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郡可以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曾经也有人劝说过赵王丹,告知他上党郡对于秦国来说是心头肉,志在必得,如果接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那么很有可能会遭受秦国的攻打。可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国王来说,开疆扩土就是他一生的职责,这么肥沃的一块土地放在眼前怎能舍得丢弃,所以最终赵王丹还是接下了上党郡。果不其然,在赵国接手了上党郡之后,秦国便派名将王龁对上党郡进行攻打,而当时驻守上党郡的也是赵国的名将廉颇。关于廉颇,在《将相如》这个故事里面对他有记载,其中描述秦国之所以一直不敢对赵国下手,主要是因为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的存在。
王龁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攻打上党郡,打得廉颇只能一路向南撤退,但是秦军却不依不饶将赵军逼到狭长河谷地带,此时的赵军完全无法动弹,处于不能进也不能退的状态。此后廉颇便一直采用避而不战的作战策略,堂堂大将之所以避而不战肯定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赵军实力已经被秦军碾压,并且粮食补给也已经断了,军队不但受到重创还没有充足的粮食补给,硬攻只有死路一条。此时的赵王丹收到前线消息之后派出使者前往各国借粮,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借,主要是因为各国都已经了解到赵国此时的状态,就算是借到粮食也没有扭转的余地。
一直避而不战的廉颇让赵王丹十分捉急,赵王丹随后派出赵括接替廉颇的主帅位置。赵括在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成语是专门用来形容他的,就是“纸上谈兵”,因为这个事件让他和蠢材画上了等号。其实赵括也不是不优秀,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天才。此时不仅赵国更换了主将,秦国也将王龁换为副帅,让白起接替主帅的位置。可是赵括的到来也并不能够挽救赵军当时的状态,随后赵括得知白起的到来,选择以自杀形式攻打秦军。最后,一位才30岁的将军就这样死在战场上,而白起也因为长平战争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