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标身为嫡长子,最得朱元璋信任,可谓权力最大的太子

朱标身为嫡长子,最得朱元璋信任,可谓权力最大的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90 更新时间:2024/2/7 1:20:46

换句话说,朱标不薨逝,就没有朱棣造反。即使朱棣敢造反,也会被迅速平定。朱标不薨逝,明朝很可能会迁都西安,其在历史上的走向将和现在完全不同。今天就从史书上的记载来聊一聊这位权势熏天的大明首任皇太子。

朱元璋嫡长子,身份尊贵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五日,朱标出生于太平府,生母为朱元璋原配马氏。对于朱标嫡长子的地位,本来并没有任何质疑。但是明朝末年一本横空出生的《南京太常寺志》,突然惊爆朱标的生母并非马皇后,而是李淑妃。

这个其实很好驳斥,因为李淑妃的父亲李杰是至正十六年(1356年)才投奔到朱元璋麾下。朱标既然出生于九月初,其母怀孕时间当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年底,怎么可能李杰还没投军,女儿已经为朱元璋生子了呢?何况李杰战死于洪武元年(1368年),时年38岁,意味着朱标出生那年他才27岁。这个年龄就做了外公,即使在古代,也挺不可思议的。李杰的墓就在南京,墓前还有描述其生平的《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以上信息均出于其中:“公讳杰,字茂实,世居寿州霍丘县之寿安乡。丙申渡江来属,上悦,使隶大将军麾下。洪武元年,诏大将军入中原,”“公奋然先驱,与贼接战,而贼众大合,援不及继,公遂死焉。时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于京城南聚宝山之阳。”“女一人,今为皇淑妃。”

随即又有人指出,《南京太常寺志》中的李淑妃,未必就是李杰的女儿“皇淑妃”。他们根据《明史》中的一条记载——“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做了“研究考证”,认为朱标出生时马皇后本人并不在太平府,所以朱标肯定不是她的儿子。

孝慈高皇后

朱元璋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初一日率大军渡江,次日攻克太平路,元朝总管靳义自杀。在朱元璋将太平路改名太平府之后,元军调集重兵“以巨舟截采石江”,将两岸义军的联系切断。又称根据《常遇春传》、《康茂才传》以及《开平王神道碑铭》所述,朱元璋所部将士的父母妻拏直到次年二月,才从长江对岸的和州转移到太平府。同时《明史》既然写马皇后是率“将士妻妾渡江”,那她显然在朱标出生时不可能在太平府。

这真是论据全从论点倒推。《明太祖实录》上明确记载元军有两次大规模封锁长江行动。第一次当然发生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但在民兵元帅陈野先投降之后,元军就撤退了。《明太祖实录》记载:“阿鲁灰、蛮子海牙等见野先兵败,不敢复进攻,率其兵还驻峪溪口。”

元军的第二次封锁长江发生在当年十二月,这一次规模更大,双方沿江对峙三个月,朱元璋直到次年二月才将元军彻底击溃:“元中丞蛮子海牙复率舟师进扼采石江以阻绝南北,欲伺间攻太平。上知之,乃命治石礟,载以巨舰,选精兵守要害以待之。”

换句话说,在元军两次封锁长江之间有长达五个月的窗口期,马皇后怎么就不可能来太平府呢?而《明史》上的记载,一来未知是否溢美之辞。因为一般在个人本传下面,惯例是要吹捧一番的。二来怎见得马皇后是带着全军将士父母妻子渡江,而不是仅仅率领指挥官的妻妾渡江呢?再换句话说,如果元军一直牢牢地封锁着长江,那么朱标的生母“李淑妃”又是怎么渡江的呢?她可以渡江,马皇后为何不可?

朱元璋本人是极为重视嫡庶之分的,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因罪革爵之后,朱元璋复立其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在诰文之中就嫡庶之分作了阐述。《明太祖实录》记载:“其立子之法,论嫡而不论贤。或无嫡而立庶,则论贤而不论长。所以谨嫡庶者,其意远矣。”“及天下大定,论功行赏,尔父已逝。时朕急于报功,既追封尔父以王爵。即以尔庶兄常茂袭封郑国公,使世其禄,初不暇论其贤否。”

朱元璋

如果朱标不是嫡长子,朱元璋岂非自己打脸?何况据《明太祖实录》记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时候,老朱派当时的吴王世子朱标去凤阳老家扫墓,途径太平府之时,“世子至太平府访陈迪家,赐白金五十两,以初诞其家也。”如果朱标非马皇后所生,当时情况下应该是人尽皆知,朱元璋为何还要让朱标自己再去揭一次伤疤呢?

朱标六岁就成为当世大儒宋濂的学生,朱元璋做吴王,朱标便是世子。做皇帝,朱标便是太子。这样一步步顺风顺水,居然还有人怀疑他的嫡子身份,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大权独揽的皇太子

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培养,可谓是不遗余力,耳提面命。不但让他学经于大儒,也时常带他考察民情,目的是让朱标“他日不至骄惰”。明朝建国时,朱元璋41岁,朱标14岁。为了避免太子班底和当朝重臣产生嫌隙,朱元璋干脆让开国功臣兼任东宫官属。《明太祖实录》记载:“于是以李善长等皆兼东宫官,乃谕善长等曰:‘朕于东宫官属,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之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留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闻。太子或有听断不明,而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将由是而生。’”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在稳步推进太子身为接班人的形象。比如在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当朱元璋人在北京(即汴梁)之时,朱标代替父皇“摄享太庙”。洪武二年(1369年)大将廖永忠、朱亮祖平定广西班师回朝之时,又是朱标“率百官迎劳于龙湾”。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标17岁,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女儿被册为皇太子妃。洪武五年(1372年),朱标18岁,朱元璋正式让他过问军国大事:“辛巳,命省府台臣:‘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知之。’”

朱元璋

到了洪武六年(1373年),朱标19岁,朱元璋对他一年来的表现非常满意,下令群臣今后日常小事启皇太子就可以了,只有军国重事才可以向皇帝本人奏闻。洪武七年(1374年),朱标20岁,其嫡长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八年(1375年),朱标21岁,奉旨率领诸王回凤阳祭皇陵。

洪武十年(1377年),朱标23岁,51岁的老皇帝朱元璋正式命群臣今后“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此时的朱标,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副皇帝。而且其父朱元璋甘居幕后在儿子当配角,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太子之间都是极其罕见的。在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太子中,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因为父皇的猜忌而突然暴卒。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杀害。隋文帝杨坚的太子杨勇,受弟弟杨广构陷被废。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主动辞位。西汉太祖刘邦的太子刘盈差点被废。像朱标这样父皇信任,兄弟敬畏的太子,前所未有。

洪武十三年(1380年)爆发的“胡惟庸案”,让胡惟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和朱标的文官班底有着极强的矛盾,他的倒台,身为皇太子和副皇帝的朱标,又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李善长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爆发的“李善长案”,让朱元璋的老兄弟“淮西勋贵集团”全军覆没。最终打倒李善长的,是叛逃北元的前明使臣封绩的证词。封绩,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中就已经被蓝玉俘虏。可是在炮打李善长的关键时刻,封绩和李善长之间往来的书信才被突然抛出,此前几年为什么不说?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皇太子妃常氏的舅舅,和朱标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在朱标薨逝之前,明朝已经形成了在边境上以亲王为主,开国武勋为辅的态势。而在朝堂之上和朱标派系有别的胡惟庸、李善长等已经灰飞烟灭。朱标子嗣充足,内有皇帝力挺,外有兄弟支持,可谓是春风得意。这样一个皇太子,确确实实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太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薨逝,享年38岁,谥曰懿文。其子朱允炆继位后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其弟朱棣篡位后,朱标的牌位被扔出太庙,仍称为懿文皇太子。朱标的薨逝,是朱元璋的不幸,也是开国武勋的不幸,而是朱棣的大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将阿札失里领地分为三卫,而朵颜三卫或未参与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朵颜三卫,这是在“朵颜卫”占据上风之后,对这三个明朝的“羁縻卫所”的概称,三卫其实是指“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这三个卫所在归降明朝之前,是属于元朝的“本部”势力。其统治者乃是成吉思汗幼弟的后人,时称“辽王”阿札失里,朵颜三卫本身是一块“封地”,所覆盖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吉林、黑龙江齐齐

  • 每日名言 | 魏征: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魏征,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此句意思为,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学江海有容得下百川的度量。 编辑:王志中 审核: 张晶晶来源:学习强国太原市数字健康保障中心 点击“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 朱元璋和大姐或素未谋面,加之找不到其葬所,故称帝数年才进行追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就在北方的元朝内部自己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正月初四日,南方的雄主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为洪武。即位当天,朱元璋就追尊了自己有名可查的四代先祖为皇帝,又追封自己早已去世的伯父、亲兄弟和堂兄弟为王爵。二月二十九日,朱元璋追封已故的二姐为孝亲公主,又册封依然健在的二姐夫李贞为驸马都尉、恩亲

  • 朱允炆登基前便曾考虑削藩,但大面积削藩使藩王兔死狐悲引发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削藩绝非仓促为之朱允炆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被立为皇太孙,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他在储君的位子上坐了六年。期间已被朱元璋允许参与政事、评阅奏章和拥有自己的政治幕僚班底。因此朱允炆在储君之位上就已开始了施政方针的思考,削藩绝对是在当时就曾经思考和讨论过的。朱允炆在为皇太孙期间,就

  • 朱允炆后裔到成化年间依然在世,但随后并无其有子嗣的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长子朱文奎根据《明实录》和《明史》,朱允炆有据可查的子嗣共有两人,分别是皇太子朱文奎和建庶人朱文圭。朱文奎,生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月三十日,生母为皇太孙妃马氏。他是明朝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老皇帝在世时出生的皇曾孙。据说朱元璋竟然对曾长孙出生还很不满,认为晦气,《明太祖实录》记载:“甲寅,皇

  • 古代四大美女之独具魅力——杨贵妃(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语道,人到七十古来稀!在古代能活到七十的人不多,而李隆基这时候也算是过了六十数七十的岁数了,真是只因为鱼水之欢,估计老李也是力不从心了!可李隆基为何如此宠幸杨贵妃呢?这就说到,杨贵妃的魅了,独具色彩的个人魅力!杨贵妃本身呢,乖巧玲珑、善解人意,非常体贴人,也从来不涉及帝王敏感的政事。她知道李隆基心

  • 洛阳隋唐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实习生 曹润泽 通讯员 马腾奔4月2日,洛阳隋唐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举行。据悉,该座谈会由洛阳市社科联主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等单位承办。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武则天研

  • 朱元璋家里有几个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五四,有四个儿子叫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元璋),还有两个女儿,那我们来朱元璋的父母与兄弟姐妹们后来都怎么样了。父母公元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与母亲陈氏在这一年饿死。大哥朱重五,侄子朱文正朱重五也叫朱兴隆,死于公元1344年,洪武元年追封为南昌王,他的儿子就是明初名将朱

  • ​唐诗28首巅峰之作,一生一定要读一次(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沿袭魏晋、大隋风骨,却又开创出了新的时代格局。《全唐诗》是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共收录唐代诗人2529人的诗作42863首。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若谈到唐朝诗人的高下,可能就和现在的追星一样,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咱们就不比哪位诗人写得更好啦。但

  • 朱元璋欲杀此人,皇孙:他有金书铁券,朱元璋:看我怎样诛他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国家越向好的方向发展,朱元璋越是忧虑重重。因为,他觉得自己刀口舔血打下江山,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就这样,很多明朝开国重臣成了刀下鬼,不死的人也都成了朱元璋的怀疑对象。1390年的一天,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突然看到一份由两个人联名写的本章。在明朝,如果一份本章由两人联名上奏,那肯定是出了天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