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家族: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

东汉末年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家族: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1 更新时间:2024/2/16 7:40:50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大家都想在乱世中分一杯羹。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那么谁最有资格一统天下,如果论资排辈的话,应该是袁绍,因为这个家族太牛了:

其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三公很厉害,在当时权倾朝野。三公,在东汉时指司徒、司空和太尉,都是宰相之职。四世三公,即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人做宰相。如果再加上袁绍,就是“五世三公”了。

其二,高祖袁安是一个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人:汉明帝时,发生了楚王谋反案。这件案子,堪比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大量功臣贵戚、朝廷大臣牵涉其中,成千上万的人无辜冤死。由于袁安能力出众,善于处理疑难政务,被任命为楚郡太守。那里正是谋反案的案发地。袁安到楚地后,连公府都没有去,直接就去监狱审案。审理之后,袁安把与案件无关的人,全部列出来上奏给皇帝,请求释放。从此为袁家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与政治声誉。

其三,袁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年轻时效仿孟尝君养三千死士,让叔父非常震惊:“你这是准备败我们袁家!”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当时大臣包括曹操等人对袁绍都非常赞同。

其四,讨伐董卓后,顺利崛起,占据冀青幽并四大州,在当时为第一诸侯。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三个儿子雄踞一方,也格外厉害。

其五,兄长袁遗弟弟袁术都是当时很厉害的人才。

时人评价袁绍有三个优点:一、宽仁从众,天下所服;二、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三、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看袁绍用兵,重势而不重诈,典型的谋定而后动。如果不是遇到曹操这种绝代豪杰,在一般的乱世,也许他会顺理成章的取得天下……

只是,袁绍家族也有致命的短板:

其一,不会用人:汉献帝受困于长安时,沮授建议袁绍“迎大驾于西京......,号令天下”,田丰也持类似观点,袁绍很认同。这比毛玠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早一年,可惜袁绍不听。后来献帝逃难于河东地区,沮授再次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颍川集团揣测到袁绍有称帝野心,郭图淳于琼就投其所好,指出汉室已衰微,无须迎献帝,以免为其所累。袁绍从之。曹操则抓住机会迎献帝建都于许昌,打出兴复汉室的旗号,占据了政治和道义制高点,袁绍追悔莫及。

其二,疑心太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惜袁绍不懂:派高览张郃攻打曹操,却又怀疑高览张郃私通曹操;让许攸参赞军机,却又对许攸的建议不闻不问,甚至恶语相加。

其三,处理许攸的问题不当:审配当时留守邺城,以“许攸(属于河南集团)家不法,收其妻子”,许攸大怒,叛袁投曹。其实,在袁绍纵容豪强权贵的政策下,冀州豪族普遍横征暴敛、目无法纪,审配家藏匿罪犯,恶劣程度或许还超过许攸,袁绍不置可否。其实许攸跟随袁绍已好多年了,许攸逃向曹操,并且向曹操投降,让袁曹的实力发生了逆转。

其四,兄弟阋于墙。袁绍兄弟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交恶由来已久: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嫡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妻所生。袁术想哥哥袁绍是小老婆养的,虽然是我哥,他不认。而且袁绍虽然可能是婢女所生,按照袁术骂他的话,说他是什么我们家奴才的种子,可能是婢女生的,但是素质、人缘、水平确实比袁术好。这个袁术就更嫉恨他哥哥了,非得跟他哥哥拼个你死我活不可。以致后来兵戎相见。袁术称帝,袁绍极为不满,大肆唾骂。

其五,袁绍好虚名,喜欢做些面子活,可惜只是官场文章:他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正如孟德所言:“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即使得到人才又能怎么样呢!门下的谋士们互相嫉妒、互相谋害,不能齐心协力共事袁绍。

可惜了袁绍,尽管有名门望族,尽管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可惜面对一代枭雄曹操,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或许袁绍会说,不是我弱,而是对手太强。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曹操刘备两人都很崇拜的孙权为何晚年昏庸?一生与豪族为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

  • 高阳公主谋反: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造反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阳公主,房遗爱

    唐朝可以说是女人称霸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不仅有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问世,还有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把持朝政,号称“武则天第二”,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谋反,你说是不是女人横行霸道的时代啊!下面小编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造反的事件。“房遗爱谋反&rd

  • 周成王桐叶封唐一戏言——成就春秋霸主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和弟弟感情特别好,当然也是儿时的好玩伴。周成王桐叶封唐一戏言,成就春秋霸主晋国。小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接着往下看,各位看客就明白了。晋国,春秋第一强国。让我们先从晋国开始,那晋国又是如何建立的呢?桐叶封唐故事要从春秋之前的五百年前开始说起了,那时周朝刚刚建立不久。姜太公除了

  • 中国历史上东周是怎样灭亡的?是谁把东周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周

    东周传至第26位君主姬延时,周王室衰弱得风雨飘摇。东周末代君主不再是万众拥戴,四方叩拜,威风凛凛的天子,周朝最后一任君王姬延落魄得一塌糊涂,被人逼得四处躲债。那么中国历史上东周是怎样灭亡的?是谁把东周灭亡的?周朝最后一任君王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

  • 中国古人起名有什么讲究?周朝人取名有五原则六禁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

    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别出心裁。取名的方式多元化,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有自己的规则可寻。历史记载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

  • 周桓王征讨郑庄公的失败:标志着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桓王

    当年周王室东迁,主要依靠郑国和晋国的力量,一直以来周朝和郑国关系甚密。但随着郑国日益强盛,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被郑庄公操纵,遂刻意削弱庄公的权力,后来周王室征讨郑庄公的失败,为此迎来了春秋时代。郑庄公被时人评人春秋小霸,郑庄公是很有政治智慧的人,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都评价他是“很厉害"的人。

  • 西周王朝究竟是因何灭亡的?西周王朝灭亡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周

    周武王姬发为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西周朝后来衰落后,东周兴起。西周王朝究竟是因何灭亡的?这中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小编将为你揭秘西周王朝灭亡之因。在《史记》里,司马迁记载一个盒子:"昔夏后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夏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先君也。"龙是一神秘罕见的物种,许多历史记载里,都有关于龙的记载。

  •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天下分为36郡,对后世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李斯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他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有谁知道?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天下分为36郡,对后世有何影响?对后世有

  •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从成功到失败只经历了六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原是阳城县一个普普通通的的农民,因为秦二世的暴政、官逼民反萌发了掀竿起义的念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暴动,话说回来,这一次起义从成功到失败只经历了六个月,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夭折了。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对天下人来说推波助澜的大事,这事首先得从一个最低层

  • 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导致陈胜起义失败的三个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胜

    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总结的陈胜起义失败的三个理由,其一急于称王,其二是偏信、专断,其三是轻重不分、滥封诸侯,陈胜从“兴”到亡,一共才6个月,这段短暂的帝王梦是如何破碎的?我们的周总理周恩来曾对陈胜起义失败说出这样的一段话:“夫陈涉以迁徒之徒,无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