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乐大典》的编修与佛典

《永乐大典》的编修与佛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65 更新时间:2024/1/21 16:33:40

在十五世纪初,明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纂辑《文献大成》,次年即成,由于时间仓卒,当时就有人指出“所纂尚多未备”的缺点。旋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秀篪等与解缙同任监修,以翰林学士王景等为总裁,翰林院侍读邹缉等为副总裁继续纂修类书。参与其事的凡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实际成完于永乐六年十一月。这是在《文献大成》原有的基础上,时间较长三倍,人力较多的优越条件下所编成,内容确实丰富得多,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历史上一部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

《大典》全书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内《目录》六十卷(《明实录》作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此据永乐序文),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原仅一部,藏北京文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朱厚熜(明世宗)又命礼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余人重录副本一部,至隆庆元年(1567年)告成。原本移藏于文渊阁,副本储存于皇史宬。明亡时,原本随文渊阁同遭焚毁,清雍正间(1735——1748年),副本移于翰林院,时已残缺了二千四百二十二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发起纂修《四库全书》,曾从《大典》中辑出了重要古逸书的经史子集等共四千九百四十六卷。如邵晋函辑《旧五代史》、戴震校《水经注》等。到了嘉庆十四年(1809年)徐松曾于《大典》中签注出《宋会要》(今有影印本为二百册,不分卷),辑出《宋中礼书》三百卷(原书已佚)。据此,使我们了解到《大典》中所保存明代以前的大量古逸书方面是有很大功绩的。

清政腐败,《大典》部分被盗窃散失;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典》大部分被焚毁,未毁部分又被美英法日等侵略者劫掠而去,《大典》遭到这次极大的浩劫,是帝国主义摧残我国古文化最大罪证之一。事后检点劫余,仅存六十四册;现保存北京图书馆中。此后,北京图书馆加意搜集,稍有积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保存于苏联和民主德国的部分,两国政府先后赠还我国,加上国内机关和个人的捐献,迄今共有七百十四卷,均集中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中。最近已由中华书局将该馆所藏,并从国外借摄到照片十六卷,合计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分订为二百零二册、装成二十函。

《大典》具有类书和丛书两重性质,其体例欠谨严,有以事隶,有以篇隶,有以书隶;但从它保存了五百多年前的很多古逸书来说,功绩是不小的。关于佛教典籍编入《大典》,是值得重视的。据《大典目录》所收佛经计六百四十九种、一千八百一十九卷;它和永乐五年刊印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入藏的有一千六百一十五种,六千三百六十一卷作比较,种数占十分之四多,卷数占百分之二十八点六;但《大典》编抄时有些多卷的经典重新并卷,如《一字佛顶轮王经》原五卷并为一卷等,所以卷数就少了。

按《北藏目录》中以“一字”冠首的经典在《大典目录》中未见的共十六部,三十八卷。以“一字”或“佛说”冠首的各十一种中,《大典目录》仅各收三种,可知《大典》所收较《北藏》所收的是占极小的比重。其去取的标准,尚待进一步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密部经典:旣未收唐不空所译,宋施护译的所收亦少。另一可注意的是:有些佛经和其它典籍一样,《大典》确已收入,却不见于《目录》的,如《大典》“送终”下有《法苑珠林·送终篇》(《目录》卷22869只著录《法苑珠林·劫量篇》),《大藏一览·送终门》(《目录》卷17385只著录《大藏一览·入道门》)。这些例子很多,佛经之外的经史子集等书籍类此情况的不胜枚举。

监修《大典》的姚广孝,他始终以僧人的面貌参预政治,他曾是极力协助燕王(朱棣)取得帝位的人。据《明史》卷一四五、《明书[卷一六○]姚广孝传》说,他是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本医家子,十四岁度为僧,名道衍,通儒书释典。成祖初授以僧录左善世,永乐二年论功第一,拜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常居佛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终身未易僧服。著有《逃虚子集》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道余录》一卷等传于世。《明史·陈济传》中述及他与姚广孝一段史实。陈济武进人(今江苏常州),通经史百家,成祖诏修《大典》,以布衣任都总裁词臣纂修,领导太学儒生数千人繙秘库数十万卷,浩无端倪。传称陈济与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亦提及姚广孝等征四方宿儒,把《文献大成》重加增辑为《永乐大典》。

从上述资料可知姚广孝主纂《大典》延聘国内博学有识人士中,就有不少名山大刹的高僧大德。例如见于朱彝尊《明诗综》卷九一的有善、敬修、指南、大冋、怀瑾等;见于《增集续传灯录》卷五的有杭州径山岱宗心泰、南石文琇、苏州止庵普震等;见于《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六的有祖芳通联,照庵宗静、心渊居敬、东白善启、希古师颐等;据《净慈寺志》卷九说,祖芳道联是“再被征召,命为释教总裁”,与照庵宗静等参加编修《大典》,希古师颐则“居第一座”。他们在编纂《大典》的过程中,对佛教经典的去取当有相当高的标准与要求,其中可能收入很多的善本、珍本、逸存古本佛教典籍在内,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周云青)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构衅阶祸-盘点东晋六大掘墓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晋兵丁流民现状,历史上偷坟掘墓的人物,孔令贻被掘墓照片

    一、称兵犯阙——王敦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山东临沂人。出身琅琊王氏,,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历官中朝,威名夙著。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即有重名,又立大功,专任阃外之重,控强兵、据上流,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衅隙起自刁、刘,

  • “患者”朱元璋: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那些年》小小那如果生活在现代,朱元璋恐怕是需要看看心理医生的。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位心理有些扭曲的皇帝。用历史学者张宏杰的话说,“此人疑是伴有情感焦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并有攻击性施虐倾向”。真有这么严重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格?我们又该怎样面对偏执狂?本期《那些年》带你探秘“偏执狂”

  • 狄仁杰劝阻武则天戒色,武则天露出宝贝让狄仁杰看,他开始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子侄孰轻孰重,武则天狄仁杰cp漫画,武则天和狄仁杰吻戏

    武则天以后,武则天开始了科举制度,以巩固皇帝的权力,这给广大冷漠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成为官员,不仅供他们自用,而且完善了制度。才华横溢。武则天的才华在统治期间得以整顿朝廷,奖励农业使人们生活和工作,并使大唐的繁荣得以继续发展,但是在武则天的后期,长期疲惫她感到筋疲力尽。朝代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足。在武则天六

  • 宣德弃地的背后:明宣宗为何放弃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宣宗丢了哪些地,宣德郎相当于什么官,宣德皇后简介

    在武功方面,明成祖多次北伐蒙古各部,明成祖还率领明军深入斡难河畔——在汉人君主中,亲自率军抵达此地的君主可谓绝无仅有。讨伐蒙古各部的同时,明成祖的永乐朝廷还收降了当时东北亚地区的生番,并且一度在东北亚地区设立行政机关,负责处理当地生番各部的事务。此外,在五代时期分裂出去的安南,也被明朝光复——这也是

  • 上官婉儿的墓中有意外发现,揭开她传奇一生,还有多彩的感情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可以得知,上官婉儿在13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才人,那她所谓的第一个男人就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其实才人这个名分应该是武则天为了免去上官婉儿奴隶的身份所赐的,那这第二位呢?就是武则天身边的男宠张昌宗,据说当时和张易之也闹过绯闻,不过和张昌宗一起的时候,当时被武则天给发现了,武则天当时就十分的

  • 人间惊鸿客,历史知识大V王磊于孔庙书市趣说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4月1日上午,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历史知识大V王磊做客“上城有FUN,孔庙书市”,于杭州孔庙碑林石经阁二楼,带来了一场《趣说宋朝“惊鸿客”》讲座。区别于其他传统名家讲座,王磊老师以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形式,将“书”说与众人听,讲座现场穿插超有梗的网感段子与互动环节,趣说宋代名人,带领大家探寻藏

  • 装疯卖傻的袁凯,是如何躲过朱元璋的猜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宋末元初,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与所有避难的百姓一样,一部分袁姓人迁往相对安稳的南方,并逐渐定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洪武3年,袁凯被朱元璋任命为监察御史。然而,朱元璋在建立王朝之后,为巩固政权,打击异己,开始大肆清除权臣,致使群臣终日战战兢兢。这一天御史大臣袁凯十

  • 4月,来洛阳博物馆看“武则天和她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本次展览由洛阳博物馆主办,洛阳日报社掌上洛阳客户端为独家合作媒体。展览集结了来自陕西、河南9家博物馆的153件(组)珍贵文物,以武则天由一名普通官员的次女成长为武周统治者的历程为主要脉络,采用第一人称视角,通过“我的宫闱生活”“我的执政之路”“我的大周王朝”三个内容单元,讲述她传奇的一生。“我的宫闱

  • 发善心送给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父母的好心邻居刘继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把已经去世很多年的刘继祖神主牌位供奉在明朝祖陵明皇陵内。刘继祖生前绝对不会想到当初只是给了贫苦少年朱重八一块荒地让其安葬父母兄长,就这么一块荒地就为他的子孙后代换来了一个义惠侯爵位,并且他的子孙后代一直与明朝皇室同富贵共始终。 慷慨赠地施

  • 三次大战证明秦琼比李勣能征善战,李世民为何“收缴”他的铁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勣百科简介,李勣次子李思文,李勣见到太子妃

    秦琼和李勣是隋唐时期的两位著名将领,都有着出色的征战表现,被誉为隋唐时期的“两大猛将”。他们在多次征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历史上,李世民却选择了“收缴”秦琼的铁枪,而没有对李勣采取类似的举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秦琼和李勣的征战表现。秦琼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征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