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褚英曾被作为继承人培养,为何很快被废黜?

褚英曾被作为继承人培养,为何很快被废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30 更新时间:2024/1/22 10:08:21

爱新觉罗·褚英是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逢乱世的爱新觉罗·褚英,青年时期开始便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立下汗马功劳,随着努尔哈赤的年纪越来越大,褚英更是一度被努尔哈赤作为汗位继承人培养。然而,就在褚英授命执掌国政仅仅三个月后,便又被努尔哈赤一撸到底,最后更是在被软禁两年后下令处死。

自幼经历刀光剑影,青年后屡立战功

万历五年(1577年),十八岁的努尔哈赤迎娶了塔木巴晏之女佟佳·哈哈纳扎青作为原配夫人,次年两人生下嫡长女东果格格,而褚英则是两人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的他,乃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此时的褚英还只有3岁,因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早早便跟随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中。努尔哈赤起兵之初,不仅要经常领兵出征,更时刻面临着族人的袭击和刺杀,而长女东果格格、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便是在这种腥风血雨中逐渐长大,幼年的经历虽然造就了褚英性格中勇敢坚强的一面,但同时也导致其形成了躁烈偏执的另一面。

生逢乱世,再加上早期努尔哈赤的势力较小,因而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褚英便常常跟随父亲对外征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八岁的褚英奉努尔哈赤之命,率兵征讨安楚拉库,他不畏险阻,攻取屯寨二十处,其余屯寨尽行招服,获人畜万余,胜利回师。

首次独自领兵便取得如此斩获,自然令努尔哈赤极为高兴,因而褚英返回后便被封为了洪巴图鲁(满语大英雄的意思),并晋封贝勒。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褚英又带着弟弟代善,跟随叔叔舒尔哈齐率兵三千前往蜚悠城,护送归降的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家属,途中抵制叔父以“白光”为凶兆,要求撤兵的命令,最终顺利抵达蜚悠城。而在护佑500户蜚悠部众返回时,他们又遭遇了上万乌拉兵的堵截,在舒尔哈齐因敌众我寡而畏惧时,又是褚英和代善鼓动将士主动出击、奋力拼杀,结果斩杀乌拉兵三千余人,获马5000匹、甲3000副,擒杀乌拉大将博克多。战后,因褚英的“奋勇当先”,努尔哈赤赐予其“阿尔哈图图门”(满语足智多谋的意思)尊号。

因为打仗不畏生死、奋勇争先,褚英迅速成长为了努尔哈赤麾下的得力大将,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中,褚英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当努尔哈赤逐渐衰老,有意培养接班人时,褚英自然成为首选。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宣布褚英以嫡长子身份,代为处理国家政务。

为稳固地位激化矛盾,被努尔哈赤软禁处死

执掌朝政大权后,褚英虽然战功赫赫,但毕竟资历尚浅、年纪较轻,而又太过心胸狭隘,结果与当时的“四大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开国五大臣”(费英东、额尔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迅速发生矛盾。

正是由于褚英资历尚浅,因而便想趁着父亲仍然在世,逐渐削弱“四大贝勒”和“开国五大臣”的财富和权力,从而使得自己的地位迅速稳固,为将来顺利继位奠定基础。然而,褚英如此操之过急,结果非但没有达成目的,反而促使“四大贝勒”和“开国五大臣”更是联合了起来,使自己陷入了孤立之中。

而更为让人郁闷的是,褚英对于自己的处境非但毫不知情,反而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让诸贝勒和大臣对天发誓效忠自己,并强迫“四大贝勒”,“不得违背兄长的话,更不许将兄长所说的话告诉父汗”,并声称“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友好的大臣,待我坐上汗位之后,必将之处死”。

褚英的所作所为,最终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五大臣”率先发难,向努尔哈赤报告褚英“似有贰心之嫌”,并将其所说之话予以转述。努尔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给儿子一个检讨自己、痛思悔过的机会,便召见褚英,让其看“四贝勒”、“五大臣”告发他的文书,根据《满文老档》记载,褚英面对“四贝勒”、“五大臣”的告发,表示“无言可辩”,然而却表现出一种不思悔改的态度。

于是,努尔哈赤不得不在褚英和“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作一个抉择,经过反复权衡,他最终决定疏远褚英,此后两次进攻乌拉,褚英再也没有领兵出征,而是被留守后方。

然而,面对努尔哈赤的疏远,褚英非但没有汲取教训、反躬自省,反而“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诅咒外出征战的军队,并扬言,“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事发之后,褚英被以“咀呪之罪”,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被幽禁于高墙之中。

努尔哈赤本希望褚英被幽禁后,远离朝政的他能够有所悔悟,然而失去了政治权力的褚英,非但没有悔改,反而心中愤懑不已。于是,在被幽禁两年之后,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的名义下令处死,年仅三十六岁。

《满文老档》对此有载,“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

标签: 培养废黜继承人

更多文章

  • 古代太后能够垂帘听政 太后为何不直接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后,古代,能够

    对古代太后掌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有权力的杰出女性,如先秦时期的秦国宣太后芈八子,西汉的吕后、窦太后,北魏冯太后,唐朝武则天,宋代宋真宗皇后刘娥,清代的孝庄皇太后,以及慈禧太后等。但是在这一众掌权女性中最终却只有武则天

  • 无棣碣石山和《禹贡碣石考》的历史经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无棣碣石山无棣碣山,位于县城北30公里处,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 形成于距今73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属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的圆锥状火山穹丘。②无棣碣石山位置示意图无棣县本无碣石山,却拥有鲁北平原唯一的一座山丘,名为马谷山,亦称大山。此山虽小,却早有学者认为它是古文《尚书·禹

  • 有人说启功的书法学他,你觉得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在王羲之《时雪快晴帖》后面有一幅跋作十分精彩,正是梁诗正行书跋作。梁诗正擅长书法。清人吴修在《昭代尺牍小传》称“诗正工书。”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书中说到梁诗正的书法

  • 楹联里的甘肃⑤朝圣——一画开天,肇启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伏羲,是上古时代的创世英雄,是洪荒年代的文明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坐标。听家安来讲解伏羲的创世神话…… 讲述|王家安 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 王建 田瑞峰

  • 抄书《史记》夏朝王权中隐藏的那段历史——后羿代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17+2”位帝王,这里面的“2”就是夏朝一段不愿被提前的历史:政权被人夺走了几十年。虽然最后又夺回来了,但很多大儒们还是不愿意承认这一段屈辱史。所以现在很多史籍里都只有夏朝的“17”位君主,而没有那个“2”的记载。夏版图在尧舜禹时期,君王继承帝位都是谁有能力谁来当,例如尧传给舜,舜传给禹,都是采取禅

  • 唯美西周玉器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西周玉器的特点唯美西周玉器是一种精美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唯美西周玉器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花纹设计,并以其精湛的工艺水平闻名于世。唯美西周玉器通常包括各种动物、植物或人物图案。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出自当时最杰出的艺术家之手,彰显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想象力。唯美西周玉器使用

  • 秦武王薨而兄弟残,楚怀王围雍氏无决心,权力角逐险毁强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氏邑,沈巷雍氏家族,雍氏家谱24个字辈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的消息迅速从周王室散播开来,楚国趁机攻打韩国,希望借此来扭转秦军东渡黄河的事实,或者说再既定事实的前提下主动采取措施迫使韩国和楚国达成同盟而防止秦国的再一步扩张。 此时的秦国可谓是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就秦国内部而言,刚刚去世的国君尚且没有子嗣,也没有来得及安排后事,这基本上

  • 秦武王与西楚霸王都举鼎,秦武王举鼎而亡,项羽举鼎而成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武王为什么举鼎而亡,举鼎而死的秦武王动画片,西楚霸王项羽举大鼎

    两个人在举鼎这件事上本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比较的,但架不住后世的演绎,秦武王举鼎反而不那么出名,而项羽举鼎则成了一件家喻户晓之事。这里先来看一看史籍中关于两人举鼎的记载: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另外《战国策》和《资

  • 一点秦帝国:殽山之战,秦国军队的埋骨地,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崤山有哪些山峰,崤山关,秦国兵锋历史

    几次东征之战,秦国都是充当了晋国的配角。这让本来自命不凡的秦穆公如何甘心。难道没有晋国的帮助和提携,秦就无法在中原立足了吗?三年前,秦国在帮助郑国守城的同时,也在郑国留下一颗种子,如今正是这种子开花结果的时候。[var1]秦穆公开始策划夺取郑国的计策,只要郑国到手,他便可以两面夹击于晋。秦穆公正在为

  • 1007 聚焦|宋国故城发现唐代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2023年3月22日拍摄的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发掘现场。[var1][var1]日前,记者从河南省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于2021年5月份启动的宋国故城考古发掘项目,近日取得了重要进展。宋国故城南城墙北坡处考古发现6座唐代墓葬,为商丘独特的“城摞城”形成原因再添重要佐证。[var1]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