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茶史》(上下)简介+目录+节选-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中国茶史》(上下)简介+目录+节选-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4/1/11 11:42:01

中国茶史

任见 著

本书简介

茶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很早就被中国人所用,作为食品、饮品、礼品和祭品等,茶叶经历了漫长而动人的发展史,本书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撰述、描写了茶叶、茶事的历史,茶风、茶俗的历史,茶情、茶韵的历史,颇值阅览、收藏。

目 录

上卷

第一章 先茶时代的苦荼

01 东方农耕民族的发现

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03 值得圈点称道的《荈赋》

第二章 “茶道”和“禅茶”

04 《僮约》中的茶仪和日常

05 西汉时期的顶级茶叶

06 道、道教和两汉“茶道”

07 “禅茶一味”和茶饮乐舞

第三章 “真茗”与“非茗”

08 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

09 “真茗”“非茗”各有滋味

第四章 女性敢为茶先锋

10 美姿容知茗饮的女冠

11 女皇武照与唐宫茶羹

第五章 茶界名士仙、僧、圣

12 道心禅意与茶饮文化

13 “茶仙”“茶僧”和“茶圣”

第六章 陆羽茶事百科全书

14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

15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b)

16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c)

第七章 诗韵茶香两相宜

17 茶艺、茶道和茶表演

18 诗韵茶香,相得益彰

19 上达天子,下被幽人

第八章 贡茶、商茶和榷茶

20 八大茶区香溢天下

21 贡茶质高,商茶量大

22 飞钱加热,榷税降温

第九章 茶马互市余声远

23 唐茶外贸和茶马互市

24 茶马古道及其价值

下卷

第十章 茶政、茶税和茶器

25 唐代茶政和茶税的弊病

26 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

27 唐代茶叶产区概览

第十一章 政局纷乱茶仍香

28 五代十国的南北茶事

29 汤社、点茶与辨水

30 僧诗、汤戏和茶崇拜

31 五代十国的茶叶生产

第十二章 登峰造极看北苑

32 顾渚建瓯,重心变迁

33 北苑贡茶,神乎其品

34 内在质量,“东溪八目”

第十三章 茶论、茶风和茶法

35 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36 专家品茶和皇帝论茶

37 由诗文到市俗的茶风

38 宋代的榷茶和茶马互市

第十四章 北地茶俗与贵族特权

39 澶渊罢兵之后的茶事

40 女真贵族的饮茶特权

41 散茶冲泡时代的开端

第十五章 散茶雅饮韵味足

42 用鲜花窨制的散茶

43 茶马互市的官家垄断

44 美人相伴,焚香品饮

第十六章 欧洲偏爱红茶色

45 贡奉清朝皇宫的名茶

46 红茶行销欧洲的原因

第十七章 闭市成瘾的清帝

47 恰克图的茶叶贸易

48 陆、海茶路的发展

49 闭市成瘾的大清皇帝

50 日暮途穷犹自豪

第十八章 群喝独品俱风雅

51 北洋与民国的机制茶

52 茶饮中的浮世风雅

书后的话

著者任见简介

节选:

第一章 先茶时代的苦荼

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茶被人们发现后,权势在身的统治分子自然是最高级别的享用者。

槚和茶都是古代对茶的称谓。唐朝之前的所谓“茶”实为“荼”和“槚”。

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武王伐纣,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巴志》又介绍“巴子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芰,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其药物之异者有巴戟、天椒;竹木之璝者有桃支、灵寿。其名山有涂籍、灵台,石书刊山。

其中,“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树有荔芰,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茶、蜜、芳蒻、香茗,都已进献给周朝皇室的统治贵族享用了。

明人顾炎武的《日知录》中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茗饮事。”

秦统治者勇武而粗鄙,占领蜀地之后,他们才知道有饮茶的事情。

据说丞相李斯陪同秦皇嬴政微服闲游,拜访李斯的道家好友,进入道观雅室落座,道长当即吩咐“敬茶”。不一会儿,热气升腾淳香四溢的茶羹送至案前。

嬴政和李斯两人有所疑问,道长奉嬴政和李斯茶羹,解释说,这是茶汤,算作汤药的一种。食之可解百毒,防疾病,除疲劳,利于健康、长寿。

听到“长寿”二字,嬴政瞬间来了精神。统一战争胜利之后,权力至高,最大的心愿就是长生不死,永享福祉。茶汤能够延年益寿,怎么能不撩动雄心呢?

自此之后,嬴政接受了不少民间供奉的“茶”品。

需要指出的是,秦朝时期,道教尚未成形,“道长”之谓更是无从谈起。这个“据说”的故事,姑妄听之好啦。

秦皇嬴政控权之后就为自己修建墓穴了,修建墓穴这件非常自私的事情,却连带成就了关中与巴蜀的交通联络,交通联络动和促成了“蜀茶”的向外传播。

嬴政是在他登基的次年即公元前246年开始筑建寝陵的。嬴政陵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北麓,北临渭水,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埋藏最丰富的帝王陵墓。

嬴政陵,前后一共筑建了三十九年。墓中灌注了大量的汞——水银,多数来自巴郡的贡进。冶炼汞的原料是朱砂,即丹砂。而巴郡有两种重要的矿产,除了咸盐,就是丹砂。

秦皇追求的长生不老之药,就是术士们用丹砂等物冶炼出来的“丹”。古人越是显贵,越好这一口。他们不知道汞是毒物,导致早死,反而愈多地服用丹药,以图长寿。

汞蒸气、汞挥发物和汞化合物粉尘有毒,汞又是高比重金属,单是其重力作用也会让人的内脏受损,比如胃穿孔。长久服食,积累中毒,往往不治。

古代皇族等权贵,倔强地认为汞是宝贝。既然是宝贝,那就占有得越多越好。于是秦皇垄断了巴蜀的丹砂和汞产品,灌满墓坑以求尸身不腐不蠹。

巴蜀的丹砂矿山资源和加工基地经过长期分化合并,到了秦时已为一个大户人家所控制。这户人家姓秦,或覃。“覃”是长江中游流域及两侧山区的一个大姓,但“秦”是丹砂世家隐隐约约的文字记载,我们姑且称其“秦家”吧。

秦家多代经营丹砂矿业,规模、档次不断提高,在大山与峡谷之中,建成了一个垄断丹砂、水银行业的商业帝国。不幸的是,男主人都死了,大约是死于汞中毒吧,偌大家业落在了一个女人的肩膀上。这个女人叫“清”,或者其娘家姓“清”。“清”是秦家的儿媳,无子无女,又被称为“巴寡妇清”——巴清女士。

嬴政陵要灌注的大量水银,其中较多的原料即由巴清女士的丹砂基地供应。

巴国企业家清女士,在秦皇加固北部边境的防御大墙和修建通往各地的“直道”的过程中已多番慷慨赞助,嬴政非常高看她,也允许她享有许多特权,比如豢养私人武装,当时叫“徒附”,用于守卫自家的矿山和工场,保护商业行销网络,据《史记》、《汉书》等记载,其“礼抗万乘”,“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包括今天的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斯地的总人口不过五万,巴清家族即有“万乘”的私家军,挤掉历史记载的夸张水分,即使再保守一些估计,数千人的私人武装,势力也足够庞大。

须知,嬴政登极伊始就在各地收缴兵器,运到咸阳融化,铸造编钟以及多尊重达三万公斤的“金人”,《史记·秦始皇本纪》说,谁胆敢私藏一把残戈断剑,都要受严厉的惩罚,一般百姓连兵器都不能拥有,买把刀也得实名登记。《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巴清家中,可以拥有军备,原因非他,实是秦皇“吃人嘴软,拿人手软”的结果。

巴清如何经营产业?这是一个学术谜题。

大秦一姐巴清的矿山,是不死之药的原料丹砂的堆积地,对秦皇极其重要。聪明的巴寡妇清自然明白,跟秦皇加强勾结,生意才能做大做强。

秦皇的最高追求是长生不死,不好总是明说,便找了个另外的借口,封拥有仙物丹砂的巴清女士为“贞女”,在全国开展“学习巴清好榜样”的活动,开大会时,邀她到咸阳的主席台上就座。

其实,在秦汉时期没有“贞节”观念,秦皇母亲赵姬后宫养汉私藏“大器”嫪毐独自享用的所作所为即是明证。

可能,嬴政对自己母亲的淫乱作风十分反感,相比之下,巴清女士,老公死了不嫁人,也没有任何绯闻,让人感觉“清爽”,树为女性楷模吧。

实际上嬴政对其生母及其面首的态度,是对待权力的态度,不是对待所谓爱情的态度。

那么,以残暴专制著称的秦皇,欣赏巴清女士,允许她超越《秦律》的约束,豢养庞大的私人武装,还一再受到高调表彰,究竟是为什么?很简单:权力与财富,古来就是一家子;长生不死和永久占有,是统治者的心核。

权力与财富苟合,一来二去,秦皇和巴清就撕扯不开了。

据《史记》称,在炼丹方士的鼓动下,迷上“长生药”和“真人术”的嬴政甚至把办公室搬进了正在建设的地宫,呆在里面,足不出墓,一面批阅奏章,一面“接引”神仙。

骊山大墓进入水银储藏阶段,或曰财富储藏阶段,巴清女士发挥巨大的支持力道了。

据史料记载,秦皇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保守估计,有说秦始皇陵地宫里的水银超过百吨的。

按照地理位置推想,秦皇陵的水银来源应该不止一个渠道,距离最近的一条线索,来自于陕西南部的旬阳。旬阳,在神奇的自然景观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汞锑。

在旬阳,考古学家找到了大量的古矿洞,大小有一百多个,最深的有几百米,最浅的十几米,最大的,空间很大,小的则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去。秦国灭掉楚国后,占领了旬阳,也占有了水银的蕴藏。

除了陕西旬阳之外,秦陵地宫的巨量水银,一大部分是从当时最大的汞矿产地巴清女士的矿山运过来的。据《说文解字》记载,上古时代丹砂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越两地,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和广西。

无数多的丹砂矿石,要自巴山蜀水间运输到关中的咸阳,翻山越岭,路途漫长而险恶,古人是如何实现的呢?

其实,历史上的嘉陵江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运输航道。利用嘉陵江水路,通过阆中,再到广元,翻过秦岭进入略阳,到达陕西境内。

想象一下吧,水中小船连绵,数十、上百里长,重庆大姐大巴清家的丹砂,源源不断地由巴郡运到咸阳,何等奇美,何等壮观。

巴清女士的资财好像流水似的进入秦皇的天宫和地宫,秦皇当然要厚赐她了。

古代蜀地通往长安的多条古道,即古蜀道,本来就有茶叶的输送。但穿越秦岭和大巴山的路途无不崎岖难行,丹砂运输使茶叶搭上了便船,其押运使、护行使等特权人员,途中享用茶羹美味,也顺便捎带比以前更多的茶品到了咸阳。

“煮饮法”,又称“煎饮法”,是秦时“茶饮”的核心区域蜀地的饮茶方式,因而被称为“蜀茶法”。

蜀茶法,就是将采集来的茶叶晾干,捣碎,佐以盐、姜、桂、橘皮、薄荷、瓜干、果肉等物,煮成羹汤来饮用。

秦朝时期,蜀茶的产量很小,即便有蜀道和船队的参与,交通状况仍然极端低下,茶的传播量和传播面非常小,仅局限在贵族中,巴蜀地区之外的黎民百姓尚不知道“茶”为何物。

外地也有人动移种的心思,由于茶叶生长要求的空气湿度不能达标,甘肃、陕西、河南等地无法实现种植的愿望。

秦朝时期的茶,若不加进其他味道的东西,仅以苦味为主。好在战国后期和秦朝时期,金戈铁马,豪情万丈,相互征伐,决胜沙场,喝茶喜好也如同这个时期人们的刚烈性格相班,抓一把茶叶或茶末,放入陶钵之中,置于火上熬煮,待其色浓若中药或赤豆汤,涩苦不已,方合口味,方趁精神。

秦人喝茶,粗犷豪爽,没有什么多余的讲究,没有小盏小杯,也不品味,咕咚咕咚大口喝下,一抹胡子,哈哈,过瘾。

茶在秦朝时期得到了一定量的传播,蜀地以外的人们也逐渐把茶当作羹汤饮用,同时也仍然作为药来使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其实后面还有一句,经典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腹有良策,而刘备也有心兴复汉室,解救万民于水火!诸葛亮与刘备二人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用刘备的原话来说便是:“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也!”在神机军师诸葛亮的加入之后,刘备团队很快拥有了荆州,并且一再挫败了强大的对手曹操!“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白河用水”这些都是诸葛亮早年策划的经典战略!公元214年,

  • 三国之乱世,刘备从草根逆袭成帝王,究竟是仁君还是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一个忠肝义胆、有情有义的仁慈君王。但在正统史册《三国志》里,刘备则是一个偏负面的人物形象。所以不同的书可能会影响大众对于刘备的认知和观感有所不同。同时,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成长经历下,对于刘备的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回顾刘备的一生,似乎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

  • 三国乱世里,魏延文武兼备,诸葛亮为何始终不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吾观此人,项生反骨,迟早必反,不如诛之,以绝后患。” 然而,历史上的魏延有没有反骨倒不清楚,但人家可真没有想过谋反,而且在诸葛亮掌握蜀国军政之时,魏延其实已经属于,蜀军大佬圈子里面的人了。那么历史上,为何诸葛亮不愿重用魏延呢?真是他的才华不行吗?咱们首先看看先主是如何待魏延的。 刘备眼前的红

  • 战国时魏国越过太行山迁都大梁,是祸还是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国迁都图解,大梁是楚国还是魏国的,太行山大梁口

    从地图上分析,假设魏人将东西两片国土中的任何一部分与韩国进行置换,魏国的国土都可以连成一片,但魏国人不愿意这样做。魏国的西半部分是晋国的龙兴之地,这里包含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和河西之地,自晋人分封至此便开始经营,历春秋近三百年的耕耘,是魏国当之无愧的大本营。至于其东半部分则在河南河北的结合部,土地肥沃

  • 孙权都熬死了刘备和曹操,为什么东吴还是没能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曹操孙权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曾仕强曹操刘备孙权,刘备攻打东吴孙权视频完整版

    掌权五十多年,也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孙权病逝时,刘备、曹操,甚至曹丕、曹叡都已作古。身为三国初代政权领导者,还有着“生子当如孙仲谋”美誉的孙权,为何敌不过曹魏、蜀汉的“后生晚辈”,成了保守江东的偏安之君?事实上,孙权有“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 统一天下的大志。近年来,许多网

  •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云诸葛亮张飞怎么打,张飞救赵云全过程视频,赵云叫张飞三哥

    刘备的看法张飞和赵云都是刘备手下非常勇猛的战将,张飞曾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赵云曾在长坂坡之战中孤身一人替刘备救出阿斗,两人都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在刘备的心目中,张飞和赵云究竟谁更强呢?事实上,在整个演义中,刘备曾对张飞和赵云的武功进行过两次评价!第一次发生在长坂坡之战中。当时刘备的军队

  • 吕布号称三国武功最强之人,但论综合实力,还有一人比他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吕布的武功,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濮阳之战曹营六将战吕布,直接奠定了吕布天下第一的名声,罗贯中更是借曹操之口说了这么一句话:“吕布非一人可胜!”可见吕布的武功,完全不用质疑,他确实是天下第一,没有任何人能够单挑击败他!然而吕布的武功虽然是天下第一,但综合实力却不是天下第一!因为吕布

  • 癸卯(2023)年祭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大典在城固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此次祭祀大典由汉中市张骞文化研究会、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城固县张骞文化研究会、城固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汉中汉江书院等共同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彦辉教授,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贺凯,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

  • ?河南出土曹操遗物,颠覆曹操形象,学者:这些事史书自然不会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早期真实照片,用曹操的诗评价曹操,曹操打曹操

    导语:想必我们对曹操的印象都是源于三国演义里面刻画的白面奸雄形象,年轻的时候拿刀架在评论家脖子上,由此得到了“治世能臣乱世枭雄”的评语。董卓乱京之后他散尽家财起兵反董,反董联盟解散之后野心开始萌发,通过权谋兼并周边大小势力。攻打徐州的时候因为没有军粮直接屠城,官渡之战时以弱胜强击败袁绍,随后又屠杀袁

  • 三国时期,三位大臣谥号为“成侯”,除了王朗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王朗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