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方腊起义简介 方腊起义的时间以及导火索是什么?

历史上方腊起义简介 方腊起义的时间以及导火索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61 更新时间:2024/2/16 7:40:17

历史上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是以方腊为首的一次大型造反行动。方腊起义的时间是宣和二年(1120)十月初九,那方腊的导火索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发动这次战争呢?就让我们回归历史,在历史的层层迷雾中去寻找答案吧。

宣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贼军在青溪县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兵马都监察颜坦被杀,继续攻陷青溪,俘获县尉翁开,十二月初﹐克睦州,又下歙州,直趋当时花石纲指挥中心的杭州。处州霍成富、陈箍桶等人皆加入战局,衢州摩尼教的组织亦起兵响应。方腊军在极盛之时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在当时对宋朝威胁极大。

宣和二年(1120)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杀死方有常一家,以帮源峒为据点,聚集贫苦农民,号召起义。在誓师时,他悲愤交集地控诉:“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他估计当时形势,指出:“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在方腊的号召下,青溪远近的农民闻风响应,很快发展到上万人。

十二月戊辰日,起义军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十二月丙戌日,方腊挥师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宋将郭师中战死。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官吏闻风而逃。起义军随后攻克富阳、新城,进逼江南重镇杭州。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杭州知州赵震见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弃城逃走,起义军进入杭州后杀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和廉访使赵约。

积怨已久的群众见官就杀,“必断脔支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又发掘蔡京祖父坟墓,暴露其骸骨。节节胜利的起义军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响应,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裘日新,仙居县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县的陆行儿等也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初,起义军又攻克婺州、衢州、旌德、处州等地。短短几个月时间,起义军就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人数已在百万以上。

起义军势如破竹,东南大震。淮南发运使陈遘上疏称情况危急,求朝廷派兵增援。宋徽宗“得疏大惊”,急忙撤销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官职,企图安抚民心。同时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调集禁军和秦晋蕃汉兵十五万,水陆并进镇压起义军,宣和三年二月,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

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军队是北宋精锐部队,宋军渡江后兵分两路,由王禀、刘镇等率领,一路直趋杭州,一路杀向歙州。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义军。起义军攻不下秀州,杭州便失去屏障。二月,宋军包围杭州,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三月,方腊率起义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义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此时起义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莫知所入”。这时,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俘,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伏诛”。虽然起义军领袖方腊被俘,但剩下的起义军继续转战浙东各地,与官军一直战斗到次年三月。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至此才落下帷幕。

标签: 方腊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家族: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绍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大家都想在乱世中分一杯羹。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

  • 曹操刘备两人都很崇拜的孙权为何晚年昏庸?一生与豪族为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

  • 高阳公主谋反: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造反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阳公主,房遗爱

    唐朝可以说是女人称霸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不仅有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问世,还有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把持朝政,号称“武则天第二”,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谋反,你说是不是女人横行霸道的时代啊!下面小编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造反的事件。“房遗爱谋反&rd

  • 周成王桐叶封唐一戏言——成就春秋霸主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和弟弟感情特别好,当然也是儿时的好玩伴。周成王桐叶封唐一戏言,成就春秋霸主晋国。小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接着往下看,各位看客就明白了。晋国,春秋第一强国。让我们先从晋国开始,那晋国又是如何建立的呢?桐叶封唐故事要从春秋之前的五百年前开始说起了,那时周朝刚刚建立不久。姜太公除了

  • 中国历史上东周是怎样灭亡的?是谁把东周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周

    东周传至第26位君主姬延时,周王室衰弱得风雨飘摇。东周末代君主不再是万众拥戴,四方叩拜,威风凛凛的天子,周朝最后一任君王姬延落魄得一塌糊涂,被人逼得四处躲债。那么中国历史上东周是怎样灭亡的?是谁把东周灭亡的?周朝最后一任君王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

  • 中国古人起名有什么讲究?周朝人取名有五原则六禁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

    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别出心裁。取名的方式多元化,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有自己的规则可寻。历史记载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

  • 周桓王征讨郑庄公的失败:标志着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桓王

    当年周王室东迁,主要依靠郑国和晋国的力量,一直以来周朝和郑国关系甚密。但随着郑国日益强盛,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被郑庄公操纵,遂刻意削弱庄公的权力,后来周王室征讨郑庄公的失败,为此迎来了春秋时代。郑庄公被时人评人春秋小霸,郑庄公是很有政治智慧的人,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都评价他是“很厉害"的人。

  • 西周王朝究竟是因何灭亡的?西周王朝灭亡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周

    周武王姬发为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西周朝后来衰落后,东周兴起。西周王朝究竟是因何灭亡的?这中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小编将为你揭秘西周王朝灭亡之因。在《史记》里,司马迁记载一个盒子:"昔夏后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夏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先君也。"龙是一神秘罕见的物种,许多历史记载里,都有关于龙的记载。

  •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天下分为36郡,对后世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李斯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他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有谁知道?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天下分为36郡,对后世有何影响?对后世有

  •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从成功到失败只经历了六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原是阳城县一个普普通通的的农民,因为秦二世的暴政、官逼民反萌发了掀竿起义的念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暴动,话说回来,这一次起义从成功到失败只经历了六个月,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夭折了。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对天下人来说推波助澜的大事,这事首先得从一个最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