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改造外国妓女?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改造外国妓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9 更新时间:2024/2/13 20:16:01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催生了一场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新生的人民政权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建国不到两个月,人民政府就果断地关闭了各地的妓院,解救改造了大批妓女。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获得解放的受害女性中,有许多是金发碧眼的外国姐妹。

“西域葡萄”进入中国

在旧中国,外国妓院通被叫做“外国堂子”这些由外国妓女组成的妓院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其中以上海数量最多。据一位外国观察家在上世纪30年代的粗略估计,当时上海的外国妓女有可能达万人之多。

旧中国的外国妓女分为西洋(主要指西欧和北美各国)妓女、东洋(日本)妓女和白俄妓女三类,她们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之后,英美等国为便于对中国的入侵和剥削,强行在上海划定租界,并在黄浦江边建立了许多外轮码头。随着进出上海外轮的增加,一些以外国水手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西洋妓女也来到上海,她们在码头附近租赁房屋,开设妓院。上海人根本搞不清她们的国籍,干脆把这些金发碧眼的西洋妓女统称为“西域葡萄”。

后来,“白奴贩子”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西洋妓女数量的增加,他们在世界各地不择手段地勾引纯真的女性,将大量犹太少女、罗马尼亚姑娘和美国女人拐卖贩运来华。仅在上海一地,就有数百名各国姑娘经他们的手转来转去,从一个妓院到另一个妓院,备受摧残。

东洋妓女沦为日本军妓

明治维新之后,大批破产的日本人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求生机,其中的一些女子为生活所迫干起了妓女这一行当。中日甲午战争后,涌入上海的日侨激增,东洋妓院和妓女的数量也不断攀升,达到数百人之多。日本妓女逐渐成了在华外国妓女的主力。

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密布的东洋妓院已成为上海邢家木桥、虬江路一带的独特“景色”。上海的日侨还专门建造了一个叫“东和馆”的歌舞伎馆。考虑到日本歌舞伎一年中仅来上海几次,“东和馆”被设计为多功能建筑:它的中间是一个可容纳百人的剧场,四周是相互隔离的单间。如有大型演出时,单间的门就全部打开,成为看戏的包厢;平时则关上门出租给日本妓女作妓院用。日本妓女的泛滥引起了当时许多中国人的反感,一些士绅更是指出:日本妓女是日本侵略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日本“有以色欲麻醉其他民族的方针”。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日军大量增兵上海,为了稳定军心,上海的东洋妓女常被带入日军军营“慰安”士兵。同时,日军也允许士兵在节假日赴东洋妓院,所以上海人常把东洋妓院叫做“军妓院”。

1945年日军战败后,在华的日本妓女多被遣送回国,东洋妓院也随之在中国销声匿迹,但仍有一些日本妓女滞留上海,四处流窜谋生。

白俄妓女成为在华数量最多的外国妓女群体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大批白俄难民转道中国东北南下上海。他们中除了很少一部分略通英,可在欧洲人开设的公司里寻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外,其他大部分人只能依靠少得可怜的救济金苟且偷生,一些白俄妇女为了养家糊口,只得到欧洲人开设的酒吧做陪酒女郎,到舞厅做舞女。由于雇主的苛刻,她们的收入甚微,那些原来在本国生活条件不错的白俄妇女心情不畅,精神压抑,很多人为解愁而染上了烟瘾、毒瘾,其中不少人为了支付生活开销而从事公开或半公开的卖淫活动。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经济进入了萧条时期,受影响最大的是餐饮业和娱乐业,不少舞厅相继关闭,大量白俄吧女和舞女为生存只得改行当妓女。在上海发行的俄文报纸曾报道称,在当时的黄浦路、百老汇路、南京路以及外滩,到处都是睁大眼睛、猎取嫖客的白俄姑娘。

1935年2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国际联盟呈递了一份关于上海白俄妓女的报告,称当时秘密卖淫的白俄妇女共有1300名;偶有卖淫者约有145名,其中80%为本地酒馆所雇的舞女,最年轻的仅有16岁。白俄妓女成为当时在华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外国妓女群体。

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各国侨民纷纷逃亡,白俄妓女失去了主要客户,数量大为减少。日本投降后,大批美军进驻上海,这些常年在外征战的美国大兵迫切需要异性的“安慰”,结果带动了在沪外国娼妓业的繁荣,大批白俄女子又重新干起了妓女这一行。

人民政府让外国妓女“从鬼变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滞留在中国的外国妓女,尤其是白俄妓女仍在继续从事色情交易。在这股不良风气影响下,旧社会的残渣孽大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于是,新中国开展了改造妓女的运动。由于中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封存了外国妓女的资料,以保护她们的隐私,因此我们无法知道被改造的外国妓女的具体数量,但改造的结果相当成功。

在解放初期,北京的八大胡同,天津的南市、落马湖,上海的会乐里、四马路等地都有外国妓女的踪迹。她们的生活境遇大不相同,但无论是上等妓院中的锦衣玉食,还是暗娼土娼的任人蹂躏,都摆脱不了被凌辱的命运。因此,尽管她们不是中国公民,但人民政府仍把解救这些外国姐妹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1949年11月22日凌晨,北京市人民政府采取断然行动,一举关闭了全市224家妓院,集中拘留了400多名老板,收容了近1300名妓女,其中就包括少量外国妓女。随后,上海、天津等地也采取了类似行动,清理了妓院,随后开始解救改造妓女。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对外国妓女一视同仁,不惜代价治疗她们的性病,教她们学技术,培养她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使她们产生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勇气。据当时的一位妓女回忆:她们这些姐妹中有很多白俄女人,她们都参加了人民政府举办的学习班。政府一边给她们治病,一边组织她们学习。治好病的姐妹,有家人的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由于当时中苏关系不错,当时就有一批白俄姐妹被送回国。没有家人的,政府组织她们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建设,她和其他一些白俄姐妹就是那时来到新疆的,后来还在那里组织起了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到1958年,新中国取缔妓院、改造妓女的运动获得了巨大成功,仅上海一地就有7000多名妓女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中就有一些外国妓女。这样的成就吸引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注意,他们纷纷派代表来华取经,仅上海妇女教养所就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一位美国记者访问了正在改造的中外妓女以后,指着教养所内“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标语,深有感触地对中国教养干部说:“你们真的做到了‘把鬼变成人。”

标签: 妓女

更多文章

  • 周平王东迁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 为何没让周朝变强反而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平王,西周,东周

    历史上将周平王东迁视作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也是开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时代的标志事件。那么,一次迁都行为何以能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实际上在这次迁都行为的背后所蕴藏着的,是周王室与其分封的诸侯势力间的一次大洗牌。周代迁都图_图西周灭亡公元前775年,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因自己的一时喜恶决定废掉原立的申王后

  •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中统的情况如何 从反共到反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统

    众所周知,中统是国民党蒋介石控制下用以监视镇压共产党员的一个组织机构,这一机构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工作内容就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反共变成反独,这里的反独就是反对台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960年代的台独势力,其实力固不足以动摇蒋氏父子在台湾的统治基础,而两蒋仍倾力反独,虽然也有某种“反

  • 清朝时期设立的引见制度是什么?引见制度具体又包括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引见制度

    引见制度是指清朝皇帝引见官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官员的任免的制度,它是加强皇帝人事权的重要制度。清朝引见制度发端于顺治时期,当时顺治皇帝下发谕旨,要求吏部将全国各地官员分为三等并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为上等者可被列名引见,皇帝面见官员根据其表现任职。此后,随着皇权的加强,引见制度也趋于成熟,引见范围也日

  •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怎么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成功

    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是被动的。因为,在清军的重

  • 汉和帝如何创建“永元之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生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后来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公元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外戚

  • 宋庆龄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抗日反蒋民主运动到国共二次合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庆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宋庆龄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仅仅从这一方面来认识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是不够全面的。本文将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往在述及宋庆龄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贡献,往往只关注她在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她从

  •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展轨迹: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经历过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当时国共两党的党际环境经过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次合作形成的发展轨迹。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定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定的会议是中共在1935年底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瓦窑堡会议,而这时里这条展现的正式建立还有1年多的时间,足见共产党的爱国情怀和深谋远虑。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究竟有何历史意义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定会议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抗日民族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其正式建立的标志则是1937年工农红军的改编。众所周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原因根本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共两党出于大局考量才有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这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

  • 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四大原则及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是曲折艰难的,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显然是没有办法维持这一条战线的,当然国共也意识到需要更多的细则,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大原则的确立,这四大原则的确立对中国人民的抗战有着非常决定性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关键,在于形成并基本坚持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