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历史之南唐历史介绍 南唐历代皇帝简介 AD937-AD975

五代十国历史之南唐历史介绍 南唐历代皇帝简介 AD937-AD975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39 更新时间:2024/2/10 16:18:18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五百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国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但因资料和遗迹极少,并未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1

基本概况

南唐,五代时割据政权之一,开国皇帝为烈祖李昪。首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称江宁府。最盛时疆域广及三十五州,大致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等部分(详见“疆域”一节)。人口约五百万。历三代君主,前后约三十九年。

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其中,杨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吴国大权。海州人徐知诰,少孤流落,后来被徐温收为养子,并且借助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政柄。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南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南唐得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李昪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升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由于李昪在争斗激烈的割据局面下仅力求自保,造成了南唐军事实力的下降和实行统一有利时机的丧失。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与吴越的关系也迅速恶化。这一时期中,两国战祸频起,而吴越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吴越也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国之地,并夺得福州(今属福建)保大九年,马希粤与马希祟兵戎相见,南唐遂借机出师,一举灭楚,马希崇降。后来,王逢据朗州,击退南唐军队,楚地得而复失。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后周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寿州一战,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同时,南唐对后周称臣,去年号。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今属江西)府,自此南唐国力大损,不复大国之强盛。

李煜画像

李煜画像(3)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驾崩,因太子弘冀已亡,李煜(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都金陵。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南唐原先地跨江南江北,南北之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江南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还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李后主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课税。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党争开始了。当宋军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这样周而复始的政治内耗中,人心涣散。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显然不通晓政治,这时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张洎。

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十月,由江西赶往金陵的15万水军(朱令赟部)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孤城。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的某个片段生活,那么最应该选择的就是宋代。因为当时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事实上,宋代的这些为后世人们向往的风貌在南唐已经颇现雏形。南唐和宋朝相仿,一方面是国势日危,不断地丧失土地,另一方面却是歌舞升平。所以,如果不必担忧那日益逼近的中原军队的脚步,那么南唐会是一个最适宜生活的时代。

2

追溯历史

南唐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吴国权臣徐温的身上。徐温原本是吴国(南吴)的开国功臣,后来他渐渐掌握了吴国的实权。他年老的时候,信任养子徐知诰,也渐给与他继承人的地位。

徐温去世后,937年,李昪(原名徐知诰)代南吴称帝建国。根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等史籍记载,徐知诰篡夺政权所建国号为齐,都金陵,号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史家称之为徐齐。939年,徐知诰回复原来的李姓,并改名李昪时,为了附会已灭亡的唐朝,把国号改为唐,以其位于南方,史称南唐。不过,《资治通鉴》却记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时,即以唐为国号,并不认为徐齐曾经存在过。后又称江南国。江淮地区的吴与后继的南唐国势强盛,他们采取联合北方契丹国制约中原的策略,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

李昪称帝时期是南唐的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主李璟时由于与周边各国多次兴兵,灭闽国,入侵楚国等使国力衰退。958年后周世宗率兵南下,南唐大败,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且称臣,去帝号改称唐国主,而周世宗称其为江南国主。961年,为应对北方巨大的军事压力迁都南昌府。后主李煜继位后,仍都江宁。971年,又向宋朝称臣,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而后主李煜时更是因拒绝入朝而被宋灭国。李璟与李煜两父子在中国文学上是有名的词人。

极盛时统治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东部。郑方坤称:“十国文物,首推南唐、西蜀。”马令《南唐书》卷十三《儒者传论》说:“五代之乱也,礼乐崩坏,文献俱亡,而儒衣书服,盛于南唐。岂斯文之未丧,而天将有所寓欤?不然,则圣王之大典,扫地尽矣。南唐累世好儒,而儒者之盛,见于载籍,灿然可观。如韩熙载之不羁,江文蔚之高才,徐锴之典赡,高越之华藻,潘佑之清逸,皆能擅价于一时,而徐铉、汤悦、张洎之徒,又足以争名于天下。其馀落落,不可胜数。故曰江左三十年间,文物有元和之风,岂虚言乎?”

3

帝王世系

南唐(937年-975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陵墓

统治时间

年号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永陵937年-943年升元,937年-943年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顺陵943年-960年保大943年-957年

中兴958年

交泰958年

显德958年-960年

建隆960年

(无)李煜(无)960年-975年建隆,960年-963年,乾德,963年-967年开宝,968年-975年

4

经济发展

综述

提及江苏地区的历史发展,人们言必及六朝,大明和民国,往往忽略五代十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南唐国。当是时,随着动荡式改革的推进,我国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杨吴和南唐国先后以扬州,金陵为都经略江南,南方在区域性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取得了跳跃式发展,在杨吴及后继政权南唐国所辖范围内的今江淮平原,苏南西部,更是突破了传统陈式,发展速度与规模尤为突出,为我国古代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和江苏地区开放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探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模式和特点,重新评价杨吴及南唐国在江苏区域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从历史渊源角度探索江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经济角度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择要论述[3].。

农业

在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绩中,杨吴及南唐对江淮的经营是浓重的一笔。唐末兵燹使淮南成为重灾区,扬州被坏尤为惨烈。昔日繁华都市,“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卷61,《吴世家》)不仅城中,“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辐数百里,人烟断绝”。(卷134,《杨行密传》)杨行密初定江淮,从谋士高勖议,招抚流散,保境安民,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数年之间,江淮几复唐时盛况。但李昪执掌吴政时,吴民间仍继续“以见钱纽纳税直,既为不堪,然于其中所谓和卖折帛,尤为名不正而敛最重”。宋大中祥符间太常博士许载《吴唐拾遗录·劝农桑》亦云:“吴顺义年中,差官兴版簿,定租税,厥田上上者,每一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算计丁口课调,亦科钱。宋齐丘时为员外郎,上策乞虚抬时价,而折紬绵绢本色,曰:“江淮之地,唐季已来,战争之所。今兵革乍息,黎甿始安,而必率以见钱,折以金银,此非民耕凿可得也;无兴贩以求之,是为教民弃本逐末耳。‘是时,绢每匹市价五百文,紬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齐丘请绢每匹抬为一贯七百,紬为二贯四百,绵为四十文,皆足钱。丁口课调,亦请蠲除。朝议喧然阻之,为亏损官钱,为数不少。齐丘致书于徐知诰曰:'明公总百官,理大国,督民见钱与金银,求国富庶,所谓拥彗救火,挠水求清,欲火灭水清可得乎知诰得书曰:‘此劝农上策也。“即行之。自是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自吴变唐,自唐归宋,民到于今受其赐。”(卷16,《宋齐丘》)

南唐

标签: 南唐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历史之南汉历史介绍 南汉历代皇帝简介 AD917-AD971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彭郡王,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龑袭封南海王。刘龑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

  • 五代十国历史之北汉历史介绍 北汉历代皇帝简介 AD951-AD979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汉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历四主,共二十九年。一称东汉,为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1基本简介北汉(951~979)五代十国地图五代时十国之一。一称东汉。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

  • 五代十国历史之吴越国历史介绍 吴越国历代国王简介 AD901-AD978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越国

    吴越国(907年-978年)是唐末宋初五代时期十国中的一国,由浙江临安人钱镠所创建,以杭州为首府。占地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其范围包括今之浙江省十一个地市的全部与江苏省的苏州、福建省的福州。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纳土归宋,历时近百年。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仍,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

  • 五代十国历史之楚国历史介绍 楚国历代国王简介 AD897-AD951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

    1五代十国楚国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殷割据湖南,又称马楚。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

  •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简介 五代十国是指哪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

  • 武周皇帝武则天在位15年创造了哪四项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

    隐身在甘肃庆阳北石窟寺222窟的一尊盛唐时代佛造像,被一些专家认为是唐武则天化身,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市东南茹河和浦河交汇处,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北石窟寺研究所宋所长说,北石窟寺共有雕像2125尊,被认为是武则天化身佛像隐身在222窟。这是典

  • 三国干涉还辽目的是什么 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是发生在《马关条约》之后的一个事件,提到三国干涉还辽参与的国家,这三个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帮助中国,是有其他目的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到当时的法国和德国因为之前的战争,这两个国家的敌意一直没有化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发起战争。之后法国和德国

  • 唐朝296年为何发生了四次玄武门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玄武门政变

    唐皇朝有国近300年。读与之有关的史籍(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等),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而这四次政变却都牵涉到当时的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玄武门。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

  • 杜陵阳是司马衍的皇后吗 杜陵阳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陵阳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东晋这个年代,硝烟滚滚杀机四伏,却充满了文学,绘画,音乐浪漫的气息。而这个时代的皇帝短命,后妃也大都薄命。当年的香气缭绕,如今剩下些什么呢?而今,隐隐只嗅得一缕残香,闻得一丝管弦罢了。在世人的眼中杜陵阳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

  • 贞观之治措施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措施贞观之治,就是指唐太宗统治下的治世。唐太宗以此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杰出君王,也正是因为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后世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的农业社会推向了最为鼎盛的时期,那么贞观之治措施有哪些呢?唐太宗剧照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的生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