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5年(唐开元十三年)春,25岁的李白只身离开四川,开始了四处干谒的仕游生活。他沿长江一路东下,一路豪游,一路狂写,干谒显贵,广交朋友。
次年夏秋之间,在淮扬一带滞游的李白,遇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偶像。
钟情田园孟夫子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城中一个重视儒风的书香之家。少年时期的孟浩然即以擅长写诗而名誉襄阳,17岁时参加县试三科全优而备受瞩目。
但彼时的孟浩然却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不热衷于仕途,而是非常羡慕陶渊明。公元711年(唐景云二年),23岁的孟浩然与好友张子容一起隐居鹿门山中,过了一年自己耕作、以诗唱和、自娱自乐的神仙般的日子。
公元712年(唐先天元年)的冬天,和孟浩然一起隐居的张子容重新踏上了去科举考试的长安路。孟浩然便也结束了隐居生活,开始了当时大唐流行的各地漫游,广交名士、干谒显贵的仕游生活。
在随后十年的仕游中,孟浩然也还是时不时地回到鹿门山中,过上一段自己惬意的隐士生活。
期间,孟浩然在鹿门山中创作了大量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诗歌,《春晓》《过故人庄》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唐。
而其“孟山人”的名号也由此鹊起,收获了不少的粉丝,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名冠大唐诗坛的李白。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偶像与粉丝见面会
时间很快来到公元726年(唐开元十四年),夏秋之间,因遍游金陵、广陵散尽数千金而穷困潦倒李白,正在淮扬一带滞游。
而就在这个时候,孟浩然也仕游到这里。就这样,偶像与粉丝不期而遇了!
可想而知,孟浩然之前肯定也读过李白的诗,听闻过这位白衣翩翩少年,并且对李白很是欣赏。
因此他们一见如故,甚是投机,遂成为莫逆之交,就这样开启了两人的交往与互动季。
李白更是对这位偶像推崇备至,为此他给偶像写了一首诗: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对孟浩然饱含敬慕之情,并对他的政治见解和人生态度钦佩之至。他在诗中对孟浩然大加称颂,表现出了对孟浩然的欣赏和敬仰。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春,孟浩然应诗友崔国辅邀请将往剡中游览。李白与其他朋友一起来到江夏,在黄鹤楼设宴,为孟浩然送别。
李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深情地吟咏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看着孟浩然登上小舟,顺流向东迅疾驶去,直至风帆在远处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点,终于消失在碧空尽头。“孤帆”、 “碧空尽”、“唯见”几个词,写尽了与孟浩然的无限惜别之情。
其后,李白还给孟浩然写过多首诗,不愧为孟浩然的死忠粉。
淡到看不到诗
大唐崇儒尚仕的世风,影响着每一位读书人,即便是喜好隐逸的孟浩然。
在十年仕游期间,孟浩然也干谒过不少名人显贵,因此也写过不少应酬和答谢诗。而正是在这期间,孟浩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即便是干谒诗,孟浩然也能写出山水田园味。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撼人心魄,因此也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年届五十的孟浩然,被时为荆州长史的张九龄招致幕府,过了一段很短暂的仕途生活。
其后,孟浩然彻底退隐。
田园作
【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已,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孟浩然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造诣。
因此,闻一多先生评价孟浩然的诗为“淡到看不到诗”。此语不是否定,而是说他的诗语淡而情深,独树一帜。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唐】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