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驾崩后拖雷依旧俗监国,耶律楚材为窝阔台登基不断奔走

成吉思汗驾崩后拖雷依旧俗监国,耶律楚材为窝阔台登基不断奔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26 更新时间:2024/1/25 6:31:36

蒙古帝国的形成过程

要理解窝阔台的即位和托雷的监国,首先就必须理解蒙古帝国的形成过程,因为蒙古帝国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成吉思汗建立的这个庞大的帝国首先是从一个部落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保持了浓厚的草原汗国的风格。

成吉思汗把蒙古高原散乱的各个游牧部落整合成了一个庞大的草原帝国。由于他个人崇高的威望,成吉思汗对整个帝国有着无可争议的统治权威。但是这不能改变蒙古帝国仍然是一个不完善或者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帝国。这个帝国不管是在行政管理制度还是汗位继承制度上都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到成吉思汗驾崩时,蒙古帝国仍只能算草创阶段。

铁木真

正因如此,在成吉思汗驾崩后,虽然他早已明确了他的继承人。但是蒙古帝国却没有完善的汗位继承制度,这个帝国只有一个忽里勒台大会作为新汗的推举制度,而且这个忽里勒台大会是源于蒙古族部落的推举首领的办法,作为一个新建立的帝国,窝阔台的即位是头一次汗位继承,因此当时的蒙古帝国的高层们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理解了上述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窝阔台即位这件事上会如此奇怪。汗位继承人窝阔台不急于登基,而托雷拥有强大的实力且监国两年之久也没有跳出来反对并直接取代窝阔台。一切事情仿佛就是在奇怪而又自然的情况下拖了两年之久。

“忽里勒台”与“幼子守灶”

正因当时的蒙古帝国仍保留有较浓厚的游牧部落遗风,所以在成吉思汗与窝阔台父子的汗位交接中,两个蒙古部落时期的旧习俗或制度就成为影响整个蒙古帝国历史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蒙古帝国的最后分裂也深受其影响。这就是“忽里勒台”和“幼子守灶”:

“忽里勒台”也叫“忽里台”,也就是会议或大会的意思。在草原氏族时代就是各部落贵族推举首领和决定征战大事的议事制度。成吉思汗本人的汗位也是通过这种制度推举出来的,因此即使窝阔台是成吉思汗本人指定的继承人,但他也必须经过忽里台大会的推举。所以窝阔台在成吉思汗死后没有立即登基,因为他必须等待忽里台大会的召开。

“幼子守灶”,这是蒙古族的家族继承制度,当然也在许多氏族部落中存在。即年长的儿子首先分家独立,其他诸子依照年纪逐步分家,最小的儿子跟随父母生活,直到父亲去世则由幼子继承父亲的财产和家业。这是最符合依靠游牧渔猎为生的氏族部落实际的家族继承制度,因为长子年纪最大,也就最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最早分家。而这种逐步分家的方式也有利于最大化的分散人口,以达到最大化的扩散游牧渔猎的目的。但时蒙古帝国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善的汗位继承制度,因此成吉思汗也如其他蒙古人一样,采用了“幼子守灶”的方式,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都先后分封出去,而幼子托雷则继承了成吉思汗本人的遗产,其中包括大量的军队和蒙古的本部领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窝阔台还没有正式登基之前,托雷监国的缘由,因为他正是以幼子的身份管理成吉思汗的家事,也就是暂时管理着整个蒙古帝国的国事。

忽里勒台大会

这就是窝阔台没有立即登基和托雷监国两年的主要原因,窝阔台需要忽里勒台大会来明确他的蒙古帝国大汗的地位,而托雷因为是幼子,所以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暂代家(国)事。

耶律楚材:蒙古帝国汉化的开始

耶律楚材是一个汉化的契丹人,本来是金国的一名官员,在成吉思汗占领了他所在的城市之后,耶律楚材就成为了成吉思汗的臣子。当时他深受成吉思汗的信任,被称为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他是蒙古帝国汉化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也可以说是蒙古帝国成熟化、制度化的关键人物。

谏止杀伐: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疯狂的扩张过程中,原始游牧部落的杀伐之风极盛。耶律楚材当时就向成吉思汗提出禁止蒙古官吏擅自征发杀戮。

耶律楚材

在成吉思汗驾崩之后,拖雷监国的两年之中,对蒙古帝国汗位继承一事最热忱之人就是耶律楚材,作为一个已经汉化的契丹人,“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这两年里他不停地在窝阔台、拖雷和察合台兄弟三人之间做工作。最终促成了绍定二年(1229年)的忽里台大会。最终将窝阔台的蒙古帝国大汗之位明确下来,同时在这次大会上,他促成了察合台和拖雷等蒙古的王公大臣们向窝阔台跪拜行礼,初步在蒙古帝国确立了上下尊卑的君臣之礼。这也标志着蒙古帝国汉化和制度化的开始。

因为耶律楚材的拥立之功,窝阔台对耶律楚材也非常信任,仿照汉制设立了中书令一职给耶律楚才,而耶律楚材也在担任这一丞相之职的十几年里,用汉化的制度和管理方式为蒙古帝国确立了初步的行政管理制度,使蒙古帝国开始真正的确立和完善起来。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驾崩后,蒙古人的旧有传统和当时蒙古帝国草创的背景,使得蒙古帝国的高层并没有急迫明确汗位的想法,他们依旧按照蒙古人的老方式来推进这个新兴帝国的权力交接。直到耶律楚材的敦促才使得这一汗位交接得以完成。同时通过耶律楚材的推动,蒙古帝国的体制才逐步完善起来。后来的蒙古帝国汗位的争夺也才因为这个帝国的完善显得激烈和血腥起来。虽然后来的蒙古帝国仍保留了忽里台大会推选大汗的传统,而且后来的汗位交接也经常拖延,甚至比窝阔台时期还更长,但是那时都是因为觊觎权力的人更多了,内部的力量和矛盾没有整合完成,导致忽里台大会延迟,这与窝阔台时期的拖延是完全不同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裕妃或并未真正怀孕,但其薨逝却引起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明史》的记载:“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堂堂一个妃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场!怎能不激起大家对于魏忠贤的愤怒呢?事实究竟又是如何呢?假孕争宠始末张氏,顺天府涿州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七月十九日。张家的家境应该并不宽裕,因为

  • 徐温在金陵经营多年且有经济、军事优势,故南唐建国后定都金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李昪也是从乞丐到皇帝的一个典型例子。唐末战乱,李昪的父母早死,他四处流落,被大盗出身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发现,准备收为养子。在乱世收养子是很流行的,可以快速壮大己方势力。不过杨行密的几个儿子不容李昪,因此杨行密就把李昪送给了徐温抚养。李昪也被改名,叫做徐知诰。杨行密的大本营在扬州,当时叫做广陵。杨

  • 帖木儿对明朝称臣纳贡既有经济因素也有窥探明朝虚实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帖木儿和内兄迷里忽辛起兵反对东察合台汗国的贵族,扶持新的蒙古贵族为傀儡政权,建立所谓的西察合台汗国。洪武三年(1370年),帖木儿杀死迷里忽辛,独自夺取了西察合台汗国的权力,称“大埃米尔”,定都巴里黑(今天阿富汗北部的巴尔赫),后迁都撒马尔罕(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

  • 张柬之年逾花甲才步入政坛,神龙政变后因除恶未尽导致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张柬之在神龙政变后,先是被唐中宗拜为吏部尚书,封郡公,又累封汉阳王。但由于除恶不尽,在政变仅半年后就遭到韦皇后和武三思排挤,被挤出朝廷中枢,赶回了襄阳老家。随后再遭贬谪,被流放到岭南泷州,最后因为气愤,死在了流放地泷州,时年八十二岁。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当时已经65岁高龄的张柬之参加恩科考试

  • 岳飞十二军部将中九人不同程度参与陷害岳飞,仅张宪与之共赴生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出身普通的岳飞是个传奇,以才华和决绝,扶摇直上,可惜的是,岳飞一生经历的背叛不少,先是元妻刘氏的背叛,再是朝廷和部将的背叛,都说家国家国,可是岳飞为了家也为了国,却丝毫没有获得他们给予的反馈。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还曾经历金兀术的封锁追杀,最终被岳飞在黄天荡一战中重创金军,宋高宗才得以松一口气,都说韩

  • 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后先被封王但随后便被贬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政变的背景从显庆五年(660年)和丈夫唐高宗一起临朝处理政务开始,到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再到神龙政变前夕,武则天已经控制或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随着她的年老,皇位继承问题也已经或明或暗的成为了当时政坛的最大焦点。从圣历元年(698年)开始,武则天着手解决继承人问题,当时武则天

  • 宗泽在危难之时组织抗金,还是岳飞的伯乐,临终前大呼“过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宗泽,婺州义乌人。母亲刘氏,梦天大雷电,光灼其身,翌日而泽生。元祐六年(1091年)同进士出身,宗泽在殿试时,卓文陈贬时弊,考官讳恶其文刚直,录取在第三甲末尾。宗泽一生为官勤政而清正,为地方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也曾遭人陷害罢官独居。北宋末年,宋金交恶金兵入侵,宗泽年过花甲之时被宋庭重新启用,是文官之中

  • 张婕妤虽将李世民动向告知李建成,但李建成疏忽大意导致兵败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对李建成看来并没什么威胁性,他自以为占尽优势、坚持听从命令入宫;但却因为低估了秦王府的情报与策反能力,被对方逆风翻盘、一剑封喉。在玄武门之变前,虽然夺储之争愈演愈烈,但从明面上来,李建成占尽优势。首先,长安是他的地盘,在太子之位待了近8年之久,已经让他积累了雄厚的人脉、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而众所周知

  • 宋真宗封禅违背历史潮流,后世对封禅和祥瑞的认识更理智故停封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都有哪些帝王参与过封禅?《史记正义》说:“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因此,所谓的“封禅”就是到泰山去举行的仪式,通过这场仪式,把自己的功绩报告给天地,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环节分别是“祭天”与“除地”。据《封禅书》记载,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

  • 张九龄幼为神童,张说对其文章大加赞叹,唐玄宗选人时常以其为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所以人称他为“张曲江”。张九龄出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据说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张九龄小时候就是有名的“神童”,9岁就能写文章,13岁就能写得非常出色。当时的广州刺史王方庆看了他的文章,赞赏地说:“此子必能致远。”据传说,张九龄7岁时随家人去宝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