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党项羌族大迁徙的原因_党项羌族为什么大迁徙

党项羌族大迁徙的原因_党项羌族为什么大迁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36 更新时间:2024/4/11 4:15:42

在唐朝,党项羌族有过两次大的迁徙,这两次大规模的内迁是唐同吐蕃争夺西域控制权失败的直接产物。唐朝初年,吐蕃族崛起于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朝,并不断外扩张,与唐朝展开了争夺青海及西域的斗争,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化。

唐政府想利用这一地区的党项羌和吐谷浑来遏制吐蕃的北上,而吐蕃也借唐政府的策略找到了用兵的借口,发兵攻击吐谷浑和党项羌所居地,尽收党项及诸羌之地。吐蕃的强大攻势使唐政府屈服,党项羌正是在唐与吐蕃争夺丝路及西域失败的情况下,被迫内迁的。

从7世纪中后期到8世纪中后期,党项羌大规模的迁徙有两次。第一次迁徙在咸亨元年(670年)左右,党项羌族不堪忍受吐蕃的侵扰,向唐王朝请求内徙。唐朝答应了党项羌族的请求,允许他们由原居地松州迁往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并将原来设置在陇西地区的静边州都督府移到庆州,用来安置内迁的党项羌各部族。

党项羌的这次内迁不是唐朝的安排,而是党项羌族人以姓氏、部落为单位,自发地陆续向北内迁。第二次内迁是唐广德二年(764年),“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日衰,吐蕃乘唐朝西北边防空虚之际攻占河西、陇右一带,散居在灵、盐和庆州一带的党项诸部落在吐蕃的诱逼下,联合侵扰唐朝。唐朝大将郭子仪认为如此长久下去,会酿成更大的边患,便上疏朝廷请求将静边州、夏州等地的六府党项迁往银州(今陕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以东的沙漠地带居住。

内徙的党项羌打破了原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按地域形成了几个大的部落集团。居于庆州一带的党项羌族拓跋乞梅部落,因其位于陇山之东,所以被称为“东山部落”;居于银州、夏州一带的党项羌族拓跋朝光部落,因为其居地“地唯沙碛,俗谓平夏”,所以被称为“平夏部落”;居于绥州、延州一带的称为六府部。平夏部落就是后来的西夏帝王的先祖部落。

党项羌族的迁徙长达200多年,直到唐朝末年才基本结束。内迁使党项羌的居住生存环境得以改善,为党项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党项部落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西北地区,党项羌民族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除原有的八大氏族外,又出现了破丑氏、把利氏、簿备氏、藏才族王氏、折氏等新的氏族。

标签: 党项羌族

更多文章

  • 党项羌民族是怎么来的_党项羌民族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党项

    建立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党项羌,是我国古代羌族中派生出的一支。“党项”一词,是中原汉族对这个少数民族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代的史书。吐蕃族称党项为“弭药”,党项羌族也自称“弭药”或“弭人”,北方的突厥族则称他们

  • 西夏推行汉族文化的原因_西夏为什么推行汉族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夏

    李谅祚是个崇尚汉礼的人,他亲政后,为了巩固西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核心内容是改蕃礼为汉礼。李元昊在建国时,大力提倡党项羌族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的是体现出民族独立性,与中原王朝抗衡。实际上,在西夏境内存在着大量的汉民族,在西夏的国家各机构中也存在大量的汉族官员。西夏统治区域内的凉州、甘州、兴

  • 西夏的农业怎么样_历史西夏的农业发展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夏

    西夏在立国之前,党项羌族居住于夏、银、绥、宥等地区,这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不具备农业生产的条件,再加上频繁的战争,使田地荒芜。因此,党项羌族基本上依靠饲养家禽和游牧采集、狩猎为生。虽有部分党项人学会了农耕,但农业发展缓慢。到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祖孙三代时,西夏拥有了南望祁连山,北临大漠的河西走廊和土

  • 西夏是怎么灭亡的_西夏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夏

    说到西夏的灭亡,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战马嘶鸣、杀声连天的古战场。蒙古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成吉思汗就制定了一套长远计划,开始对周边邻国进行军事进攻,以军事手段攻灭蒙古周围的金、西夏和西辽。要攻金,必先灭西夏以安后方。因而攻打西夏揭开了蒙古军队旷日持久的扩张战争的序幕。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军事进攻先后有6次,其

  • 西夏的税收和徭役政策怎么样_西夏的税收和徭役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夏

    税收是供给皇室和官吏支出、维持政府运转、保障军队平时和战争费用的经济命脉,是西夏政府十分重视的大事。西夏的赋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唐宋中原王朝对归附的蕃人所采取的轻赋政策,并且在国内推广。赋税分为农业税、畜税、工商税三大类。农业税又分为耕地税,租、庸、草税,人口税三部分。耕地税缴纳的是实物租税,也

  • 知青返城的简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知青

    城镇劳动力严重过剩,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数量少、生产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加之错误的人口扩张政策,使得城镇劳动力严重过剩。六十年代初就不得不实行城镇人口的下放。到文化大革命,企业基本趋于停产的情况下,不得不把达到就业年龄的初高中毕业生以“知识青年&rdqu

  • 龙江起义结果如何 龙州起义的主要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龙江起义

    龙州起义的结果如何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这场起义有其成功的地方,但起义中建立的红八军和左江革命政权最终还是失败了。尽管如此,龙州起义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从这场起义的特点中就可以看出来。龙江起义结果如何左江地区的革命政权遭到桂系军阀的围攻,只存在多天就失败了。在保卫左江政权的斗争中,面对着强

  • 龙州起义失败的主观原因 红八军和左江革命政权为何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龙州起义

    无论如何,龙江起义还是失败了。这种失败主要体现在红八军在战斗中的失利以及左江革命政权的丧失。龙州起义失败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种,客观上还是因为敌强我弱,而主观上则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根据地中心的建立要选择好适当的地方,左江革命政权的中心地不宜设在龙州。左江起义中心点选择在龙州这个地方,从客观上看条件是

  • 龙州起义的历史背景:中共为何选择龙州作为起义的地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龙州起义

    蒋桂军阀战争结束后,广西执政权落在了俞作柏、李明瑞等人的手上,广西革命力量发展的机会有了,而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共绝不可能放弃这一机会。考虑到龙州的重要战略地位,这里成为中共发动起义的一个重要地点。龙州是我国南部的一个边防重镇,位于广西左江上游,南面与越南接壤,东北通南宁,地势衢要,水陆交通便利,

  • 龙州起义纪念馆和纪念碑在哪里 龙州起义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龙州起义

    龙州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笔。为了纪念这场为中国革命作出极大贡献的起义,龙州起义纪念碑和纪念馆相继在起义旧址落成。这场起义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龙州起义纪念馆和纪念碑龙州起义纪念馆,原名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5年2月1日。2001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