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高祖得天下后,萧何用的存身之道,后人该怎样评价?

汉高祖得天下后,萧何用的存身之道,后人该怎样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95 更新时间:2024/1/24 16:13:58

汉高祖得天下后,萧何用的存身之道,后人该怎样评价?

萧何不是什么能武能战之才,但是萧何的深谋远略足可以让众人敬仰并为之怀念。萧何被刘邦称为“萧丞相”,他一生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

萧何一开始在沛县当一个管理阶层的干部,其职位比刘邦还要高,虽然只是县上的一个小人物却每年县上评比工作业绩都是第一名,为此,深得百姓和领导的信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萧何促使刘邦起兵,从那以后,萧何就成了刘邦的主要支持者。有人会有疑惑,为什么萧何的官职比刘邦大,他为什么不自己当领导,而让没有什么文凭的刘邦当自己的主公呢?根据对萧何和刘邦的了解,我觉得以后几条可以成为理由。

1、刘邦出身农民,人缘好,有号召力,大家都服刘邦,但是并不一定都服萧何。

2、刘邦性格比较奔放,不拘小节,也不在乎面子还会耍无赖,萧何是一介文人,有些话他能想却做不出来。

3、打架需要一定的魄力,萧何没有,但是刘邦痞子一样的性格足可以震慑那些鲁莽之徒。

4、对付像是卢绾樊哙这样的粗俗之人,只能用刘邦的小人手法对付,萧何这样的人就难以对付了。

5、萧何还存有一丝侥幸心理,如果这起兵的事情一旦败露,那一定会被灭门的,但是自己如果只是支持者,不是始作俑者,那朝廷说不定还会放过自己一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萧何的深谋远略。

6、萧何和刘邦两人关系很好,萧何让刘邦起事,事成之后,刘邦一定不会亏待自己,萧何也认定这个理了。

7、刘邦当除斩了白蛇,而自己就是赤帝之子的传说深得人心,利用这个神话故事起事,也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起事非刘邦不可,而并非萧何。

萧相国的存身之道

萧何作为西汉的第一任丞相,虽然深得刘邦信任,但随着天下大局已定,刘邦也可以对身边的有功之臣开始清除。

首先是功高盖主的韩信,不幸成了吕后和萧何手下的刀下鬼,再后来就是各个异姓王,刘邦也开始展开大肆杀戮,在得知萧何在封地广受欢迎的消息后,刘邦很是生气。

萧何得知主公的意思后,开始自辱其名,为的就是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在得知萧何名声被搞得很糟糕以后,刘邦不是生气,反倒更加开心,这才让萧何逃过一劫。

萧何这样的存身之道虽然暂时保全了自己,但终究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萧何还是会为民请愿,还是会心系百姓,可以说,这样的好官,到哪都是受人待见的。

萧何这一辈子只跟随了刘邦一人,在位期间,做了无数为国为民的好事,可以说萧何将一生都献给了汉朝,给了他刘邦,最后的自侮其名确实可惜,但这样的存身之道能保全性命,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大多数的人可能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而萧何这样的人才会激起那朵灿烂的浪花,而被世人所传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荆轲刺秦王的失败中,推演武侠中唐代的侠客出神入化的侠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史记》到《燕丹子》这种出史入文式的处理,主要是为了增强行刺主题的表现力、感染力,突出行刺为了“燕国”的重大社会意义。《燕丹子》中的荆轲图穷匕见,稳操胜券却因大意疏忽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从而更强烈地渲染了其悲剧色彩。虽然这悲怆憾恨的悲剧意味在太史公的笔下已有体现,但《燕丹子》中已经文学化

  • 汉朝最会“演”的皇帝,耍得群臣团团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比较出色的皇帝,汉朝皇帝对话第10集,汉朝皇帝群聊会完整版

    这位皇帝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传奇了,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有这么一位优秀的父亲,那他的压力可想而知。其实他并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按理说皇位应该轮不到他,但是有时候就是有那么多的巧合,最终让他成为了一国之君。在很多书籍上都说,刘恒是一个“演技派”,他之所以能够最终当上皇帝,全靠演技,这话是从何说起呢?当

  • 秦朝为何能统一六国?农民挖出证据,专家:隐藏的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统一六国地图,曾仕强谈秦朝统一六国,秦朝统一六国有多大面积

    [var1] 在读史书的时候,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春秋战国时期,群侯割据,祖国尚未实现统一,各个国家之间充满着竞争,不太平凡的年代创造了诸多的英雄。然而秦国自秦孝公之后便几乎没有再出想过昏君,然统一六国需要六世时间之久,这是为何? 专家:隐藏的太深!专家之所以如此说,是有道理的,1997年在咸阳一位农民

  • 同样是篡位,为何后世赞誉曹操,反而对司马懿的评价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评价司马懿原话,新三国视频司马懿篡位,曹丕篡汉和司马懿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的经历完全不同,先来说说曹操,虽然曹操祖上世代为官,但是到了他的曾祖父曹腾这一辈,曹腾成了宦官,所以曹操的出身并不高,在三国乱世之中,曹操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英雄。因此,曹操在三国前期对同为草根出身的刘备格外照顾,对出身低微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给予提拔。曹操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能掌握

  • 《大秦赋》外,谁才是大秦统一的关键,不是李斯而是吕不韦的老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如果硬要从众多对秦始皇一统六合的人里,挑出一个最关键的,我认为这个人应该不是秦始皇的左膀李斯,也不是他的右臂王翦,而是吕不韦的老乡商鞅。提前商鞅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让他这么有名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又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因为是它把一个地处“蛮荒”之地的贫弱小国,

  • 曹参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其采用清静无为之策,萧规曹随有现实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秦末大起义爆发前,曹参和萧何一样,都是沛县的公务人员。他的职务是狱掾,通俗点理解就。这一职务看似不起眼,但在那个时期连续出了好几位大人物:除了曹参,还有后来被项羽封为塞王的司马欣。在当时,曹参的职务比刘邦高,名声也不小:“居县为豪吏矣”,是沛县有头有脸的著名官员,可见在他这一岗位上表现得很不错。刘邦

  • 勾践灭吴时,这位大臣准备了七个大招,招招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勾践头上的光环太耀眼,以至于很多时候人们都忽略了与他同甘共苦的那帮大臣…而那帮大臣中,范蠡又太过完美,以至于那点余下的荣耀又几乎被他一人吸走…如此一来,就导致一些原本很牛逼的人,却缺了很多应有的曝光量…比如:文种…文种确实很牛逼!在勾践入吴为奴时,他为越国的守国大臣,相当于代理国君;在勾践从吴返越时

  • 诸葛亮一生做过三件错事!放走一神、信错一人、用错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就是在华容道千不该万不该放走了曹操,这一个举动让后来的乱世不得不延迟下去。有一说法是当时的刘备远远不及孙权等人,如果此时杀了曹操,魏国肯定会瓦解,那么孙权就会直接进攻刘备。当时假如在华容道镇守的是赵云或者张飞,而不是关羽的话,那么曹操肯定必死无疑。所以就有“诸葛智算华容,云长义释曹操”诸葛亮知

  • 有人说此人是大秦最后的武将,能横扫六国?却抵不过刘邦,他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手下最厉害的战神,王立群讲刘邦38集,刘邦大风歌全文

    章邯扫六国章邯真的能横扫六国吗?搜史君觉得这有点夸张了吧!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努力,虽然说最后在秦始皇手里统一了六国,我想这和章邯还真没有太大关系吧!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是多代秦国君王发展国力,不断改革,到了嬴政手里才能机会统一。[var1]为六国统一做贡献的秦将数不胜数,譬如白起、蒙恬、蒙毅

  • “曹操屠吕伯奢家案”非《三国演义》虚构,另外尚有不为人知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凡读过《三国演义》者,应该对书里面描写的“曹操屠吕伯奢家案”不会感到陌生。一方面,曹操“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恩将仇报,把好心招待他的吕伯奢全家杀了个精光,心狠手辣、阴冷残酷,让人不寒而憟、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曹操那句遗臭万年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出自这个情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