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被李白杜甫称为战神,却被历史教科书打脸,称其导致唐朝灭亡

他被李白杜甫称为战神,却被历史教科书打脸,称其导致唐朝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70 更新时间:2024/2/7 1:17:06

文章一开始就夸他不仅当世武功第一,而且超越古人——“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不仅杜甫这么夸他,老杜的朋友们也是如此。比如李白也写了首诗寄给他,虽然没杜甫写得长,写得更有气势——“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最后一句简直把他比作战神。

他究竟何许人也,值得诗仙诗圣这么捧他?

此人名叫哥舒翰,是位奇人,来自遥远的西突厥哥舒部落,以部落名字为姓氏。他出生在一个军官家庭,自幼生活在安西都护府,过着仗义疏财、狂歌痛饮的游侠生活,以布衣之身客居长安,重然诺,有肝胆。直到四十岁的时候,其父病死,他遵守汉人习惯,守制三年。因被长安县尉轻视侮辱,他受到刺激,远走河西,从军绝域。他辗转投入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帐下,忠嗣对其非常赏识,命其为衙将。

哥舒翰曾带领一支小部队巡边,正好在苦拔海遭遇入侵的吐蕃大军,众皆失色,他从容布阵应对,并带头冲锋陷阵,手中长枪都打折了,“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辄披靡,名盖军中。”突出重围,一战成名,擢授右武卫将军。《新唐书》还记载了一个镜头:“翰尝逐虏,马惊,陷于河,吐蕃三将欲刺翰,翰大呼,皆拥矛不敢动。”简直像《史记·项羽本纪》的场景:“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他最辉煌的战绩是天宝八年统帅朔方、河东群牧兵十万,收复河西重镇石堡城。此城为吐蕃所占,作为侵扰河西的桥头堡,大唐数十年未能收复,哥舒翰数日即攻破。消息传来,天下轰动。这一年,李白恰在江南,遇到夜里下雪,酒兴大发,诗兴也浓,听到这个消息,写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感慨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样建功立业。

后来还发生一件事,哥舒翰的伯乐王忠嗣获罪,哥舒翰不远万里前往长安为其据理力争,请求朝廷宽恕王忠嗣。部下劝其多带金银珠宝用来贿赂当道,哥舒翰摇了摇头说,朝廷如果采纳我的意见,自然会听从,如果不想采纳,金银又有何用?玄宗感其所言所行,因此没有杀掉王忠嗣。“朝廷称其义。”哥舒翰平时喜欢模仿古代大将,爱读《左传》《汉书》,一时有儒将之誉。

当是时也,大唐精锐之师都集中在两个人手里,一个是安禄山,另一个就是哥舒翰,前者被封为东平郡王,后者被封为西平郡王。唐人杜佑指出:“哥舒翰统西方二师(河西、陇右),安禄山统东北三师(范阳、平卢、河东),于是骁将锐士,善马精金,空于京师,萃于二统。”(《通典》)

哥舒翰很看不起粗鲁无礼、飞扬跋扈的安禄山,有一次两人在长安宫廷宴会上遇到,安禄山过来套近乎,对哥舒翰说:“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类本同,安得不亲爱?”哥舒翰回言讽刺他忘本,俩人差点拔剑相向,幸亏高力士过来斡旋,才没打起来。估计当时玄宗一定在远处微笑着端着酒杯,冷眼看着这一幕。

等到安禄山起兵时,哥舒翰由于长期在大西北酗酒吹风,患了中风,废居长安养病好几年了。叛军兵临潼关,玄宗才着急,急忙派人请哥舒翰出山,率军守卫潼关。哥舒翰当时已经无法行走,请求朝廷派其他人去,使者用担架抬着他到达潼关。他无奈之下,只得应命。哥舒翰分析了形势,向朝廷进言:“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请持重以敝之,待其离隙,可不血刃而禽。”决心固守潼关,不轻举妄动。而玄宗却听信谗言,怀疑哥舒翰拥兵自重,“使使者趣战,项背相望也。”

哥舒翰终于犯了他人生最大的一个错误,顶不住压力,恸哭出关,出击叛军。结果,他手下都是新组建的乌合之众,不听号令,一遇铁骑,自相践踏,最后全军覆没。后来,老杜路过这片战场,写诗说:“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

担架上的哥舒翰,再也无法持枪血战,被部下绑去献给了安禄山,后来死在安庆绪的手中,而安禄山也被安庆绪所杀。这一对冤家的归宿,竟然是一样的。很多年之后,唐朝使者出使吐蕃,听到边民唱歌,漫不经心地问歌词是什么意思。翻译倾听了很久,认真告诉他说,这首歌叫《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样一个战神,最后却成为战争历史教科书反面典型,甚至被一些历史书称为导致唐朝衰落灭亡,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个景区是明朝最光荣的地方,但也是大明最耻辱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天堂,明朝最牛的山在哪里,明朝开发的景点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项羽的名言,可谓是坦率直白、掷地有声,“暴发”之后回老家,何等荣耀。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以刘邦为偶像,在这一点上,当然也不例外。早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还没建立,刚刚成为龙凤政权的“吴王”,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回濠州老家修建祖坟。据朱元璋自己说,当年

  • 李白把他当作偶像,王安石名字因他而起,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李白简介,孤桐王安石,李白的望天门山和王安石的梅花

    一生只娶一人谢安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他的家族谢氏是东晋排名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可以说,谢安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可是,从小养尊处优的谢安并不是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他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还德才兼备,在当时简直就是男神般的存在。美名在外,不少名门贵族都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 大明王朝的开山帝王放过牛讨过饭最终成为不朽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有一支农民军经过重重阻碍和劫难,终于脱颖而出,并且成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王朝。这个国家,就是明朝,而其开国皇帝朱元璋,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穷苦出身。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其父亲名为朱五四,祖父、高祖的名字也都是数字。这可不是什么家谱族谱的原因,而是在那个时代,平民百姓既不当官也不读书的,取个名字也没什

  • 康熙王朝:索额图使用阴招,开始整李光地,接着整太子,屡试不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王朝李光地审讯索额图,康熙王朝索额图献国策,李光地见索额图被拦住是第几集

    康熙开始利用明珠和索额图做事,他并不在意,但到了后期明珠和索额图就越来越大意了。康熙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终于把他们俩都除掉了。说到明珠和索额图,我觉得明珠的才华要强于索额图。说起阴谋诡计,索额图比明珠强一百倍。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索额图懂得鬼使神差,喜欢揪着别人的手要挟。索额图用黑手坑李光地李光地出

  • 康熙通宝罗汉钱的来历,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通宝罗汉钱价格一览,康熙通宝罗汉钱十种版别,康熙通宝罗汉钱和别的版本区别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在6年的时候又复开各省的钱局,但是在9年的时候各省钱局又停铸了,在康熙18年的时候又继续开铸了各省的钱局,在19户部就题准了漳州府设炉开始铸钱,在27年的时候批准台湾也开始设炉铸钱,康熙通宝大家所见的共有两个版式,一个是康熙元年到康熙22年的时候,一直沿用了顺治通宝,顺

  • 雍正通宝铸币的基本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通宝私铸钱值钱吗,雍正通宝宝川局有几个版本,雍正通宝宝云局的版别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又增设了一批其它的省局,重新制定了钱币背文的格式,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为每一个局的简称的满文,比如说浙江是浙、江苏是苏、江西是昌、湖北是武、河南是河、云南是云、湖南是南、安徽是安、黔是贵州、巩是甘肃、济是山东、晋是山西、台是台湾、川是四川这种背文也一沿用到清末。点击输入

  • 光绪通宝铸币的基本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光绪通宝十大稀少品,光绪通宝图片及价格,光绪通宝宝苏局稀有版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我们常见的光绪通宝背文,有泉源云东昌直桂蓟黔福苏河浙陕南晋武津沽吉这20种,大多都是质量低劣,径小体轻,在光绪十五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试用机器制造机制币成功以后,此法也相继在各省推行。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在机制币的背文当中出现了12种钱文,有泉源广福漳武浙

  • ?雍正王朝:太子又让康熙失望了,康熙为什么却只说了一句萨其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从江南筹到钱粮,暂时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对此康熙心情是十分愉悦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雍正的做法也是比较激进的,狠狠地得罪了士绅。因此这个团体,直接把状子告到了康熙皇帝面前。但是和士绅反应不同的是,民间对雍正的风评却是极好。几句民谚,甚至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叫回话!”“

  • 清朝覆灭后,爱新觉罗家族再次崛起,以姓氏为荣,每年祭拜先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从溥仪皇帝退位后,近三百年国运的清朝,也宣告灭亡了。从那时起,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华民国成立了。在那之前,那些一直依赖朝廷供养的皇族们,也只能靠自己的双手了,当然还有一些人通过卖掉自己祖上留下的财产,来维持自己的贵族生活。在清朝灭亡之后,出现了一个很搞笑的现象。当时的满清贵族都知道,他们已经压迫

  • 【精品推荐】咸丰元宝(宝源)当五百晒宝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规格:直径55.3CM,重58.7 克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北京,是为宝泉局。顺治六年因怀庆有铜、煤而移至怀庆府。设炉十八座,顺治十四年停,所铸钱背为“泉”字。十七年又开,康熙元年又开铸康熙钱,旋停。康熙六年复开,九年停,二十四年重开。至雍正七年开铸雍正通宝钱,背满文“宝泉”,九年停。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