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4/1/7 20:26:03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面,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的利益,但是这两个政党曾经有过两次重大的合作,而每一次合作得以成功的根源无不让人想到其合作的政治基础。究竟是怎样的政治基础才能够让这两个如此不同的政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呢?说起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共两个政党能够形成合作关系的政治前提,也就是这两个政党都具有的本质属性。

国共合作历史图片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众所周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中国国民党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可以说是最为直接地体现着中国的当时的情势和人民的心声,基本上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而中国共产党的党的纲领的内涵与中国国民党所提倡的新三民主义有着十分惊人的相似,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无疑便是中国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

其中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在原先的三民主义的基础之上新增加而成的,主要是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国情。而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候,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形同水火的,但是整个中国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敌人,便是日本帝国主义,因此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便是抗日救国,可以说这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共同的政治前提。

两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可以说是都是切合了整个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的问题上面,中国两个政党有着共同的利益。

国共合作的特点是什么

19世纪前后,中国被西方列强视为眼中的猎物,他们为了瓜分中国纷纷发动战争。但中国没有完全被他们征服,依旧保有自己的部分主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很多仁人志士开始建立自己的党派,以求带领中国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而在没有正规军队的情况下,各党派必须联合起来,团结大家的力量来抗击敌人。其中国共就合作过两次,而这两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共合作照片

首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两党内部的合作,很多共产党人士加入国民党。而且两党的纲领基本是一样的,在新三民主义的推动下,国共有了共同合作的基础。而且这一次合作是为了改变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了把北洋政府消灭,而做出的共同努力。但最后因为国民党的背叛,历时三年的首次国共合作宣告结束。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两党之外的合作,双方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基地,而且这次的合作没有共同的纲领。这是在国家危亡之际,必须选择停止内斗,一致抗敌。这就决定了这次的合作是一次武装联盟,共产党的军队由国民党指挥,听由国军的调遣。而这次合作的最大的成功就是,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出去,数万国军和共军的将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但这次合作的结果却和上次一样,国民党高层单方面撕毁协定,发动内战,争夺政权,使得满目疮痍的中国再次经历了战争折磨。虽然国共两次合作相隔10年,但同为中国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是一样的,而结局如此,只能说是国民党高层为了一己之私,不顾饱受战争迫害的百姓的意愿,终究是不得人心的,他们的结局说明了人民的选择。

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合作,并且在每场合作中,都有着十分紧密的战队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有一场战役是十分著名的,并且也是国共合作的重大成果,那边是著名的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历史图片

而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候,则是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了,可以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成果,其中最为著名的战役是平型关战役,并且平型关战役是中国八路军第一次参与抗日战争,可以说这场战役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共合作的战役主要是北伐战争和太原会战,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中,北伐战争可以说是国共合作取得的辉煌成果,在北伐战争中国共合作进行了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主要是国共两党进行合作与北伐军吴佩孚进行作战的,在1928年8月份,进过了三天的激烈战争,最终得以取得胜利。而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候,有一场十分重大的合作战役,则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可以说是鼓舞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民众的激情,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非重要的影响意义。

国共合作的战役可以说结果都是非常成功的,足以看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便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没在国共两党一直对外的合作过程中,收获了十分重大的胜利成果,可以说是得益于国共合作的基础。

历史上国共合作几次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军阀混战时期最主要的两个党派。他们代表了不同的群体利益,因此有过多次的斗争,但是他们也因为面临共同的强敌而有过合作。既然谈到合作,那么国共合作几次呢?

国共合作历史图片

国共合作几次的答案是两次。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初到1927年中旬,历时了三年半。那时,军阀势力日益猖狂,民不聊生,急需进行反军阀的斗争。国共两党结成盟友掀起了多次的革命运动,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后来,国民党内部因为对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最后蒋介石等人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就这样彻底破裂了。

1935年以后,中日矛盾开始加剧,终于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在面对外敌的时候,更需要国共两党同仇敌忾,联合起来一起战斗。于是就有了时间长达九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他们经历了多次的艰难险阻,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开始就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和谈,可惜和谈最终失败了。因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单方面撕毁了和谈协议,对解放区大举进攻,爆发了全面内战。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也宣告结束了。

建国几年以后,共产党方面积极地与国民党进行沟通交流,主要想就台湾问题进行再次合作。但最后由于国民党的坚决反对而没有达成,这是非常遗憾的。

国共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两次十分重大的合作,可以说这两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的革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国共合作画像

而这两次国共合作的意义也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是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大的角色,同时也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一次考量。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可以说是十分重大,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处于中国的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时候,因此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国共合作总共有两次,每一次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政党,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很多的不足,同时面对着强大的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国共合作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可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影响意义就在于最终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胜利,同时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也让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次国共合作可以说是发生于国家命运的危难之际,在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面前,国共合作的出现无疑是对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最好的体现,国共合作之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成果。

标签: 国共合作

更多文章

  • 奢安之乱背景介绍 奢安之乱评价 关于奢安之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奢安之乱

    奢安之乱背景介绍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在明朝的历史上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奢安之乱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变革,给当时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让皇族的统治受到了阻碍,那么,奢安之乱背景又是如何一回事呢?奢安之乱时期的明熹宗画像奢安之乱还要从明朝后期的社会状况说起,最初明朝的统治是比较

  • 反清复明运动是什么时候 反清复明为什么没有成功 反清复明义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运动是什么时候古代的法律不像现在,所以大约每个朝代都有农民起义这种事儿,而这种以农民为群体的起义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反清复明也不例外。但要问反清复明是什么时候,具体这个具体的时间恐怕就要从明朝灭亡的时候说起了。反清复明配图明朝走向灭亡以后,清政府来管辖,大批满人入关,而此时的

  • 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 介绍沙丘之变发生在哪年 沙丘之变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沙丘之变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拉拢李斯密谋篡改遗书,害死扶苏,扶胡亥上位的一次政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呢?秦始皇出游,途中病逝。赵高害怕天下因皇帝逝世发生变故,没有对外宣扬;并且他想借此机会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胡亥像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

  • 五代历史之后梁历史地图 后梁历代皇帝列表 AD907-AD923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梁

    后梁(907~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

  • 五代历史之后唐历史地图 后唐历代皇帝列表 AD923-AD936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唐

    后唐,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京都洛阳,历四帝,共十四年。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891年,唐朝封李克用为晋王;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

  • 五代历史之后晋历史地图 后晋历代皇帝列表 AD936-AD947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晋,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都开封。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

  • 五代历史之后汉历史地图 后汉历代皇帝列表 AD947-AD951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汉,刘知远

    五代时期的汉朝,高祖刘知远建立,都城开封。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占据中原,但是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大汉,后攻克中原,定都于汴京(今开封)。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950年李守贞

  • 五代历史之后周历史地图 后周历代皇帝列表 AD951-AD960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后周,郭威,柴荣

    后周(951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10年。后周的首都是开封。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郭威自

  • 五代十国历史之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历代皇帝简介 AD907-AD925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定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

  • 五代十国历史之后蜀历史介绍 后蜀历代皇帝简介 AD934-AD965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蜀,孟知祥,孟昶

    后蜀,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之一,(934965年),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共31年,965年灭于北宋。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1基本概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