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喝了这杯酒,咱就是兄弟!”,唐朝的酒是如何充当汉、胡信使?

“喝了这杯酒,咱就是兄弟!”,唐朝的酒是如何充当汉、胡信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4/2/1 7:51:43

有唐一朝,其安抚少数民族的方式别出心裁,他并不是运用经济政治手段去制衡少数民族,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和大国的魅力,用“酒”文化渗透着胡人的思维和日常生活,最后起到了超出人们想象的功效,“葡萄美酒夜光杯”正是在此时发挥了最大的用途,成为历史上汉、胡交往的典范!

一,发达的酒业,是唐朝以酒充当信使的底气

进入唐朝以后,酿酒的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粮食的增产保障了酒的原材料,大唐盛世又为酒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在市场强有力的吸引下,官营和商营平分秋色,各占半边制酒天。

1,资金充沛,供给达官贵人——官酒

官方酿酒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需要担心资金和原材料,所以他们酿的酒一定是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而且,他们的受众也不是普通老百姓,所以酒更加的醇。

唐朝政府为了管好酿酒业,专门设立“良酝署”等类似的官家作坊来满足京畿附近的酒类消耗,这些机构首先的任务是“被命令掌管国家祭祀和宴会的酒,碰到皇帝祭天,良酝署就要布置现场,弄好酒器,还分等级不同的陈列”,由此可见国家是有充足的本钱和人力资源来满足官方用酒的需要。

其次的任务是服务好国家的宴会,这宴会上用到的酒就是皇帝赏赐的宫廷玉液,这才是酒中精品,不但象征着荣耀,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认可。

可是在后来,由于官营酒业是个肥缺,官员更加关注其中的利益,所以就逐渐变得利益熏陶,对于酿酒不思进取,元稹就评价过“官醪半清浊,夷馔杂腥膻。”所以,官酒就受到了接二连三的遏制,最后不了了之,被民间的酒业后来居上超越了。

2,从望其项背到一骑绝尘——民间酒业的兴盛

有官酒那么自然就有私酒,唐朝时期又不抑制商业,市场上有大量酒的缺口,而官酒又不屑将珍品买到民间,所以很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家庭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唐朝规定“没斗酒要上交一百五十文的税,但是酒户和杂役可以免除劳役”,这对于当时的制酒业来说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大家在开明政策的鼓励下架势大规模的酿酒,比如说在李德裕诗文中出现的“刘、杨两个老人,是酿酒高手,常常百里外就能闻到酒香”,诗仙李白也爱上了一位老人酿的酒,甚至在老人死后,李白曾一度想要去地府找他,就是为了那绝妙的杯中之物,当时民间酿酒的技艺高超和受众之广也就可见一斑了。

私酒为什么可以如此好喝?简单来说就是要和官酒做一个竞争,所以质量要更高,另一个原因就是,私酒很多人都是自己酿自己喝,选取的材料和技术自然都是上乘的咯。

3,唐朝时期的酒业为何如此发达?

首先,当然是因为政策的宽松。唐朝时期为了鼓励民间的酒业,出台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像税收优惠、开放私酿等等,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听闻政府放开酿酒后也不顾一切地重新开了“家酝”,可想而知当时对于酒业政策的宽松是很大的。

就连太宗皇帝也爱酿酒。公元六百三十九年,太宗皇帝打下了西域的一个小国,他第一次在中国酿起了葡萄酒,据传说有八种颜色,芳香甜美,不只是太宗皇帝,就连宪宗也会自己酿酒。

在几位皇帝的带头作用下,唐朝的酒业能不发达吗?

其次,商业贸易的繁荣促使酒业兴盛。唐朝丝绸之路已经是非常的开通的了,有了政治的稳定,自然大量的西域商人就带着他们的酒来到了唐朝贩卖,唐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连忙学习别人的酿酒技术和自己技术杂交,创造出了大量的新酒,然后开酒楼,“夜泊秦淮近酒家”“夜静坊中有酒沽”,等等,都是酒肆兴盛的表现,因此商品经济的发达也促使着酒业的兴盛。

最后,唐朝无论男女都爱喝酒。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武皇武则天,她曾有云“送酒惟须满”,表达了女性喝酒不输男儿的豪迈壮志,而且李隆基也是深深爱着杨贵妃喝醉了酒之后的媚态,被吸引的差点断送江山。还有很多的记载“在唐时,女性可以赴宴,与不相熟的男子宴饮达旦”,可见当时的女子是有一定的酒量,这也证明了唐朝时期的酒的受众不仅仅是男性还有女性。

二,唐酒与胡人不得不说的缘分

1,美颜无双的陪酒女性——胡姬

不得不说当一个国家强盛的时候周边的小国家都要过来附和。唐朝经历过前期的骚乱之后迎来了大唐盛世,其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胸襟让西域的小国赶忙觐见,其中就有我们的主角胡人。

胡人是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常年漂泊的商人,他们从事着大量的商业贸易,譬如珠宝、食品、动物等等,他们为了唐朝政府更加支持他们的商业贸易于是就时常上供一些东西,但是毕竟没有大唐一样财力丰厚,于是他们就献上了西域的美女,唐廷贵族哪有见过这么多水蛇腰、目含秋水的异域女子,当然是追捧的不得了,再加上这些人不仅能歌善舞还有特殊的技艺。

那就是懂酒,何谓懂酒?就是不但会酿西域的葡萄美酒还会喝,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政治界宴饮的宠儿,有她们的陪酒,往往使酒桌增添大量的光彩,往往宾欢主乐,民间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不惜大量买进胡女开酒楼陪酒、跳舞,让人能够一睹风采,一掷千金。

2,胡人为唐酒做了大量的贡献

中国古代生产的酒一般都是谷物酒,度数高而烈,但是胡人的进入为唐朝的酒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其中的果子酒更是改变了唐人的饮酒风尚,果子酒源自于胡人等少数民族,他们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并不兴盛,所以他们一般都采摘树上的果子酿酒,酿出来的酒由于果糖含量的丰富往往甜美,但是喝多了后劲十足,这对于喝惯白酒的中原人士来讲是一大特殊的享受。

其中以勒浆酒最为好喝,这种酒大都产自波斯,以三种不同的果子为底料酿酒,不仅酒味甘甜,还具有一定的养生效果,比如说健胃消食,代宗本人就十分喜欢喝这种酒,常常把它赏赐给官员。

果酒的传入都得感谢于丝绸之路的兴盛,因为胡人就是通过它才能够为中原大地传入如此新奇的美酒。

3,葡萄美酒自然配夜光杯,胡人对唐朝酒器贡献

胡人不仅仅带来的新式果酒,还为当时单调的用碗喝酒做出了改变。胡人喜欢在不同造型的酒器上粘贴各种不同的珠宝,像玛瑙、黄金、琉璃,甚至还有动物的部分特征,这些酒器在当时千篇一律的唐朝酒器中轰动一时,时常有达官贵人会收藏这种酒器,作为礼物结交朋友,因为能搞得到这类酒器的毕竟还是达官贵人为主。

在一众酒器中,中原人士最喜欢的还是胡人的“胡瓶”这是完全由金银锻造而成的酒器,价值巨万,他的形制在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国人的模仿,以陶瓷代替金银,做出来的酒器更有一番风味,这也算是一种对中原酒器的贡献吧。

4,酒礼的西传,唐对胡的影响

交往总是相互的,胡人对唐朝酒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那么自然唐朝的酒文化也对胡人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一直讲究一个“礼”,无规矩不成方圆,“酒因礼而设,礼终而酒退”这就是酒和礼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唐朝喝酒有着喝酒的礼仪,当时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塞外,就为他们带去了酒的礼仪,不仅教会了胡人酿造粮酒的秘诀还告诉他们要通过酒文化学习中原的文化,胡人于是开始对中原地区产生了“慕华”的风尚。

陈陶诗中有这样一句,非常能概括当时的胡人饮酒的华夏风尚“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唐朝文化对于胡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在唐朝和吐蕃议盟的宴会上,吐蕃都是按照“饭举酒行,与华制略同”的形势进行,不可不说,唐朝酒文化也确实生生影响到了胡人的社会生活。

三,酒信使最终促使汉,胡交融

1,设酒宴,促同盟

喝酒不仅仅是为了喝酒,还有深度的政治意义。唐朝之所以能够有大唐盛世,就和善于利用民族同盟有关,唐朝统治者会不定期的进行宴会,邀请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参加,例如高祖曾在未央宫邀请了越南王和突厥王,酒至半酣,高祖邀请突厥王起舞,越南王写诗,加深了三家的感情,高祖高度评价这次宴会说“胡、越乃一家,汉、胡、越更是一家人”,这对于汉朝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你死我活的局面不得不说是一次“破冰之旅”。

事实上,唐朝就是善于利用酒席来谈妥政治问题,就好像太宗时期,为了改善与回鹘的关系,邀请了至少千余个回鹘的高层,然后他赐美酒,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平等敬意,太宗专门打造了能够完美平分至千杯的酒器,利用管道送酒,这让这些少数民族啧啧称奇,又大有好感,最终使得回鹘愿意归顺大唐,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解决民族问题,真是是低成本高回报,还真得感谢“酒”的通用性!

2,促使双边的粮食交易开放

粮食对于古代的国家的来说可是战略性物资,大战要粮食,生活要粮食,因此政府对于粮食的管制的很严格的,一直都是鼓励进口而限制出口,但是到了唐朝却发生了不一样的现象。

唐朝自然也重视粮食,但是对于宽进严出有了改变,“若蕃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

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粮食可以民间自由和少数民族交易,只需要得到官府的同意,而这一切的功劳就是酒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酿酒的原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粮食,唐朝时期胡人和汉族在酒的交往下隔阂减小,双方也开始互利互惠。因此唐朝政府就开放了边境的粮食贸易,给予当地能够自主买卖粮食制造酒的允许,“酒者,酉也。酿之米麴。酉,绎久而味美矣。”,胡人也开放了自己的果子、牲畜等市场,双方也难得的实现了双赢,这与酒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

总结:

综上所述,原本胡汉两家对彼此都相知甚少,谁能想到以“酒”结缘,慢慢的两家互相了解,互相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唐朝数百年的历史中胡人逐渐汉化,汉人逐渐接受胡风,要是没有酒的功劳,恐怕这得等上好几百年。

随着对酒的互相喜爱的共鸣,两家也从经济转向政治合作,酒真是为中华民族的多样化做了充分的贡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后悔不听他一言,刘邦知晓后大怒:烹之,却在听其一语后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之名,自然不用多说。与张良、萧何为汉初三杰,更是与彭越、英布为汉初三将,可谓是智勇双全,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位智商双全之士,却被吕雉与萧何计谋害死,而在其被杀之时,更是感慨说:“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而在这其中吕雉曾经非常欣赏韩信,萧何自然更不用说,在韩信穷困潦倒投奔了

  • 杨广三征高丽,几十万大军命殒疆场,李世民祈求高丽王才埋葬了战士遗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丽王李治,杨广为什么要征讨高丽,高丽王和朝鲜王

    李世民631年,李世民想要攻打高句丽,可是高句丽的实力实在太强了,唐朝刚刚打了仗,李世民只好忍让一时,把攻打高丽的计划暂时放一放。李世民虽然放弃了攻打高丽,可是有一件事情李世民却一直放在心里,那就是在高句丽有着几个用中原士兵头颅做的京观,李世民想要把这些士兵埋葬了。李世民京观是如何来的呢,这故事要从

  • 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雕塑作品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颜真卿雕塑_铸铜人物雕塑定制_玻璃钢雕塑厂家_扬铭雕塑颜真卿出身 琅琊颜氏 ,于 唐玄宗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 进士 第,历任 监察御史 、 殿中侍御史 。后因得罪权臣 杨国忠 ,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 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唐

  • 《风起霓裳》琉璃假意向曹王投诚,李治团队再发力,唐三代上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琉璃被杖责后,身心难安,梦魇频频,裴行俭怕琉璃留在宫中不安全,便奏请李治,让琉璃出宫养伤。蒲巴弩被裴行俭扣押后,曹王火速赶来,将其带走。曹王叹蒲巴弩再无用处,蒲巴弩怕曹王就此下高手,便称自己知道裴行俭的秘密。于是曹王杨妃将矛头再次对准琉璃,暗中换了琉璃的药,让琉璃迷失了本性,杨妃顺势查出了琉璃女儿身

  • 从赵高、年羹尧,看历史上的谋朝篡位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谋朝篡位的王宫大臣1.赵高秦始皇在位期间,统一六国,开辟疆土,统一思想文化制度,经济制度,战功卓著。从思想文化和经济制度来说,他为当时的朝代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国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成绩是史无前例的,他可以被人称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但是大海总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再伟大的人

  • 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坎坷砺志,少好学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坎坷砺志,少好学问,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他的原籍,说法不一。韩愈自称是“昌黎韩愈"。其实,他不是昌黎(今辽宁义县)人,只是因为昌黎的韩姓是“那望”,按照当时的风气,他便自称“昌黎韩愈”了,时人也这样称他为“韩昌黎”。韩愈是河南人,当是无疑的。但具体说来,有

  • 唐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完整思维导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 / 9 唐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完整思维导图,喜欢写小说的不要错过了!整理:庄昇沉 2 / 9 唐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完整思维导图,喜欢写小说的不要错过了!整理:庄昇沉 3 / 9 唐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完整思维导图,喜欢写小说的不要错过了!整理:庄昇沉 4 / 9 唐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完整思维导图,喜

  • ? 你以为唐朝真是“以胖为美”?杨贵妃用实际体重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可以说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鼎盛时期,那个时期,国泰民安,人人安居乐业,但是唐朝的闻名除了其朝代的发展之外,还有一个便是其盛产美女,对于杨贵妃这个名字,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杨贵妃,原名叫做杨玉环,可以说是唐朝的第一美人,同时也是唐朝皇帝唐玄中的宠妃,而这位传闻中的杨贵妃,体型并不是婀娜多姿,

  • 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真的和他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对于秦始皇的背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生父是谁?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的父亲名叫伊人,民间流传着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的说法。然而,这个答案正确吗?吕不韦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位宰相。他最初是一名商人,从事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是当时著名的富商。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我遇到了秦始皇的父亲,他是个陌生人。陌

  • 秦始皇的生父是庄襄王还是吕不韦?郭沫若:《史记》有三大不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郭沫若墓地全景,秦始皇和庄襄王,李敖怎么评价郭沫若

    他出生于秦昭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有黑白字母和铁指甲。然而,同一本书中的另一篇文章《吕不韦传》,状态:“吕不韦从邯郸带走了所有非常善于跳舞和生活的妃子,知道她们有身体。子楚从不喝酒,但很高兴看到她们,并邀请她们长寿。吕不韦很生气,认为自己已经打破了家庭,成为了子楚。他想钓到一些奇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