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谋反为什么会失败?详解其失败原因

李承乾谋反为什么会失败?详解其失败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27 更新时间:2024/1/19 22:39:39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李承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太子李承乾谋反为什么会失败?请听我详细道来。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同年,李世民册立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这一年李承乾才刚满八岁。

李承乾小时候聪慧机敏,仁孝纯深,因此深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喜爱。大臣们也为国家能有这样一位储君感到庆幸。然而自长孙皇后去世后,不知道是因为没人可以管束还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缘故,李承乾变得越来越叛逆,从刚开始的阳奉阴违到后来的彻底放飞自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越玩越疯,越来越没底线。李世民和大臣们都心急如焚,但有一个人却非常高兴,他便是李承乾的同胞弟弟、魏王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嫡次子,理论上的皇位第二继承人。一旦李承乾倒台,李泰无疑是最受益的。因此看到李承乾彻底沉沦后,李泰反而越来越努力,他效仿自己的父皇当年还在潜邸时期那样,在自己王府开文学馆,招才引士。后来又编著了一部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于一体的《括地志》,深得李世民的好评。

看到两个儿子的表现大相径庭,李世民心中渐渐产生了废储的念头。不过嫡长子继承是古代宗法制度的最基本原则,所以李世民的这一想法遭到了魏征、王珪、褚遂良等一批大臣的强烈反对,君臣之间为此事相持不下。

李泰是个聪明人,但有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事事想要积极表现,事事想要效仿自己父皇当年的样子。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李泰积极团结各种可以团结的力量,朝野上下对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可他的这一行为却不知不觉中逾越了李世民心中的底线,再加上朝廷中的元老重臣们也都反对废储。因此李世民渐渐打消了改立李泰的念头。

到了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初,李世民仍对李承乾抱有一丝希望,可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世民彻底死心。

李承乾之前听闻到李世民有废储想法后,并没有积极表现,反而是破罐子破摔。他不仅玩得越来越离谱,还在东宫包养一个叫称心的男童,与其同吃同睡。此事被李世民得知后,龙颜大怒,他当即下令将男童称心处死,同时将李承乾骂了个狗血淋头。

到了这一步,李承乾仍不打算反思自己的过错。他认为称心的事情之所以会被父皇发现,必然是李泰举报,于是组织了一个以太子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记住这个名字,后面还会提到)为首的杀手团队打算刺杀李泰。后来李承乾觉得反正都是要搞事情了,那就来搞个最大的。于是他又拉拢了和自己臭味相投的皇叔、汉王李元昌,以及对朝廷颇有怨言的名将侯君集,打算效仿父皇当年“玄武门之变”那样,来个“东宫之变”。

在大部分人看来,李承乾谋反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其实不然。如果光论实力,那李承乾跟李世民当然不是一个量级,可李承乾的优势在于可以搞突然袭击。太子东宫离皇帝所在的太极宫仅一墙之隔,只要有数百死士翻墙入宫,以最快速度控制住皇帝和朝廷中枢大臣,然后胁迫皇帝禅位,一场政变行动兴许也就这样完成了。当年的唐高祖李渊也差不多就是经历这一幕被赶下台的。而且李建成当了十几年皇太子,朝野上下的支持者也不少,他的团队里又有侯君集这样的军方首脑人物,这可比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有更多优势。换言之,要是真的成功率极低,像侯君集这样老谋深算的人怎么可能会愿意加入李承乾的团队呢?当然李承乾自幼在深宫中长大,在个人能力方面比他的父亲李世民差远了,不过这也不是他必败的理由。

那么李承乾的谋反行动为什么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了呢?这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承乾团队的阴谋在保密工作方面还算总体到位。然而一桩八竿子打不着的意外事件却把他害惨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初,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发动兵变。这才是真正的以卵击石,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李祐和他的党羽连齐州城都没迈出就被自己手下一个叫杜行敏的王府兵曹给轻松拿下了。李世民下令彻查此案,打算将李祐潜伏在京师的暗桩全部拔出。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调查人员发现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人似乎非常可疑,于是将其逮捕,审问他与齐王是什么关系。纥干承基被捕后先是大喊冤枉,声称自己跟齐王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可此事牵涉谋反,对朝廷来说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只要你没充分证据证明自己清白,那就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更何况纥干承基究竟与齐王有没有牵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了活命,纥干承基就向调查组提供重大立功材料,将自己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团队的事情给供了出来,倒霉的李承乾就这样被暴露了。于是朝廷迅速展开行动,李承乾和他的党羽还没搞明白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就已经被一网打尽了。

标签: 失败谋反原因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唐朝破坏如此严重 唐朝为何还能延续一百四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破坏,安史之乱,延续

    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延续一百四十多年,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唐朝是继隋朝之后,中原出现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这个王朝一共出现了21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

  •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这对兄弟间周旋多年,封德彝究竟有何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旋,兄弟,究竟

    封德彝(568年~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他是唐朝宰相,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电视剧《琅琊榜》的朋友,应该记得这样一个情节。主角梅长苏到了京城之后,先是到好友家借宿了一段时间。好友的父亲,名叫谢玉,是朝堂上地位最高的

  • 唐初民间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是如何应对流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初民,流传,流言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那么唐初民间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是如何应对流言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世民的前半生过得顺风顺水,期间虽然也遇到过一些波折,但这些困难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事。可到了年近五旬时,糟心事却一桩接着一桩到来,其中最令他痛苦

  • 能养出古今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父母是什么样性格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父母,性格

    俗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那么能养出古今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父母是什么样性格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他早年是一位木材商人,趁着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机会,武士彟巴结上了工程负责人之一、纳言(宰相)杨达,从而

  • 洛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洛阳,结局

    李世民是唐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620年七月,随着唐朝先后击溃了薛举、李轨、刘武周等诸多割据势力,整个西北,都已经被唐朝纳入了掌控当中。而在当时的北方,有能力和李唐政权抗衡的,便只剩下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家了。此时的王世充,占领

  • 吴国鄱阳太守周鲂是如何设计让曹休大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守,设计,鄱阳

    吴国鄱阳太守周鲂是如何设计让曹休大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春,沉寂了五年左右的蜀汉北伐魏国,这次出兵形势大好,但最终由于马谡丢失战略要地街亭而失利。这一年的五月,吴国也在精心策划一场诱歼魏军的行动。实施诱歼计划的是吴国鄱阳太守周鲂。他带着七封书信前

  • 历史上的曹操和演义中有哪些不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演义

    历史上的曹操和演义中有哪些不同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作者的笔下,曹操就是一个狡诈多疑的人。但是我们又知道,曹操还是一个难得一见的领导者,他任人唯贤,又十分的惜才。甚至有人评价曹操说,这天下的英雄再也没有能够超过曹操的了。曹操年轻的时候好读兵书,

  • 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会那么强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儿子,两个

    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会那么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可以说一出生就笼罩了王者的光环,而且偏偏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很有本事,比如称象的曹冲,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俊。聪明肯定是好事,但是如果你生在帝王之家,又恰好有几个哥哥,那可就难受了,所以曹冲早早的就死了,死因大家

  • 曹操手握大权,为何还对汉献帝那么恭敬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大权,恭敬

    曹操手握大权,为何还对汉献帝那么恭敬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操迎天子入许都的时候,都城洛阳以毁。汉献帝更是经历了李傕,郭汜的火并,认人宰割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汉朝廷早已名存实亡。曹操迎汉献帝是救天子,稳朝局是对大汉朝的续命。而且全国早已是军阀割据,当然没有人反对曹操接下汉献

  • 司马懿是怎么与生性多疑的曹操共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生性,曹操,共处

    司马懿怎么与生性多疑的曹操共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司马懿家族是拥汉派,他们看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再者,曹操自身的原因是,他是宦官出身,父亲是太监曹腾的养子。东汉时宦官名声相当臭。宦官专权,控制皇帝,屠杀忠良,所以“士子羞与为伍”。但是,曹操对司马懿是非常重视。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