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有位诗人李白是他的粉丝,闻一多却说他的诗“淡到看不到诗”

唐朝有位诗人李白是他的粉丝,闻一多却说他的诗“淡到看不到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15 更新时间:2024/2/1 7:51:08

公元725年(唐开元十三年)春,25岁的李白只身离开四川,开始了四处干谒的仕游生活。他沿长江一路东下,一路豪游,一路狂写,干谒显贵,广交朋友。

次年夏秋之间,在淮扬一带滞游的李白,遇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偶像。

钟情田园孟夫子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城中一个重视儒风的书香之家。少年时期的孟浩然即以擅长写诗而名誉襄阳,17岁时参加县试三科全优而备受瞩目。

但彼时的孟浩然却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不热衷于仕途,而是非常羡慕陶渊明。公元711年(唐景云二年),23岁的孟浩然与好友张子容一起隐居鹿门山中,过了一年自己耕作、以诗唱和、自娱自乐的神仙般的日子。

公元712年(唐先天元年)的冬天,和孟浩然一起隐居的张子容重新踏上了去科举考试的长安路。孟浩然便也结束了隐居生活,开始了当时大唐流行的各地漫游,广交名士、干谒显贵的仕游生活。

在随后十年的仕游中,孟浩然也还是时不时地回到鹿门山中,过上一段自己惬意的隐士生活。

期间,孟浩然在鹿门山中创作了大量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诗歌,《春晓》《过故人庄》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唐。

而其“孟山人”的名号也由此鹊起,收获了不少的粉丝,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名冠大唐诗坛的李白。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偶像与粉丝见面会

时间很快来到公元726年(唐开元十四年),夏秋之间,因遍游金陵、广陵散尽数千金而穷困潦倒李白,正在淮扬一带滞游。

而就在这个时候,孟浩然也仕游到这里。就这样,偶像与粉丝不期而遇了!

可想而知,孟浩然之前肯定也读过李白的诗,听闻过这位白衣翩翩少年,并且对李白很是欣赏。

因此他们一见如故,甚是投机,遂成为莫逆之交,就这样开了两人的交往与互动季。

李白更是对这位偶像推崇备至,为此他给偶像写了一首诗: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对孟浩然饱含敬慕之情,并对他的政治见解和人生态度钦佩之至。他在诗中对孟浩然大加称颂,表现出了对孟浩然的欣赏和敬仰。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春,孟浩然应诗友崔国辅邀请将往剡中游览。李白与其他朋友一起来到江夏,在黄鹤楼设宴,为孟浩然送别。

李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深情地吟咏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看着孟浩然登上小舟,顺流向东迅疾驶去,直至风帆在远处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点,终于消失在碧空尽头。“孤帆”、 “碧空尽”、“唯见”几个词,写尽了与孟浩然的无限惜别之情。

其后,李白还给孟浩然写过多首诗,不愧为孟浩然的死忠粉。

淡到看不到诗

大唐崇儒尚仕的世风,影响着每一位读书人,即便是喜好隐逸的孟浩然。

在十年仕游期间,孟浩然也干谒过不少名人显贵,因此也写过不少应酬和答谢诗。而正是在这期间,孟浩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即便是干谒诗,孟浩然也能写出山水田园味。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撼人心魄,因此也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年届五十的孟浩然,被时为荆州长史的张九龄招致幕府,过了一段很短暂的仕途生活。

其后,孟浩然彻底退隐。

田园作

【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已,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孟浩然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造诣。

因此,闻一多先生评价孟浩然的诗为“淡到看不到诗”。此语不是否定,而是说他的诗语淡而情深,独树一帜。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唐】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义为什么要改名为“赵光义”,名字有那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匡义为什么被侮辱,赵光义妻子符蓉,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因为避讳,皇帝作为全天下最尊贵的人,所有人都要避其讳,赵匡胤两个弟弟改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匡胤没登基前三兄弟都是平民百姓,不需要避讳,但赵匡胤登基后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一个「匡」字,皇帝用了你们就不能用了,包括弟弟也不例外。赵弘殷三子(早死二子除外):匡胤、匡义、匡美。匡胤称帝为宋太祖,为避尊者讳

  • 八万战胜八十万的秘密,淝水之战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役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十比一,前秦以八十多万大军号称百万进攻东晋,东晋以八万精兵迎敌。最终,在淝水东晋击溃前秦,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淝水之战究竟是什么样貌,东晋为什么能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击败前秦呢?公元380年,氐族符

  • 周泽堂汝官窑双鱼耳水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经典之作,仿制宋代哥窑双鱼耳炉,存世的器物藏于故宫博物院, 2.双耳水洗可作为桌前水盂,插花花器,亦可作为传统香炉,当香炉, 有古器之韵味,案几供赏,典雅大气,一物多用。 3.鱼耳采用流行于南宋的贴塑装饰技法,精致可爱。 4.龙鱼互变,有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的寓意,双鱼呈对称式装饰,有 成双成对、

  • 站在唐太宗背后的女人,贤后之典范,追思千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皇后又称“文德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辅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人盛赞为“千古贤后”。张居正在《帝鉴图说》也赞叹到:“尝考自古创业守成之令主,虽圣挺,然亦有内助焉。观长孙皇后之于唐太宗,虽夏之涂山,周之太姒,无以过之矣。太宗外有忠臣。内有贤后,天下安得不太平。”刘昫在《旧唐书》赞曰

  • 波澜不惊,沉默无闻,鲜为人知的元朝十大风云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最有名的三个人,老梁说元朝的恐怖,元朝女人图片大全

    一、耶律楚材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生于北京。天资英迈,博览群书,兼天文地理、律历术数、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一挥而就。建功立业,历事二朝,任大持重,忠勤自将,立纲陈纪,为国成宪。为一代名相。及乃马真后称制,遭排挤,抑郁而卒,享年五十五,追赠广宁王,谥号“文正”。二、木华黎木

  • 杨贵妃为何没有被立后?这一点至关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玄宗是历史上难得的重情之君唐玄宗的原配是太原王氏的女儿,出身名门。王氏性情温柔,掌管六宫时备受推崇。但后来因为唐玄宗爱上了别的妃子,不喜欢王皇后了,使王皇后很着急,甚至听了一个和尚的话,戴上了一块木头,上面刻有唐玄宗的名字。但唐玄宗认为这块木头会害了他,就废了王皇后的位置。后来唐玄宗为了纪念王

  • 王阳明、王骥、王越以文臣用兵制胜,剖符受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王骥王骥字尚德,河北辛集人。“长身伟干,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进士及第,累官至兵部尚书。因边事失职下狱。及甘、凉之乱,边将屡败,王骥奉诏节制诸将,转战二千里,击破蒙古阿台汗、朵儿只伯。西土悉平。入朝署兵部。麓川思任发之乱,西南一隅,骚动天下。王骥总督军务,率十五大军讨伐,前后三征麓川,犁庭

  • 相亲起源于宋朝!离婚不受歧视!宋朝女子的婚恋到底多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最奇葩的婚恋观,宋朝时日本和宋朝的往来,宋朝女人婚姻观变化

    一、 相亲的礼节相亲起源于宋朝,之前古代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了男女双方互相挑选的过程,过去的野蛮婚恋在于男女双方不必相见,只要经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同意,就可以宣告成立,至于新郎新娘本人的意见是可以不考虑的。而宋朝加入了一个男女双方见面选择的环节。双方先约好一个时间,由媒人安排一个地方让男

  • 太子为保性命,穿女装隐居,最后还是被武则天抓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为了皇位,不仅牺牲了自己的亲情,还有不少其他人被牵扯进来。比如有一位太子为保性命,还穿女装隐居,不过最后还是被武则天抓住了。我们常说皇帝是个“高危职业”,其实太子也没好到哪去,在众多的皇子们中间,太子就是那个众矢之的,而且有很多人有当太子的命,最后却没能成功继承皇位,当上皇帝,李忠就是其中一个

  • 他才是梁山的聪明人,回朝时装病离开宋江,后在海外建国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初登梁山时,梁山好汉们哪一个不是意气风发,野心勃勃,期待着和兄弟们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来。后来梁山逐渐壮大,声名鹊起,鼎盛时期连朝廷都要忌惮,兄弟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不恣意快活。可是到最后,梁山好汉死伤惨重,再不复当年荣光。大奸大恶之徒未得恶报,忠义之士不得善终,聪明人反被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