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大学堂》介绍, 兵器“戟”称霸古战场800年,它是矛和戈的复合体,也就是在戈顶部加装矛尖,同时具备矛的刺杀功能,还有戈勾杀敌人的作用,戟在春秋战国时更是常用兵器之一,公元215年合肥大战,曹军负责守城的将领张辽披甲持戟,率领800将士迎战,成功打趴孙权,另外据史料记载,董卓、刘备、孙权也曾使用过暗器类“手戟”。
不过戟从唐宋时期不再是常用兵器,其一与作战方式改变有关,战国前野战以车战为主,战车上会站3士兵,分别负责驾车、持弓、持戈,与敌人战车交错时挥戈攻击,因而出现戈类兵器,且汉朝骑兵崛起,主要以向前攻击为主,使矛类兵器出现,为了让武器多样性更强,才会将两者结合变成戟,所以戟主要也是用于车战,但到南北朝,骑兵与战马基本上都披重甲,使戟的杀伤力大打折扣。
此外古代人口不多,打仗时男性都会被征招上战场,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军事奇才, 武器使用方法若太复杂,反而会让效果变差,因此结构简单又实用的矛、槊类兵器脱颖而出。最后就是戟当时还出现克星“勾镶”,它是结合盾与钩的兵器,主体是一面盾牌,上下两端则安装铁钩,作战时士兵一手持勾镶,另一手握刀或枪,当敌人使用戟时,勾镶的铁钩能勾住戟的横刀,使对方无法再次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