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彦因南宋主和派得势多次拒绝官职,最终郁郁而亡

王彦因南宋主和派得势多次拒绝官职,最终郁郁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20 更新时间:2024/1/16 15:47:48

白驹过隙,时间一晃已过十余年。当年那位义无反顾踏上疆场的将军,已经成为了一介洪州观察使。在任上,他兢兢业业地治理一方百姓。可是他忘不了当年的部众,忘不了故乡的明月,忘不了汴京城下的耻辱。即便如此,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之下,他可谓壮志难酬。在这一年,沉积于心中许久的愤懑与忧愁带走了这位矢志报国的热血男儿。

这位郁郁而终的洪州观察使,便是八字军的创始人——王彦。

王彦,元祐四年(1089年)生于山西,年轻时性格豪放,喜读兵书。他父亲见其有着一腔报国的热血,便让他到京师的弓马子弟所去学习武艺。经宋徽宗本人亲自考察后,授予清河尉。后来,他被分属"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麾下。并追随种师道两次征讨西夏,且立有战功。

当金军于宣和七年(1125年)南下攻宋的时候,他的家乡和京师都是金人的目标。面对忠孝难全的抉择,他毅然离开家乡直奔汴京。因为忠义之举,他被当时的河北招抚使张所破格提升为都统制。靖康之难后,新立的南宋朝廷命令他率军强渡黄河,前往收复河南的新乡。

很快,王彦的决心影响到了更多人。许多抵抗金军的队伍前来投靠,八字军也随之壮大,一度达到十余万人。他指挥这些武装力量依山结寨,屡屡击退来犯的金军。就这般,王彦和他的八字军成为了悬挂在金军头上的一把利刃。为了除之而后快,金国召集了多名大将商讨对策。谁知在这会上,有一个首领跪在地上,带着哭腔说:“王都统砦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听闻此事,金军决定偷袭王彦麾下各个营寨的粮道。令他们措手不及的是:王彦早早派人埋伏在了粮道两侧,那些想要偷袭的金军反倒被八字军偷袭了。

王彦

北上一年后即建炎二年(1128年),王彦重新与宋朝朝廷取得联系,希望朝廷北伐。此时身处南宋朝中的大将宗泽,也有北伐抗金之意。而且他也早已听闻王彦的名号,于是就写信给王彦,让他到开封府来商议北伐事宜。闻讯后,王彦立即率万名精锐从驻地南下回朝。这般规模的队伍,不可能不引其金人的注意。即便如此,金人只是派兵尾随而没动手。

可惜天不遂人愿,王彦刚到开封没多久,年老的宗泽便去世了。但王彦北伐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对朝中的大员们说:“两河忠义延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可惜当时朝内主和派得势,他们早已派出使者去议和。而且因王彦言辞激烈,汪伯彦等人遂说不必觐见高宗了。

失望之下,王彦拒绝了朝廷许诺给他的官职。建炎四年(1130年),张浚将他和八字军调至川陕,准备与此地的金军进行决战。在富平战役前夕,王彦和曲端都力主屯兵自实以待来日。张浚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战事发展果真如王彦所料——兵败如山倒。幸好王彦因反对此事,被调到了后方,南宋才得以在此役后保留住部分精锐。

此役后,张浚上书请授王彦保康军承宣使,兼宣抚使参议。但是面对升迁,王彦再次推辞了。在他心中只有北上中原,才是如他这般武将所要做的事情。不过几番推辞之后,他依旧被调离了前线。绍兴五年(1135年),王彦改知荆南府,成为了一位地方官员。到任后,为了复原满目疮痍的荆南一地,他从四川买了近两千头牛给官兵用来耕种。又过一年,王彦被正式解除军职,脱离了自己付出一生的军旅事业。绍兴七年(1137年)由于受到弹劾,王彦遗憾地被贬并于两年之后病死任上。

王彦一心报国,却未能见到靖康之难得以雪耻,真可谓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在他身后,曾经由他一手组建起来的八字军并未就此落幕。南宋朝廷将八字军各部收为官军,交由刘锜指挥。在王彦去世后一年,于刘锜麾下,八字军以数千精锐抵御了金兵的再次南下。这帮志在报国的健儿们,用顺昌一战的胜利,告慰了旧将的在天之灵。或许见到此景,忧愤而终的王彦在九泉之下会露出些许的笑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安石跟司马光、欧阳修、苏轼均希望通过改革扭转颓势但路线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国以后,就处于一种“先天不良”的状态:对外,通过军事渠道拿辽国、西夏毫无办法,只能一方面花钱买平安、一方面豢养规模庞大的军队寻求心理安慰;对内,由于刻意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出现了大量需要国家出面供养的文人、官员,而且还呈现出滚雪球一般的姿态。因此,经过短短几十年,北宋就出现了严重的冗员、冗兵、

  • 王安石变法触动众多人的利益加之进行过程中的急功近利遭到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变法的背景:国家积弊需要改革无论古今中外,国家的“变法革新”总是在面临严重困难或危机的时候才会进行。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登基为大宋第六位皇帝,他面对的大宋可以说是危机重重。大宋已经立国一百多年,虽然经济高度发达,财政收入日增,但长期财政治理不善,导致了三大危机:财政赤字严重入不敷出;军事

  • 杨广墓中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专家八百多天的复原,冒出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专家把杨广的墓发掘出来之后,这些留言才是平息下来。在杨广的墓当中,专家也是发现了不少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其中最让考古学家疑惑的就是一块类似疙瘩的东西。刚发现这个的时候,研究员以为是土包,差点就一铲子给敲了,但是其领队却是觉得这个东西有点不同寻常所以就带了回去,准备好好研究一番。而在专家们努力之下,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何无视崇祯数次求救,就是不出兵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左良玉是满族人,对于汉族皇帝的统治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满族政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左良玉对于满族统治的支持和认可。因此,他可能觉得自己与崇祯皇帝之间存在着文化和民族差异,不能真正地支持崇祯政府。其次,左良玉的地位和实力使得他能够独立行动,并且不必听从崇祯的命令。他手握80

  • 明朝锦衣卫除了保护皇帝安全还要看护马还是大象呢?蚂蚁新村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清楚,猜一猜:明朝的锦衣卫除了保护皇帝安全,还要看护哪种动物?的答案,选项中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大象或者马。还不清楚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呢?答案的同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蚂蚁新村题目:猜猜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的答案解析吧。蚂蚁新村题目: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 猜一猜:明朝的锦衣

  • 夜游开封大宋武侠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夜游开封大宋武侠城

  • 唐朝的大佬们,控制唐朝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当年最大的敌人,西秦在唐朝前还是唐朝后,唐朝的女性服装唐朝襦裙

    说起唐朝首先要提隋朝,因为唐承隋制,所有的制度都是沿袭隋朝的。尤其是隋文帝发明的科举制,在唐朝可谓是愈发壮大,在武则天时期还设立了武举,可谓是为唐朝的统治网罗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当时我们在历史书上面所学到的是科举制的产生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平民阶层的向上发

  • 朱瞻基又称“蟋蟀皇帝”去世留下一个大谜团,后世一直无法确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猜测是朱瞻基服食丹药导致死亡。在古代,丹药被认为是可以延年益寿的神奇药物。据说朱瞻基非常相信丹药的功效,经常服用各种丹药。因此,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因为服用了不适当的丹药而导致死亡的。然而,这个猜测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支持,因此无法确定其真实性。第二种猜测是朱瞻基铅中毒导致死亡。朱瞻基有一个外号叫

  • 清三代的官窑瓷器究竟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上面这件瓷器是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牡丹盌,此碗形制沈稳端庄,线条柔美自然,胎体轻薄坚质,内壁所施釉水清透明润,外壁不施透明釉,外壁自足端至口沿均以胭脂紫料为地,色泽沈郁,因珐琅彩料较厚且不易涂抹均匀,可见有明显的气泡,色彩浓淡亦有所分别,而这也正是康熙珐琅彩在初创时的时代特征。胭脂紫地之外再绘以九朵或

  • 徐妙云为什么能成为明成祖朱棣心中一生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有这样一个事实,每个男人都喜欢找到一个贤内助,从而让自己毫无顾虑在外拼杀事业,徐妙云绝对是其中代表人物,作为朱棣白夜光的光,并没有和其他闺中女子一样,只会绣花家长里短,管管家务事,然而徐妙云不一样,文韬武略不输男男性,时常在关键时刻为朱棣出主意,让朱棣多次走出困局,由于徐妙云巨大作用,让朱棣在登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