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像
军事上也一片形势大好,同治元年二月十四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四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五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对太平天国的斗争已进入收尾阶段。
作战形势图
此时的曾国藩已不是初次出山时的曾国藩,经过10余年的军事斗争和地方实务的锻炼,以及多次生死的考验,曾国对人性的认识和为政之道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清军攻城影视
观看曾国藩一生就可发现,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后期又能放眼海外,办理洋务,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想观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曾国藩像
对于当官为政之道,他认为就在于得人和治事。所谓得人,就是求取人才。曾氏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广泛罗致、审慎使用、勤于教导、严加监督。所谓治事,就是处理事务。曾氏认为也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先剖分细析: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越细越见精核,越细越易于处置。二、分后再整合,分门别类,提纲挈领,把事情再按一定的要求爬梳整理。三、详尽地思考,多方面地探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延伸都去仔细地想一想。四、最后归纳,找出几点来,予以铭记。曾氏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家,他最大的真本事就体现在得人与治事这两点上。日记中所记的这些话,应是他的真经。
当天的日记中,还记载到曾氏花了一个上午阅读冯焯及其祖上数代人的诗作,并由此知道冯氏家族从七世祖开始便读书做官,且有几代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一级的大员。
冯焯不过一巡检而已,从九品衔,乃官场中最低一级的小官。此时,曾氏官居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衔领太子少保,权绾四省。冯焯与之相比,简直有霄壤之别。曾氏何以如此关注冯焯呢?原来,冯为曾氏的诗做了八首和诗,并通过曾氏的左右,将和诗连同他的其他诗作及其祖上刻诗一道送上来,让曾氏读到,借以求得曾氏对他的好感。说白了,冯其实走的是干谒的门道。不过,他不是带着金银财宝,而是带着自己的才学与家世。至于他的目的,与以财货求利者其实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