的军队也被撤回关中,吐蕃便长驱直入,轻轻松松地攻陷了长安,占据了15天后全身而退。

多年以后,金人李献甫担任长安县令,他在《长安行》中写道:“长安大道无行人,黄尘不起生荆棘。高山有峰不复险,大河有浪亦已平。”统治者自然就不会在无险可凭的长安建都了。

隋唐以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如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在建国之初进行过对外扩张,其余时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战略防御的方针,一般不会主动打对外战争。这样一来,就必须将都城建立在“易守难攻”的地方。

北宋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开封?因为开封有黄河天险。

南宋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杭州?因为杭州有长江天险。

明朝初期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南京?因为南京有长江天险。

元朝、明朝、清朝为什么将都城建立在北京?因为北京西面、北面、东面都有群山作为屏障,再配合长城的防御工事,简直就是固若金汤,无懈可击。

标签: 长安

更多文章

  • 宋神宗五路伐夏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神宗

    在北宋的历史上,前期主要的对手是北方的辽国。但是在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宋朝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西北方。随着西夏的崛起,宋朝与西夏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其中有一次战役非常著名,那就是宋神宗时期的五路伐夏行动。为了这次行动,宋朝出动了30多万军队,以及超过20万民夫。但这次战役却功败垂成,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

  • 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同治中兴

    说到“同治中兴”可能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了,但是其实仔细的辨认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个事件在当时虽然不出名吧,但是在慈禧掌权的这段时间内是很值得大家去肯定的一件事情,这是慈禧唯一一次有想振兴大清的事件了,那么同治中兴具体是指的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同治中兴具体

  •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什么选择在南京定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辛亥革命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887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缜密的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汉,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可见,孙中山关于首都的第一选择,应是武昌。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一次谈话中强调说,“金陵犹不可宅。&rd

  • 重九起义在什么时候 重九起义是谁领导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重九起义

    重九起义是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昆明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起义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宣布云南独

  •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爆发二次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

  • 晁错削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晁错

    中行说的到来使得匈奴人一改原来的“颓废”面貌后,稽粥对中行说越来越器重,最后发展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在中行说的劝说下,多次对汉朝边境进行了“打草谷”。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十一月,稽粥入侵狄道,对大汉进行了赤裸裸的“骚扰”

  • 新中国总共举行过多少次国庆大阅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阅兵

    阅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以狩猎的方式进行,后逐步演变,阅兵的目的最终演变为体现国威。新中国从1949成立年到2015年,新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15次大阅兵。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自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此路线一直延续至今。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由于新中国刚成立,军事工业尚未建

  • 汉朝与唐朝的相似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强汉盛唐在我国历史上都堪称我国第一王朝,影响巨大。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称自己为汉人、唐人。汉朝与唐朝的相似之处具体在以下几方面。这两个朝代上面说了皆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国家强盛,威名远播,除此之外,两朝都经营过中亚地区,但都不长久。还有,两朝都中断过,汉朝中间出了个新莽政权,唐朝中间则有一个武周,这两

  • 羌族的历史起源 羌族创建了哪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羌族

    据中国近代史学家范文澜推测,炎、黄二帝都出自远古的羌族。炎帝首先从西戎游牧区进入中原,黄帝则随后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流域。直到如今,许多汉字仍带有羌人的游牧血统胎记。如汉字以羊为“美”,以羊为“善”,以羊为“祥”,以羊为&ldqu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进化演变史 古代有哪些少数民族消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古代

    大概有三四十个,根据历史发展顺序为你奉上: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秋后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靺鞨源于秦以前的肃慎,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五代时称女真。女真源于唐代黑水靺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