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
一、和珅的真实财产
首先,现在普遍认可的和珅家产大约在8亿到12亿两白银之间,而在乾隆末年朝廷的税负收入一年大约是7000万两白银,所以我们经常就会看到网上说和珅的财产相当于朝廷10到20年的税负收入。
但是这样说实际上是不客观的,首先“8亿到12亿两白银”这个数字的来源是《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绝非严谨的史书,故而数字并不可信。其次,和珅的家产中多以文玩字画、府邸宅邸、土地、田庄等为主,实际的银两和黄金占比较少。
所以,即使这“8亿到12亿两白银”的数字是真的,那么实际上其中真正的银钱数量也只占据少数,其余的则是依靠着文玩字画、府邸宅邸等估算出来的数字!
所以,抄了和珅“8亿到12亿两白银”的家,并不等于嘉庆皇帝国库上的银子进项就是这么多!
二、清朝政权已经开始在腐化中堕落
接下来我们说说此时的满清政府。实际上从乾隆后期开始,满清政权官僚机构的腐败已经呈现出了蔓延的态势,全国多地衙门出现了大面积亏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家整体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
嘉庆十六年,朝廷的岁入是43501077两,但是到了嘉庆十七年就下降到了40136194两,官僚体系的失灵实际上已经在税收上体现出了明显的下降态势。这就说明清朝从这一时期开始,各地官府存在亏空、挪垫的情况非常严重,地方税收应收未收、应解未解直接影响到了财政收入。
这里我们说的是清政府本身出现的问题,导致每年岁入减少,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便是外在环境的影响。
三、嘉庆年间发生的大事
原本国家正在走下坡路,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政府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开始变得糟糕。
首先是黄河连续水灾,这样一来朝廷一方面要拨款重新修筑黄河大坝,另外还要筹措银两和粮食应付成千上万的灾民,这样的情况下花钱自然是犹如流水一般!
而是土地兼并开始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集中到了地主家的手中,犹如明末一般官僚和地主阶层再次勾结在一起,使得国家的税收呈现失灵状态。清朝的税收以关税、盐课、地丁钱粮三类为主,地主与官僚阶层的勾结则大大地压缩了地丁钱粮的收入。
最后要说的便是最为花钱的战争。乾隆皇帝前脚刚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乱,一进入嘉庆时期立刻又出来一个白莲教起义,直接把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半壁全部卷入战火。紧接着又因为各地灾情出现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使得清政府更加焦头烂额雪上加霜。大家都知道,古代一打仗又是军饷粮草,又是征伐百姓民夫,那花的钱就是天文数字了!
简单说一项吧,单纯就平定白莲教起义,前后历时九年,清政府投入镇压起义的经费就高达白银2亿两,这还不算起义军给各地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纯粹就是无稽之谈,和珅虽然贪得无厌,但是其个人得到财富远达不到弥补大清朝亏空的地步。而自乾隆后期开始,大清王朝空顶着一个“康乾盛世”的名号,实际上也已经是千疮百孔,和珅的这些财产哪怕是全部冲入国库也仅仅只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