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康之变,108条梁山好汉中,有一人奋起迎战金兵,却被宋朝冤杀

靖康之变,108条梁山好汉中,有一人奋起迎战金兵,却被宋朝冤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14 更新时间:2024/1/15 12:23:45

因此,赵匡胤从登基之初,就开始采取严密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度重演。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大批武将的统兵大权,大幅度削弱武将集群实力。第二条是对文武群臣采取“重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有意识地打压武将在朝廷统治集群中的地位,并同时千方百计抬高文臣的权力和地位,用各种条条框框把武将的权限牢牢限制起来。

到了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更是把这一原则来了个“发扬光大”,采取了更为严苛的“将从中御”的手段,武将统兵在外,进退行止、一举一动,都必须要向他早请示晚汇报,大事小情不得自作主张。“重文抑武、将从中御”,成了北宋武将脑袋上的紧箍咒,被历代北宋皇帝封为金科玉律。赵匡胤弟兄两人的荒唐举止,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恶果,从根本上造成了北宋武备虚弱、对外战争败局连连的被动局面。

北宋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无与伦比,却偏偏是一个武备不振的跛足巨人,堂堂天朝大国,被迫向周边小国辽国、西夏、金国交纳岁币花钱买平安,令人瞠目结舌。更为惨痛的是,北宋靖康年间,金兵汹涌南下直逼汴梁,大宋朝养兵百万,此时居然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最终酿成了靖康之变的历史悲剧,二帝被掳,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中,北宋朝廷武将表现绝大部分乏善可陈。但不能就此说北宋无人。俗语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国破家亡之际,曾经被视为山贼草寇的108条梁山好汉,有一人却奋起迎战金兵,虽然未能改变战局,但在当时北宋一片哀鸿遍野、望风披靡的败局中,他的表现无异于鹤立鸡群,英勇之气足以万古流芳。

此人即是《水浒传》中所说的青面兽杨志。梁山好汉中,杨志是为数不多被史学家证明实有其人的一个。宣和三年五月,宋江带领的梁山好汉在海州被宋朝大臣张叔夜击败,全军接受招安,归降宋朝,被分配编入宋军部队中。杨志被分到宋朝名将种师中手下,担任选锋军武将。

靖康元年五月,金兵围攻北宋重镇太原。宋将种师中带领大军前去援救。种师中是威震西北的名将,但在靖康之变中却惨遭大败。由于友军姚古、张颢畏敌怯战,朝廷不顾实际情况,催逼种师中在粮尽援绝的险境中孤军深入,在榆次陷入金兵重围,被杀身亡。杨志在此次榆次之战中表现英勇,可圈可点。

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在著作《梁溪集》中专门提到杨志,对其赞誉有加。种师中带领大军遇敌后,杨志奋勇迎击金兵,“随种师中先次收复榆次县”。但在金兵优势兵力围攻下,宋军陷入了苦战,主帅种师中被杀,导致宋军全线崩溃,各自逃命。一片混乱中,杨志却临危不惧,显出英雄本色,他“独收集残兵,保据平定”,一个人召集残余兵力,死守平定县,防止了金兵乘势南下,并且敢于主动出击,“屡次立功,杀退敌马”,李纲建议朝廷对杨志“理须激赏”。

遗憾的是,李纲随后不久就被贬官,杨志不仅没有获得升赏,反而被冤杀,死在宋朝刀斧手的刀下。杨志的墓志铭《故赠登州防御使杨公墓碣》记载,榆次之战后,宋军大将王朴素来与杨志不和,趁此时机把杨志以战败之罪关入大牢,随后处死。宋朝君臣在国破家亡之际,仍然如此昏聩不明,陷害忠良,遭遇靖康之变的亡国之祸,也就不意外了。

参考史料《梁溪集》、《故赠登州防御使杨公墓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浙江“台州式硬气”,他是文天祥异姓兄弟,事迹广为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由于毗邻临安,大批文人达士落户于此。当时,南宋朝廷有六位宰辅是台州人,八位宰辅定居台州府城。一时间,这里成为了南宋仅次于临安的政治文化中心。杜浒是南宋第一贤相杜范的侄子,曾和文天祥一起并肩作战多年。杜氏族谱显示,杜家从杜范丞相那一代开始,杜浒这里祖宗的第二代。1276年,元

  • 唐高宗虽开疆拓土但破坏了制度,再无人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几乎所有人都是多面体,纯粹的好人、十足的坏人都极其稀有,古代帝王更是如此。比如唐高宗李治,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把自己老婆也培养成皇帝的皇帝,他经常被塑造为“懦弱妻管严”的形象;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他灭西突厥、高句丽,把唐朝疆域推至最大,简直是能够比肩父亲李世民的明君。这两种看法都过于片面。真实的李治

  • 朱棣造反登基,攻入皇宫发现1道圣旨,看后大哭:我对不起侄儿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你可能会对朱元璋选择继任者时为什么选择朱标有所怀疑。即使在朱标死后,他仍然把它送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作为马皇后的亲生长子,朱标应该以他的身份被移交王位。此外,从他的性格来分析,朱标通常对他人友好,这与朱元璋的杀戮正好相反。朱允炆在登位的时候,其实是有愧于自己的叔叔的,要不是自己的父亲死的早,皇位肯定

  •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武惠妃因心理压力不久便薨逝,杨家则逐步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也称为“三庶人之祸”。“三庶之祸”中,唐玄宗李隆基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但这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真正产生影响的是一个女人的死。这个女人就是武惠妃,武惠妃的薨逝直接导致了杨贵妃进宫以及杨国忠的崛起。而杨国忠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李隆基没有嫡子,他的原配王皇后并没有生育,

  • 14岁入宫,进宫20天就为朱瞻基殉葬?这一族的女子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351年,元军的残酷暴政终于让各地民不聊生的百姓揭竿而起,当时尤以红巾军最有名气。第二年,还在乞讨的朱元璋,收到了童年小伙伴汤和的邀请,正式加入了义军,并且出生入死,打响了名号。知道朱元璋成了义军数一数二的人物,家乡其他的小伙伴也来投奔于他,这其中有个人叫郭英,他有勇有谋,勇猛无比,也是朱元璋麾下

  • 唐朝虽设置归义军,但对当地有心无力,归义军实际上属于半独立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中五年(851年)二月,沙州使臣历经千辛万苦,取北方的回鹘道穿越大漠来到长安请求归唐。随后,张义潮的哥哥张议潭手捧河西十一州的图籍入唐,并留京为质,正式宣告河陇失落八十余年后重归唐属。对于唐朝来说,沙州归复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自从河陇失陷后,历代唐皇无不心中念念不忘收复河陇。沙州使臣所说的每一个

  • 东厂、西厂、锦衣卫和六扇门,明朝四大机构,到底谁才是老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三厂一卫真实关系,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区别,明朝东厂和锦衣卫是一种什么机构

    从封建朝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开始,到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结束。所有盛世持续的时间相加,竟然不足五百年。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百姓始终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而我们的历史大多数只是在歌颂当权者,真正看破迷局的人物寥寥无几。唐朝有一句诗倒无意中吐露出这个秘密: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惜后代的争名

  • 《资治通鉴》赏析 - 刘邦打天下从沛县起步,因此被拥立为沛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在创业之初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为何逐渐拥有抗秦的资本?不安现状。对人友爱宽厚,喜欢施舍财物给人,心胸开阔,素来有远大的志向,不安于从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志向远大之人必有很高的格局。娶妻吕氏。刘邦担任泗水亭长时,喜爱给人相面的吕公看见刘邦的形状容貌,认为很不寻常,便将女儿嫁给了他。妻子吕氏对

  • 为何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存在整整150年?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很多历史文献中,关于唐朝中后期的记录都不是很多,好像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就直接过渡到五代十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虽然没有之前强盛,但也持续了150年,出现过三次中兴,还打得吐蕃再也不敢来犯。那么,唐朝从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还能延续国祚150年呢?原因有四点。第一点就是虽然安史之

  • 明史杂谈——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困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明朝政治的不稳定因素明朝建立后,由于朱元璋开创的制度、政策及制定的朝规太过严厉苛刻,加上朱元璋的威权思想,政治上出现了显著的权力过于集中、官民之间矛盾加剧、宦官专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明初并没有显现出来,相较于明帝,景帝对后宫妃嫔的管理更加松懈,使得宦官得以大发其威,对政治和财政的影响也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