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27 更新时间:2024/2/10 16:10:53

解析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在唐朝末年,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持续时间长达25年。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之一是提出了“均平”的口号。均平就是要平均分配资源,包括土地、赋税等。唐朝末年政治腐败,中央有宦官当政,地方有藩镇割据,农民备受压迫,因此农民迫切希望国家的资源能够平均分配。

唐末农民起义时期唐僖宗画像

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之二是农民军作战具有流动性。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著名的一次起义,黄巢在山东起义,其后下安徽,入江西,再南下广州,最后又返回中原地带,攻克长安,其间转战大半个中国。

唐末农民起义军之所以具有流动性,是因为农民起义军的力量不够强大,无法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唐朝的地方上是藩镇割据,藩镇之间没有协调性,这使得农民军可以在藩镇之间的夹缝中生存下来。

农民阶级中夹杂小商人和知识分子是唐末农民起义的第三个特点。唐朝末年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小商人的出现,但他们却受到官僚的横征暴敛,这使得一些小商人加入了农民军,黄巢在起义之前就是贩盐小商人。

唐末农民起义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起义时轰轰烈烈,最后却惨遭失败。唐朝末年的土地兼并与苛捐重税使得农民对唐王朝心生痛恨,因此一支农民军刚起义时可以得到许多农民的呼应。而农民军最后惨遭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唐朝地方上的藩镇代表的是大地主的利益,他们会联合起来打击农民军。

揭秘是谁拉开唐末农民起义序幕

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是谁拉开唐末农民起义序幕?是裘甫。裘甫起义发生后,唐朝各地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裘甫起义后有庞勋起义,庞勋起义后有王仙芝起义,王仙芝起义后有黄巢起义。

裘甫金像

拉开唐末农民起义序幕的人之所以是浙东的裘甫,是因为唐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八道,浙东就属于东南八道地区。裘甫是一个贩卖私盐的小商人,面对唐朝官府的苛捐重税,裘甫选择了起义。

裘甫率领数百名农民于859年12月在象山起义,一举攻克了县城。起义军乘胜过宁海,经奉化,在剡县境内的桐柏山与唐军相遇。唐朝军队败北,起义军攻入剡县城中。进入城后,裘甫大开府库,赈济穷人。很多穷苦百姓加入了裘甫的队伍,他的队伍发展到数千人。

面对裘甫起义的浩大声势,唐朝政府派出了王式出任浙东观察使。王式指挥数路大军前来围攻裘甫起义军,并聚集流放在江淮一带的回鹘、吐蕃人,将他们编成骑兵,还使用浙东本地的地主武装作为先锋。

裘甫虽然是拉开唐末农民起义序幕的人,但是他并不善于运筹帷幄,他的副将建议他攻取越州,以越州为中心,向四面发展。裘甫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最终王式率领的军队到达越州,从越州分兵两路,对裘甫农民起义军进行反攻。裘甫军最后失败,裘甫在长安就义。

唐末农民起义的意义在何处

唐末农民起义意义中最重要一点是它瓦解了唐王朝的腐朽统治。唐朝在末年的时候,中央上有宦官专政,皇帝成为了傀儡。在地方上,各地的节度使各自为政,成为一个个的小朝廷。唐末农民起义失败后不久,农民起义军出身的朱温亲手结束了唐朝。

唐末农民起义时期唐僖宗剧照

唐末农民起义虽然未能推翻唐朝的统治,但是却为新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石。唐朝经农民军打击后名存实亡,其后经历了短暂的五代十国时期,迎来了崭新的王朝宋朝。宋朝建立的时间离唐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唐末农民起义中提出了“均平”的口号,在唐末以前的农民起义中,并未提出过均田、均产的口号。这是农民起义军的一次大进步,后世的农民起义受到唐末农民起义的发,也都提出了类似“均平”的口号。均田思想也是唐末农民起义意义。

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打出的口号是推翻暴秦,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打出的口号是黄天已死,他们都没有提出平均土地的思想。而从唐末以后,起义军都提出了平均田地的思想。唐末农民起义为均田思想起了一个开头。

唐末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与贵族阶层,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沿途处决唐朝的贪官污吏与土豪劣绅,让农民们都分到了土地。这次大起义后,继任的当权者都出台一些法规来缓和阶级矛盾。

解析唐末农民起义失败于什么时间

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有规模的有四次,分别是裘甫起义、庞勋起义、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失败于什么时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失败,前后历时25年的唐末农民起义宣告结束。

黄巢雕像

裘甫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中最早的一支,裘甫于公元859年12月在浙东起义,先后攻占了象山、剡县,后来由于裘甫的指挥失误,导致农民军被官军围困,在860年6月以失败告终。

庞勋起义发生在公元869年10月,庞勋带领桂州的戍卒起义,从广西一直打到徐州,在徐州地区有数万部众。后来被朝廷的十万兵力打垮,庞勋起义的失败时间是公元870年1月。

公元874年,王仙芝在河南起义,声势非常浩大。王仙芝领军在河南、山东、安徽一带打击官军,部众有近10万人,但是王仙芝却有接受诏安的意向,在与唐军对抗的过程中思想动摇。王仙芝起义失败于公元878年。在公元878年,王仙芝率军同官军大战,当时他的友军黄巢在江淮流域作战,无法赶来支援。王仙芝被官军围困,兵败后被杀。

唐末农民起义失败于什么时间?黄巢起义的时间是公元875年,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河南的王仙芝起义。在公元881年,黄巢攻入长安,立国号为齐。朱温的叛变使得黄巢被唐军打败,撤离出了长安。黄巢离开长安后,于884年在山东莱芜与唐军大战,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杀。至此,唐末农民起义正式失败。

解析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特点中,出身低微是一个重要特点。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重大的有四次,这四次起义的首领都出身低微,裘甫是贩盐出身,庞勋是低层士兵,王仙芝是贩布出身,黄巢是贩盐出身。

黄巢画像

缺乏战略性也是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特点。这些起义的首领出身低层,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进兵迅速,但是在取得一定胜利后不懂得大战略。裘甫在浙东起义胜利以后,他的手下曾经劝他攻入象山,以象山为根据地攻略浙东。但是裘甫犹犹豫豫,最终丧失良机,导致失败。

流动性性作战也是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这些起义的首领大部分是小贩出身,在起义以前走南闯北,熟悉各地的地理和风俗,为了同官军进行周旋,他们带领军队四处游动,以此寻找生存的夹缝。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由于出身低微,他们很懂得爱民。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中最为显著的一位人物。黄巢的军队从山东开始,南下广东,最后北上长安,走遍了半个中国,但是他的军队从来不扰民,凡是有生事的士兵都会被处死。

唐末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这些起义的士兵有一个共同特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裘甫、王仙芝、黄巢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在取得一定胜利后,不懂得如何建设政权。他们在建设政权的过程中会耽误时间,这就给了敌人缓冲的时间。

标签: 唐末农民起义

更多文章

  •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面,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的利益,但是这两个政党曾经有过两次重大的合作,而每一次合作得以成功的根源无不让人想到其合作的政治基础。究竟是怎样的政治基础才能够让这两个如此不同的政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呢?说起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顾名思义,就是

  • 奢安之乱背景介绍 奢安之乱评价 关于奢安之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奢安之乱

    奢安之乱背景介绍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在明朝的历史上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奢安之乱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变革,给当时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让皇族的统治受到了阻碍,那么,奢安之乱背景又是如何一回事呢?奢安之乱时期的明熹宗画像奢安之乱还要从明朝后期的社会状况说起,最初明朝的统治是比较

  • 反清复明运动是什么时候 反清复明为什么没有成功 反清复明义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运动是什么时候古代的法律不像现在,所以大约每个朝代都有农民起义这种事儿,而这种以农民为群体的起义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反清复明也不例外。但要问反清复明是什么时候,具体这个具体的时间恐怕就要从明朝灭亡的时候说起了。反清复明配图明朝走向灭亡以后,清政府来管辖,大批满人入关,而此时的

  • 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 介绍沙丘之变发生在哪年 沙丘之变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沙丘之变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拉拢李斯密谋篡改遗书,害死扶苏,扶胡亥上位的一次政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呢?秦始皇出游,途中病逝。赵高害怕天下因皇帝逝世发生变故,没有对外宣扬;并且他想借此机会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胡亥像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

  • 五代历史之后梁历史地图 后梁历代皇帝列表 AD907-AD923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梁

    后梁(907~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

  • 五代历史之后唐历史地图 后唐历代皇帝列表 AD923-AD936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唐

    后唐,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京都洛阳,历四帝,共十四年。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891年,唐朝封李克用为晋王;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

  • 五代历史之后晋历史地图 后晋历代皇帝列表 AD936-AD947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晋,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都开封。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

  • 五代历史之后汉历史地图 后汉历代皇帝列表 AD947-AD951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汉,刘知远

    五代时期的汉朝,高祖刘知远建立,都城开封。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占据中原,但是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大汉,后攻克中原,定都于汴京(今开封)。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950年李守贞

  • 五代历史之后周历史地图 后周历代皇帝列表 AD951-AD960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后周,郭威,柴荣

    后周(951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10年。后周的首都是开封。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郭威自

  • 五代十国历史之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历代皇帝简介 AD907-AD925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定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