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的推恩令的内容 汉武帝得力大将有哪些人 汉武帝时期的名将

汉武帝的推恩令的内容 汉武帝得力大将有哪些人 汉武帝时期的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31 更新时间:2024/1/20 4:47:56

汉武帝的推恩令的内容

西汉建国之初,因为觉得秦朝之所以灭亡是没有诸侯王支持的缘故,所以刘邦大封天下,封了很多的同姓王,来确保刘姓能够坐稳天下,之后的几代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决策对于之后的几代皇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尤其是景帝之时,地方的诸侯王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让景帝感到非常为难,虽然有过一次想要削藩,但是却受到了诸侯的反扑,导致七国之乱的爆发。

新版的汉武帝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诸侯的地方势力更加强大,但是景帝时期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让人不能不引以为戒。当时诸侯王联合起来的实力远远强于中央政府,虽然景帝时候已经削掉了诸侯的行政权,让他们不能在治理封地,但是土地、军力上来看诸侯还是要比中央强大的。汉武帝认识到不能蛮干,必须有技巧的来,他知道之后内部也是有着矛盾的,主要是继承权上的矛盾。

于是《推恩令》应运而生,这个政策的实施阻力并不大,它照顾到了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子嗣的权益,得到这群人的支持,而且也没有剥夺爵位,只是封地变小了,乍看之下对于诸侯王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其实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当时的主要矛盾从中央和地方改到了地方内部,虽然诸侯中可能也有智者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但是其中的利益却让人们无法抗拒,这种堂堂正正的阳谋就算诸侯们知道了之后的结果也没法抵抗。所以这一次推恩令的进行是非常顺利的,为之后汉武帝的进一步削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武帝时期的简单年表

汉武帝是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非常杰出英明的帝王,纵观汉武帝的一生都是精彩丰富的。下面就从汉武帝年表来看一下汉武帝一生做了哪些大事情,从汉武帝年表可以清晰明了的看见汉武帝精彩的一生。

汉武帝剧照

为了方便时间的推算全部用公元来记,公元前156年7月这位伟人在猗兰殿诞生了,他的诞生非常的吉利,据说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就梦见抱住了太阳,文景帝一登基他便出生了。

公元前159年年仅4岁的汉武帝刘彻就被封为胶东王,除了显示独得皇上恩宠外他自身的才华也是不能忽视的,据说刘彻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的父亲问他是否相当天子他说这件事情由天不由儿,这大大的取悦了文景帝。

公元前150年7岁的汉武帝就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登上皇位,才16岁的刘彻就要展示他在治国方面傲人的才能。公元前140年,17岁的刘彻诏举贤良,重用董仲舒。公元前139年,娶了卫子夫。公元前135年窦太后逝世,刘彻独掌大权。公元前129年派遣卫青抗击匈奴。公元前127年30岁的刘彻颁布推恩令削弱藩国势力,将强中央政权的统一。

公元前123年34岁的刘彻派卫青统领六将出击匈奴,战俘万人。公元前122年立刘据为太子,派遣张骞重开西南夷。公元前110,47岁的刘彻亲自率领18万骑兵北巡,遣使谕告匈奴单于臣服。公元前87年刘彻逝世,立刘弗陵为太子托孤霍光等人。

汉武帝与霍去病的关系如何

汉武帝刘彻,一位知人善任的盛世君王,西汉一代雄主。霍去病,十八岁带兵,战功卓绝,官拜骠骑将军。那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霍去病雕像

刘彻如此贤明的君王,为什么会这么信任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让他带兵出征呢?而霍去病是凭借什么得到刘彻的提拔?霍去病出生于一个颇为传奇的家庭,卫皇后的亲戚,西汉名将卫青的外甥,为人勇猛果敢,十七岁任嫖姚校尉。据史料记载,霍去病最初任职是“侍中”。“侍中”是当时的内官,一般是由博学德行较高的人担任,是当时皇帝身边的助理,差不多是行宰相的职务,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官职,若是单靠勇武,或是亲戚关系,单凭刘彻如此英名的帝王是不可能的,刘彻给霍去病的殊荣也无人能比。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这里的“幸”是个什么意思呢?文言文中的“幸”一般有这么几个意思,一是宠爱,爱恋。二则是到哪儿去。三幸运的。直观而言第二种显然是不可能的,而霍去病当时也并没有立下汗马功劳,作为民族英雄,人们一般都会先入为主的取第三个意思解,幸运。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也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汉武帝是十分器重霍去病的,死后还要葬在茂陵。若不是自身才华立下不世之功怎能受刘彻如此恩宠。当然古时候尚男风,不少历时名人都有断袖之癖,今人自然不考究了。

汉武帝时期的名将

汉武帝时期因为汉武帝能够重用贤能,再加上国家富强,所以涌现了很多的良将,其中立下功绩最多的就是卫青和霍去病。

大汉名将卫青

卫青是武帝时期有名的大将军,他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在汉武帝时期,大汉经过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已经具备了和匈奴一战的资本,当时匈奴强盛,几乎年年都会南下来洗劫一番,为了能够消弭后患,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彻底地将匈奴给打服。在前129年的时候,匈奴再次兴兵来袭,汉武帝派手下将士兵分四路,围剿匈奴,其中一路就是由卫青带领,卫青打仗尤其擅长使用骑兵,竟然带着这一万骑兵直捣匈奴老巢,烧杀抢掠,俘虏了数百人,因此被封为了关内侯,这一战也是汉初以来的对匈奴的首胜,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后来卫青又连续领兵作战,多次取胜,收复了河套一带,并且以少胜多击败了匈奴的单于,威震一时,因此位极人臣,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卫青一直不骄不躁,待人和善,深受将士们的爱戴。

霍去病也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是卫青的外甥,用兵如神,勇猛精进。年少时候的霍去病就勇武过人,初次上战场就带着八百起兵气息匈奴,斩首无数,因此被封为了冠军侯,在之后的日子里霍去病两次领兵在河西走廊一带击败了匈奴,杀敌数万,从系河西一带尽归大汉,匈奴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放牧地,也少了一个来去自由的战场,从此之后胜利的天平向着大汉倾斜。后来霍去病又领兵深入漠北,一路追击几千里大败匈奴大军,一直杀到了狼居胥山,在那儿祭天祷告,经此一战,匈奴不得不远遁漠北,漠南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匈奴,改变了大汉长期以来的劣势,可惜霍去病早早的就去世了。

汉武帝刘彻死后与谁合葬

汉武帝在汉朝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首先他的功绩是无可置疑,但是他的无情也是著名的,他也是汉朝唯一一个没有皇后合葬的人。

汉武帝陵墓

现在很多人认为汉武帝是和李夫人合葬的,其实不然,李夫人只不过是陪葬,去过茂陵的人都可以看到,李夫人的墓葬和卫青等人近似,根本不是合葬,合葬和陪葬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人这么觉得都是因为班固的《汉书》中的记载,其实关于李夫人的记载《汉书》之中的很多都是参考了野史的,可信度并不高,比如李少翁招魂一事就是从王夫人那儿搬过来的。那么汉武帝为什么没有和别人合葬呢?

在汉朝时一般修帝陵的时候都会修皇后陵,夫妻死后都会入葬,虽然并不同穴,但是在规模制度上也要远超过陪葬的规格,也算是合葬,但是汉武帝的时候,因为几任皇后都被汉武帝自己给废掉了,先是陈娇因为一直没有儿子,再加上参与巫术迷信被汉武帝给废了,凄凉的死在了深宫之中,后来的卫子夫也是没有好下场,年轻的时候还受宠。等到年老色衰了,汉武帝就完全不喜欢了,以至于后面在巫蛊之祸的时候,卫子夫也被汉武帝废掉了皇后之位,无奈之下自杀身亡,葬在了长安城南的一角,后来汉武帝平凡之后也只是建立了思子园,对于卫子夫也没有一点表示,可怜了这几十年的夫妻情分。之后汉武帝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再立皇后,也就没有人和他合葬了。

汉武帝得力大将有哪些人

在公元前1,2世纪之间,世界上出现了太多的伟人猛将,对于世界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汉大地上有一个叫做卫青的年轻人从一个奴隶成为了大汉的名将,对于匈奴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在遥远的西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奴隶击败了威震一时的罗马军团,先写推翻了罗马的统治,他叫做斯巴达克。还有一些猛人比如扫荡马其顿王国的保罗大将军,重创匈奴的冠军侯霍去病等等。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这群波澜壮阔的名将们,而是一个名声很大而战绩不怎么样的悲情将领,没错,他就是李广

飞将军李广

说起李广的故事,真的是眼泪都流下来了,他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李广出身不错,是一个武将世家,祖上就是有名的大将,但是他年轻的时候运气不好,正好碰上了文景之时,西汉不和匈奴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防守反击的战事,但是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有一次匈奴大举入侵,李广领命抗击匈奴,当时李广身边只是跟着百来人结果正好碰上了几千人的匈奴军,李广临危不乱,开始“飙演技”,上演了一出“空城计”让匈奴误以为他们只是诱饵,结果几千的匈奴军队就这样放弃攻打他们走了。

后来好不容易碰上了汉武帝想打,但是这时候李广已经老了,而且景帝将战场安排在匈奴的领地内,李广可能是个路痴吧,几次领兵打仗都中途迷路,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因此眼看着一个个比自己年轻的小将都封侯了也很着急,结果在漠北之战的时候,李广再次因为迷路错过了自己的任务,虽然这一战胜利了,但是李广又是寸功未立,甚至还有延误战机的罪责,心中悲戚之下,李广竟然拔刀自杀,可怜一代飞将军就这样去世了。

标签: 汉武帝

更多文章

  • 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保路运动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是相互联系的。保路运动爆发后,保路同志会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是温和的立宪派,主张以和平方式向清政府抗议,给清政府施加压力,以此让清政府收回铁路国有的决定。孙中山图片一派是革命派,革命派都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这些人联络四川当地的哥老会,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秦始皇扫清六合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发生在战国末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率秦军灭掉战国七雄中的最后一个强国齐,实行全国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侵伐,战争不断。经济遭破坏,生灵遭涂炭,人民处于水

  • 秦朝官制介绍 秦朝哪个官职的权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秦之中央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以下,中央最重要的官职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丞相】:战国时秦国原有相、相国,统一全国后,称作丞相,李斯为第一

  • 关于弘治中兴的评价是什么 弘治中兴与万历中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弘治中兴

    关于弘治中兴的评价是什么弘治中兴是指1488年至1505年明孝宗在位期间的英明统治,因为明孝宗的年号定为弘治,因此史学家将其统治的这段时间称为弘治中兴,在弘治年间由于作为皇帝的明孝宗积极的采取了各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说弘治中兴使得衰败的明朝得以中兴,下面

  • 李自成最终导致失败的原因 历史人物李自成是哪个朝代的 李自成有哪些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

    解析李自成最终导致失败的原因李自成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鼎盛时期的李自成大概有一百万人的军队,管辖地区也有数千里,还攻克了明朝的皇宫,但是在面对只有十余万的清吴联军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江山风雨情》李自成剧照李自成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原因就是缺

  • 唐太宗的“渭水之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渭水之盟

    导读:唐太宗被许多人奉为千古明君,实质上却很少有人知道此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篡改历史的皇帝。因为可以篡改历史,因为心狠手辣,所以实际上“暴君”可以变成“明君”,金正日在朝鲜人民的心中,远比什么华盛顿,林肯这些人伟大的多。从朝鲜的“愚民政-唐

  • 明朝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成就了万历中兴 为何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居正

    导读:中国明史协会的吴晗先生曾说:“读懂万历一朝的历史,就读懂了整个明朝的历史。读懂了张居正,就读懂了万历皇帝。”后人提到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除了对其荒芜国事数十年不上朝感到昏庸堕落以外,也免不了对他童年乃至青年时的处境发出一声悲叹。作-中国明史协会的吴晗先生曾说:&ldqu

  •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是什么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组成的 战国七雄实力排名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是什么战国七雄并不是全部一起灭亡的,而是由秦国兼并统一了其他的六个国家,然后秦国最终建立了秦朝,但是好景不长,秦朝在统一了中国后,经过了15年就灭亡了。秦统一六国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统治,在公元前206年的时候灭亡了。秦灭六国形势图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秦国派遣了内史腾去率领大军

  • 天京事变有哪些重要影响 天京事变标志着什么 天京事变究竟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有哪些重要影响天京事变是1856年,天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的一次公开性的分裂。在定都天京之后,天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之间产生了间隙,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各自结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天京事变使天平军元气大伤,同时丧失了乘胜歼灭了敌人的有利时机,也是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朱元璋北伐檄文介绍 谁写的朱元璋北伐檄文 朱元璋北伐为何可以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北伐檄文介绍朱元璋北伐檄文全文为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元朝末年,朱元璋号称吴王,于今江苏南京应天府出兵北伐,命宋濂起草北伐檄文。朱元璋北伐剧照在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提及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言简意干、气宇轩昂的十六字口号成为了朱元璋北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