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瓦岗一猛将被李世民赐死,死前吃下块肉,百年后子孙试图推翻唐朝

瓦岗一猛将被李世民赐死,死前吃下块肉,百年后子孙试图推翻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62 更新时间:2024/1/17 17:03:32

帝王将相如李世民青少年之时就带领众多麾下名将骑马平定天下,成就了大唐的数百年辉煌基业。

自草莽而起的英豪也众多,瓦岗作为高举反隋大旗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走出了不少流芳后世的名将。

除了名列凌烟阁的秦琼、李勣等人,还有人送外号“赤发灵官”的单雄信等人。

当李世民横扫洛阳之后,效力于敌方阵营的单雄信落得个被处死的结局,成为李唐江山征战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好友徐世勣也就是李勣探监,割己身之肉相赠。及至唐末,单雄信的后人,也加入了推翻李唐的大军之中。

单雄信侠名远扬,携好友共投瓦岗

隋末唐初,是风起云涌的乱世,但也为不少有志之士提供了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而他们的故事,一代一代流传直到了千百年后的今天。

公元六世纪末,曹州二贤庄有单氏兄弟二人,兄名单雄忠弟为单雄信。

从忠与信这两个名字,可以看出长辈对后代的期盼及教导。

人如其名,兄弟二人长大成人之后成了一方绿林豪杰,以大方豪爽讲义气闻名一方。

其家中颇有资产,故而经常仗义疏财。

在后世演绎的故事当中,哥哥单雄忠人高马大擅长使刀,可惜不巧出现在李渊被伏兵围杀的场合而被李渊误以为是敌人的同伙进行射杀,就此无辜送命,单家由此与李家人结下了仇怨。

弟弟单雄信勇武有力,弱冠之年,曾砍掉家中一棵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枣树做成一杆长枪,此枪后随着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威名。

兄长死后,单雄信独自支撑家业,同时也广结四方好友。

当秦琼流落曹州,穷困潦倒不得不卖掉心爱的马儿以偿还债务之时,恰巧遇到的单雄信果断出手相助。

他慷慨出钱帮秦琼解决债务问题,热心邀请他到家中小住,为患难中的秦琼带去了温暖。两个同样武艺高强又有侠者风范的人彼此惺惺相惜,成为好友。

不仅如此,此后秦琼摊上官司之时,又是单雄信出面进行打点。

由此可以见得,其侠义之名和在绿林之中的地位,是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中挣出来的。

曹州还有一位名叫徐世勣的人,他出身富豪,家中奴仆成群。

但是,受父亲的影响,徐世勣也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经常接济贫困的乡亲,在当地很有名望。

徐世勣与单雄信两人志趣相投性格相合,所以关系十分要好,是没有血缘的异姓兄弟。

单雄信勇武有力,徐世勣足智多谋,可以说相得益彰。

时逢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不甘各种压榨受苦纷纷揭竿而起,各方人物亦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谋求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公元613年,翟让在距离曹州不远的瓦岗聚集了一批农民拉起了起义的大旗。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单雄信便与年仅17岁的徐世勣携手共同前往,想要一起闯荡出一番事业来。

瓦岗寨上显身手,飞将被俘降世充

在瓦岗,单雄信和徐世勣都获得了发挥自己所长的机会。

几年的历练,让他们分别成长为武功高强的“飞将”和有勇有谋的虎将。

一到瓦岗,徐世勣便展现出了他在军事上的天份。

他为翟让出谋划策弃山寨附近而取运河附近商业发达之地,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寨子很快就财物大丰。

瓦岗的势力发展的越来越大,单雄信统领一支队伍,成为寨中十分有威信的将领。

根据史书的记载,骁勇善战的单雄信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召集了一大批人加入瓦岗,多次在对外作战中扬名立威。

但名声越来越大的同时,瓦岗内部也面临着一些矛盾。

比如,打下瓦岗基业的翟让与投奔过来的李密在首领这一职位上的抉择。

公元617年,也就是瓦岗聚众之后的第四个年头,翟让在徐世勣等人的劝说之下把掌权人的位置交给了李密。

然而,得势之后的李密却很快就决定除掉翟让这个隐患,尽管翟让已经明言拒绝了旧部所提出的重新夺回权力的提议。

李密设下鸿门宴招待翟让单雄信等人,毫无防备的翟让被事先埋好的伏兵杀死,徐世勣也在混乱之中受伤,庆幸的是王伯当及时出手救下了他的性命。

单雄信虽然勇猛,但双拳难敌四手,无奈之下只得扣头请求李密放过。

李密不顾部下的劝告放过了他,并且派他作为代表去安抚翟让的旧部们。

上半年,瓦岗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虎牢城,并收下了秦琼这样杰出的将领,势力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大。

下半年,连着两次重创王世充,消灭隋军数千人。

本是士气正旺之时,可这一场自相残杀也让这支在过去几年打着杀昏君、为民请命旗号的队伍失去了最初的本心,失败也就成了注定的结局。

而单雄信与徐世勣二人的抉择与命运,也在这一场鸿门宴之中悄然开始出现分歧。

第二年,错估形势的李密为了攻打城防坚固的东都而错失了继续发展的良机。

随后,这个窃取了农民起义成果的勋贵更是投降了隋恭帝,使得以反隋为大业的瓦岗军斗志被彻底瓦解。

不久之后,瓦岗队伍大败,单雄信等人都被俘虏。

单雄信选择了留在洛阳为王世充效力;而秦琼等人不喜欢阴险狡诈的王世充,趁着混乱之机奔向了李唐阵营;徐世勣亦随李密归顺李渊父子。

至此,这一对曾经情同兄弟的至交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从而站在了对立的两方阵营之中,也由此决定了他们未来迥然不同的命运。

兵败投降被处死,徐世勣求情未果

早年在隋朝做官之时,王世充就以徇私舞弊出名。但因为他精通法律条文又能言善辩,人们都拿他没有办法。

到了隋炀帝时期,他又通过各种欺诈的方式讨好隋炀帝,这是徐世勣等人不愿意跟随他的原因。

单雄信骁勇善战的威名远扬,王世充与瓦岗之间有过多次交手,对此也深有体会。故而,当单雄信诚心诚意来归,王世充非常高兴的任命他为大将军。

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群雄争霸、王世充又占据着中原要地,他和李唐迟早必有一战。

而这一天很快就来了,一年多以后也就是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带着大军直扑洛阳。

人们或许对贞观之治中英明睿智又开放包容的唐太宗形象印象更为深刻,但是上马打天下之时他也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能力,为打下大唐江山立下不世功劳。

这一年才刚刚21岁的李世民,少年英才,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兵到慈涧侦察敌情,却不料想正好和王世充的部队正面相遇。

对方人多势众,李世民身陷重重包围之中。

单雄信纵马而至,当场就要取他的性命,幸好徐世勣在一旁及时出声,连声叫阿兄请单雄信放过自己所效力的秦王。

单雄信顾念二人昔日的兄弟情深,于是收手了。

这是李世民在围攻洛阳的过程当中,第一次被对方包围,在人数悬殊的情况下他最终不但顺利脱身还生擒了王世充的一名部将。

李世民出兵是在620年中,拿下洛阳已经到来年了。

期间,他曾经三次陷入王世充部队的包围圈,两次都与单雄信有关。另外一次是尉迟敬德在一旁护卫,及时挡下单雄信。

洛阳成为孤城困守许久,外无援助内无粮草,王世充最终无奈投降,单雄信作为部将也一起投降了。

但是李唐对两人的处置却截然不同,王世充作为一起争霸天下的对手保全性命被判流放,而单雄信作为各为其主的部将则被李世民赐死。

也有一种说法,他是被李渊下令处死的。不同的史料当中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载有所出入,但是单雄信被杀这一件事情没有争议。

徐世勣得知消息之后,非常着急。两人相识、相交十几载,在瓦岗时期是同生共死、交情过命的好兄弟。

虽然在瓦岗落败之后各奔前程选择了不同的君主效劳,但是那份感情并没有改变。所以,两军对阵之时,单雄信才会因为徐世勣的请求而手软放过身为敌方统帅的李世民。

他这样做是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若是不小心被王世充知道了,单雄信必定会受到极其严苛的责罚。

这种情谊,徐世勣感念在心。如今,对方落难有性命之忧,他也不能坐视不理。

李世民要杀掉的王氏部将不止单雄信一个人,其原因很可能是为了除掉王世充的羽翼,以免留下后患。

徐世勣求见李世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功绩换单雄信一条活路。只要能够免他一死,怎么处罚都可以。但是,终究还是被拒绝了。

临终探望割己肉,后人起义反李唐

没能救下兄弟的性命,徐世勣心中十分痛苦。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含泪去见单雄信最后一面。

被关押起来之后,单雄信就知道自己恐怕是性命难保了。

但王世充是他自己选择的,如今这个结果也只能坦然接受。只是终究没有想到,他们单家兄弟二人最终亡于同一家人手中。

看到又痛苦又为没能救他而自责的好友,却反过来安慰对方,他自知逃不过一死让徐世勣不必悲伤也不要自责。

兄弟二人百感交集,想起当年他们结伴投奔瓦岗,想要推翻昏庸无道的隋朝建立起一番事业。也曾经指点千军万马,意气风发。

可惜,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不能保下好友的命,但是照顾他的家人和孩子却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这个保证,起码能让单雄信走的安心一些。

最后,徐世勣从身上割下一块肉赠给单雄信。不能如当年结拜之时所发的誓言那般同死,就让这块血肉陪着兄弟一起上路吧!

单雄信明白了他的意思,吃下了那块肉,然后就坦然赴死。

家人在老家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为他依湖而筑起了一座衣冠冢。

历经千年的岁月沧桑,墓上面的封土早已被侵蚀不见了,倒是旁边后人为他修建的庙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屹立不倒。

徐世勣践行了他的诺言,照顾单家人。

在其照拂下,单雄信的子孙们不但全都平安无事还有不少为官的,儿子官至司马、孙子官至刺史之位,职位都不低。

光阴似箭,百年后大唐的江山在李唐皇室的挥霍之中逐渐衰败下来,走向了风雨飘摇的末年。

历史轮回,百姓们又纷纷揭竿起义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高吟着“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为本就摇摇欲坠的李唐添上了一把加速灭亡的火,而他的队伍当中有四位姓单的手下,颇为能打有四杰的称号。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单雄信的后代,踏着祖辈走过的道路为推翻唐王朝出了一把力。

这恐怕是当年处死单雄信的时候,李家父子都没有预料到的。

但此时,当年的那些人不管是单雄信徐世勣这对肝胆相照的兄弟还是千古一帝李世民,都早已变成一杯黄土。

结语

作为个人,单雄信以其侠肝义胆而声名远扬;作为一名将领,他果敢骁悍有飞将美名,无论到哪里都备受重用。

可惜的是,在群雄争霸的乱世没有能够选择一位明主进行辅佐,导致了被杀的悲惨结局。

作为一对异性兄弟,单雄信与徐世勣情深意重,一个愿意为了对方放弃到手的泼天功绩;一个求情不成割肉相赠,照顾对方家人免其后患之忧。人生能够得到这样一个过命的好友,于他们二人来说都足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给孙子留下一个大将,完全可以对付朱棣,朱允炆却弃而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允炆如何谋害朱元璋,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退路,朱元璋为什么对朱允炆那么好

    最初,耿炳文的十三万平叛大军到达了真定,初期与朱棣交锋,果然不敌朱棣锋芒,耿炳文也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略作交锋,他感觉到了朱棣的锐气与战斗力,收兵固守真定。因为守城才是他的特长,朱棣是以攻为守,他要以守为攻。耿炳文在朱元璋时代就是以善守而出名的,和朱元璋对抗元之时。他曾经在长兴面对张士诚10万大军

  • 隋唐演义之终南山硕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终南山上有只硕鼠,偶然从九华宫皇甫真君那里偷吃了一粒仙药,化成人形,被真君发觉囚于石室。一千三百年后,元始孔升真人造访九华宫,见了硕鼠精,乃劝皇甫真君放这孽畜重入轮回。真君遂灭了鼠精肉身,令其元神投进凡间,转世为人。元始孔升真人自九华宫返回天庭不久,同蕊珠宫仙女调笑,触犯天规,被谪入凡尘,转世成了女

  • “端平入洛”——南宋和蒙古帝国之间的揭幕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十三世纪初南宋、金朝、蒙古形势图1234年,在南宋和蒙古人的夹击之下,金朝灭亡。就在金朝灭亡的当年,南宋主动发起了收复河南的军事行动,因为这一年是端平元年,这次历史事件也被称为端平入洛。在用兵之初,对于宋理宗来说,位于巩县的祖宗陵墓已经沦落于敌国一百多年了,收复中原在南宋具有绝对的政治正确。而且,金

  • 你知道哪个朝代的文物最贵吗?官窑为何要比民窑贵出数十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大瓷器官窑所在地,如何鉴别官窑和民窑,雍正双圈款是民窑还是官窑

    首先,要了解民窑和官窑的概念。民窑是指私人经营的瓷器窑,生产的瓷器主要用于民用。官窑则是指政府控制的瓷器窑,生产的瓷器则主要用于皇室、贵族等官方场合。这两种瓷器在生产工艺、材料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明清时期,官窑是最有名的窑口之一,尤其是景德镇官窑,其瓷器因其优质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推崇。而

  • 朱棣失败,朱高煦成功救援,朱棣大喜:你要努力!你哥身体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他的母亲就是朱棣既敬又爱的妻子,仁孝文皇后徐氏。朱高炽以其嫡长子的身份,加上性格沉静仁厚,喜好读书,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是从他被立为世子、太子到登上皇位的近30年时间,其中事故频出,险象环生,朱棣多次怀疑他,动过好几次换太子的心思,还有不少大臣因此获罪,其上位之路着实充满

  • 距今1300多年!河北大名发现一合唐朝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石家庄4月3日电 本网从河北省大名县名城管理建设委员会获悉,该县近日在征集与民间艺术、民风民俗、文脉传承等相关的老物件过程中,发现一合唐朝墓志。经当地文物专家鉴定,该墓志铭镌制于显庆五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志石长58厘米,宽48厘米,厚13厘米。 大名县委

  • 【每日社科】唐代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才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盛世唐朝,每个中国人都感到辉煌与荣耀:不仅仅因为唐朝山河壮丽、物阜民康、四夷宾服、万邦景仰,更是因为唐朝的人才之盛,为后世之人所传颂称道。纵观我国封建王朝,没有哪一个时期的人才之多能和唐朝相提并论,科技人才群星闪耀,诗歌、散文名家辈出,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领域百花齐放。盛唐气象虽已远去

  • 他是大明最后的风骨,不是被郑成功坑了,大明可能与清廷划江而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到这个形势变化得那么快,李自成一方采取措施不当,致使吴三桂投靠清军,山海关一战,清吴联军打垮了李自成,李自成这一垮就再也没能爬起来,被一路打到死。清军入关后,也没想到这江山居然这么容易就到手了,一路南下,很少遭到激励的抵抗,南明小朝廷很快就灰飞烟灭。大清铁骑入关,很多明军将领和大臣望

  • 月饼是杨贵妃发明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多少年来,民间一直传说,月饼是杨贵妃发明的。说得还特别有细节。说是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开元天宝遗事》)。大约蓬莱池畔没有一个望月的最佳

  • 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变迁:浅论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解放后农村建设发展史,宋代庄园经济作用,宋朝土地政策利弊

    编辑|书山里的墨客引言在宋朝时期,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宋朝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迁,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时期。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宋朝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迁进行探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宋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非常新的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