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家,杨沂中私引西湖水,当诛”“闭嘴,他杀过岳飞,免罪!”

“官家,杨沂中私引西湖水,当诛”“闭嘴,他杀过岳飞,免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967 更新时间:2024/2/18 6:15:44

释文: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01

算命的老者

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城外,阴风阵阵。

有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胸前飘着长髯,身材高大,仪表不俗,拄着一把拐杖,漠然走在乡村的街道上。

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个农夫,面前摆着一张桌子,挂了一面旗,上写:算命看相。

老者冷蔑一笑,想不到这田野乡村,也有看相算命的。

反正今天是闲溜达,索性逗一逗他,让他看一看。

就说,哼哼,算命的,给我算一卦吧。

那算命的说,来来来,坐下来,写个字,让我算算。

老者心想,我一写字,你就知道我的字体、运笔方法,就能估摸个大概了。

江湖套路,大抵如此。

便冷笑一声说,不用。

然后,拿起自己的拐杖,在地上划了一道。

心说,我看你能看出什么门道。

那算命的看了看,忽然脸上变色,单膝跪下,说,大人身着便服,来到这荒郊野外,有一点危险啊。

老人愕然,问道,你什么意思?我是什么大人?

算命人再次叩首,回答:土地上写了个一,那就是王字啊,说明您是一个王。

在宋代,能够封王的,可谓凤毛麟角。

那老者终于哈哈大笑,说道,神算,真是神算,起来吧。

算命的站起来,站到桌子后面,眼巴巴看着老者,等着给算命钱呢。

老者想了想,便走到桌子前,拿起桌子上的纸和笔,写道:请支付此人算命看相费用五百万元。

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画押,说道,明天拿这个去我府上领钱。

当时的五百万,和今天的五百万元差不多,都是一笔巨款。

算命的欣喜若狂,知道今天遇上大人物了。

次日一大早,算命的就找到了老者的办公地点。

看门的一看是老板的亲笔签名画押,赶紧让了进去。

到了财务科,财务科长(宋代名为司帑)看了看那张纸,又打量打量看相的,半晌方说,你是哪里人?

拿这个东西骗我们的钱?

看相的说,别管怎么来的,你只管照付就是。

财务科长说,小心我把你送到有关部门,关你进大牢。

算命的笑了笑,别吓我,赶紧拿钱吧,白纸黑字,想你们王爷也不会哄我玩。

财务科长:你得说清楚这张纸是怎么来的,才能证明这个不是你犯罪得来的。

看相的无奈,只得把昨天看相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你们王爷当时非常高兴,就赏了我这么多钱,让我前来支取。

财务科长心中有了数,说道,你这个经历很是离奇,唯一可惜的就是,你这个签字画押,是个假的。

算命的一听就急了,知道事情不妙,这个财务科长不好对付,要赖账。

便大声喊冤枉,而且,越吵越大声,希望里面的王爷能听到。

可惜,这座府邸太大了,里面根本听不到一丝外面的声音。

财务科长叫来看门的,说,这里有五万,交给他,爱要不要。

说完,喊了声,送客。

算命的眼看五百万变成了五万,哭天抢地,嚎啕痛哭,然而又无可奈何,只得拿了五万,狂骂财务科长而去。

在宋代,能够封王,确实是凤毛麟角,这个被宋高宗封王的老人,名叫杨沂中,由于被封为“和王”,史称杨和王。

清代的蒙课本《幼学歌·宋七王》里面,有这么几句:

鄜王刘光世,鄂王岳飞是,蕲王韩世忠,循王张俊纪。涪王乃吴玠,信王吴璘继,和王杨沂中,南宋七王备。

七王,是南宋孝宗时期追封高宗时期的七位抗金将领:即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

杨沂中这个人,不怎么出名,但他却是宋高宗一辈子的保护神,也是宋高宗最信任和依托的人。

以至于有一次,有官员控告杨沂中贪得无厌,横行霸道,居然把杭州西湖的一大片水域,直接挖了个渠,引进了他家的王府之中。

那个官员已经把一切证据摆全了,铁证如山。

宋高宗赵构却发怒道,圈一片西湖水进他们家怎么了?

即使是把整个西湖圈进他们家,我也没意见。

当年我从南京应天府南渡,遭受金兵一路追杀,好容易跑到这里。

没想到全部都是盗贼和流寇,在内外交困之际,我只有给那些强盗和流寇们封官、发钱,这些强盗、流寇要什么官,我就封什么官,封的都是郡王、宰相、节度使,后来,将军们。

多亏杨沂中,平灭了这些草寇,给了我安全、和平的空间,才有如今的事业。

我那时候就告诉他,除了土地不能送人之外,所有国家资财,我都不问,你们尽管取、尽管用,但是,他却很敬业,并没有狂吞财物的事情发生。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你们也许不念他的恩德,我却不能不念。

那弹劾杨沂中的官员听了这话,惶恐不已,连连认错,再也不敢说话了。

02

害死岳飞的凶手

所以说,杨沂中在宋代,按历史功绩来说,他的确应该值得大书特书的,只是,因为他有两个非常严重的污点,导致后人无法正面宣传他。

第一个,也是最严重的污点就是:他是正面迫害岳飞的人。

公元1141年,就是这个杨沂中,受秦桧指派,去的江州,诱岳飞回临安,将之引进大理寺监狱。

当时,岳飞在江州闲居,秦桧张俊等人心虚,不敢面见岳飞,只有杨沂中心狠手辣。

由于在建炎年间曾经和岳飞共同作战。

所以,他俩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而杨沂中正是利用了这段感情,诱捕了岳飞。

审理过程中,主审官何铸不仅无法证明岳飞有罪,反而被岳飞的忠心感动,向秦桧等人辨明岳飞的冤屈,秦桧等人立即替换了何铸,改为奸臣万俟卨审理。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

布衣刘允升上书为之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

最终,岳飞被冤杀,而监斩官,没有人敢去当,也没有人能让赵构和秦桧、张俊等人放心,他们只放心一个人,那就是杨沂中。

所以,又是杨沂中,出面监斩岳飞、岳云张宪

诏飞赐死,命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杨沂中莅其刑,诛宪、云于都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

殿前司是赵构的警卫部队,杨沂中是殿前司的都指挥使,是赵构一生唯一信得过的人,也是唯一不可能背叛他的人。

第二,行为卑劣,谄媚如太监。

杨沂中被当时的人蔑称为“髯阉”:谓形则髯,其所为则阉也。

猛一看,大胡子,身材雄伟的一个大丈夫,时间一长,观其言行,不过是一个太监而已。

“髯阉”在历史上,是杨沂中的专有名词,就指他一个人。

那么,杨沂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他那几件事到底值不值得封王呢?

杨沂中是西北代州人,代州,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防线,北宋时期,则是对辽国的主要军事基地。

所以,那里的人一出生,就决定了他们战士的命运。

他爷爷杨宗闵就是在与金人的战斗中死于战场,父亲杨震也是死于对金的作战。

可以说是满门忠烈。

杨沂中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读书也不错,只是他更希望去战场上杀敌。

如果没有后来的金兵入侵,他估计一辈子也就是一个下级军官了,毕竟北宋时期,都是文人主政的,武将几乎没用什么发展空间。

命运让他赶上了好时代,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正是像他这样的武将大显身手的时候。

靖康元年,杨沂中在一片混乱中投奔了信德府守臣梁扬祖,那时候,徽钦二帝都被掠走,众将如没头的苍蝇乱跑,最终,聚集到康王赵构的麾下。

赵构没一个认识的,没一个熟悉的,两眼一抹黑。

年轻的赵构懵懵懂懂地问张俊,我能信任谁,你给我推荐一个勇士,能够保卫我,让我踏实安心的地睡觉。

张俊推荐了杨沂中,做赵构的贴身保镖。

这一年,赵构20岁,杨沂中25岁。

但是,杨沂中虽然年轻,却早已经是久经阵仗了。

早在宣和年间,他就在山东、河北一带剿匪,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那时候的赵构还没有正是登基成为皇帝,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

而杨沂中则属于张俊的从属部队,他的职责就是保护赵构。

杨沂中跟随这赵构去任城讨伐一个叫李昱的武装割据势力。

当赵构率领杨沂中上了战场的时候,张俊的官军和敌人正处于胶着状态,杨沂中很着急,就请求赵构派他出阵。

赵构同意了他的请求,只见杨沂中率领几十名骑兵,直接突入敌阵,横冲直闯,非常勇猛,而敌军则一片一片地倒下。

赵构看到这一幕,心中非常喜悦,自己的护卫大将如此勇猛善战,自己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了。

李昱的军队人马很多,不停地围攻上来,杨沂中的盔甲逐渐变成红色,赵构心中有点担心,就传令让杨沂中回来。

赵构心疼地检查杨沂中的伤口,却发现他并没有带伤,都是敌人的献血喷到了他的身上,不禁放下了心,开心地举起一杯酒说:''饮此血酒。''

杨沂中喝了酒,就准备继续出战,赵构拦住了,说,这又不是什么紧急时刻,没必要让你再去冒险。

杨沂中说,根据我的观察,这些草寇已经军心动摇,我只需再给他们最后一击,他们必然溃散。

赵构只得同意,杨沂中再次杀出,李昱军队顿时崩溃,杨沂中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任城,收复了这个城市。

03

藕塘之战

杨沂中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投机者。

他虽然一直护卫赵构,但是,作为一员主将,他还是需要战功的。

而他屡次出战,大多都是对的伪军,也就是刘豫的军队。

真正对金军,他还是尽量避免的,这种投机的态度,和中兴四将的刘光世、张俊等一大批将领如出一辙。

和岳飞、韩世忠这种真正的、敢于和金兵硬碰硬的英雄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

他的第一次自己单独领兵出场,大规模作战,就是“藕塘之战”。

在那之前,他始终是张俊军队的一份子。

经常参加张俊军队的作战,虽然也是屡立战功,但主要指挥者都是张俊,他只是执行者,只能说为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比如靖康初年,跟随张俊平灭剧贼李昱。

建炎二年消灭嘉兴流寇徐明。

苗、刘之变中,还是跟随张俊,消除了兵变,解除了赵构的危难。

建炎三年的明州之战,他和田师中、赵密等人都是张俊的得力干将,获得了明州之战的胜利。

绍兴元年,作为张俊的部下,大破金国的伪军

李成的军队。

绍兴二年,赵构突然要将他提拔为神武中军统制,官衔和张俊、韩世忠平齐。

杨沂中很清醒,知道自己军功不够格,一旦被提拔,会引起不满,就赶紧推辞。

当时,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如此迅速提拔一个军功并不突出的人,然而赵构却非常坚持,最终,大臣们通过了这个任命。

从此,他也有了自己的军队,号为杨家军,以五千人为班底,慢慢扩充至数万人。

也因此,他急需建立一场战功,来证明自己。

公元1136年,伪齐刘豫军队与南宋交战,韩世忠包围了淮阳,急需赵构派军队增援,赵构便派遣了杨沂中所部军队。

十月,杨沂中部队到达泗州,很快就与伪齐刘豫军队对上。

当时刘豫军队的主帅是刘豫的侄子刘猊,双方士兵相遇于藕塘。

刘猊军据山列阵,矢下如雨。

杨沂中亲率军队冲锋在前,经过三年训练的杨家军将官们也不敢落后,纷纷上前冲锋。

在古代,这种作战,将军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人,从众是本性,战场上就更明显,一旦有军官往前冲,士兵们才有胆量跟着前冲。

伪齐刘豫军队的士兵就差一些,一看见杨沂中等人猛冲过来,纷纷后撤,主帅刘猊自己也哀叹:这个大胡子将军就是杨沂中啊,锐不可当,咱们撤退吧。

伪齐军队一哄而散,数万人被俘,几百艘战船被丢弃缴获,几千辆战车也都扔了不要了。

藕塘之战让杨沂中一战成名,让宋高宗赵构也长出一口气,毕竟,当初是他力排众议、提拔的杨沂中。

此时,捷报传来,赵构对百官炫耀说:''你们现在知道我选拔人才的眼光很准了吧。''

文武百官:…

于是立即下诏书,任命杨沂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寻兼领马步帅。

接下来是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金兀术和韩常等人率领金军主力部队进攻淮西。

南宋负责淮西防卫的是张俊为主,杨沂中、刘锜为副的十二万军队,但三支部队各自独立,各成体系。

其中,淮西宣抚使张俊有8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3万人,淮北宣抚判官刘锜2万人。

当时的形势是此前,南宋已经接连多次击败金军,特别是岳飞和韩世忠,早已打破了金军不败的神话,宋金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按照赵构的谋划,金兀术来攻淮西,坐镇淮西的张俊、杨沂中、刘锜打防守反击,韩世忠进攻侧翼,岳飞直插金军后背,阻断归路。

消灭了金兀术,金国的主战派就完了,和谈有望。

刚刚过了正月,金兀术就渡过淮河,连续攻占寿春、庐州等地,长驱直入。金兀术的大将韩常等率部分兵力,攻取了含山、和州等地。

二月初,张俊、杨沂中率军部先后渡江,会师和州。

随后三人各自率军分路进击,收复清溪、含山等地,金军撤退至柘皋。

柘皋,是金军专门选定的会战地点,地形平坦,利于骑兵作战。

可惜天公不作美,时逢大雨,河水暴涨,金军骑兵施展不开。

这时,刘锜率领军队积薪为桥,继续前进。

次日,宋军各部齐集,刘与诸将分军为三,准备进攻。

金军分为左右两翼,夹道而阵。

杨沂中挥军从上游渡河,进击不利。

张俊则比较狡猾,只是派遣部勇将王德前往。

但是王德当时确实是南宋的一员猛将,见金军右翼为劲骑,即挥军过桥,向其猛攻,并乘金军阵势混乱之机,大呼冲杀。

金军眼看抵挡不住,只得祭出王牌

-''拐子马''。

''拐子马''依照部署,从两翼发动攻击。

此时,杨沂中爆发了。

亲率上万士兵手持长斧,奋力砍杀,经过两个时辰的剧斗,居然攻破了''拐子马''。

金军败逃柘皋西北的紫金山,后又在店埠止住败退,再次返身激战,依然不支,再次溃逃。

张俊、杨沂中、刘锜乘胜追击,收复庐州。

毫无疑问,对于张俊和杨沂中来说,这是一场空前的大胜,面对金军主力的金兀术,他们能够硬碰硬地干掉对手,确实显示了实力。

但是,我有一点怀疑,这个胜利,有一些造假的成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

按照正常情况下,金军如此惨败,应该考虑防守或者后撤,即使攻击,也是防御性的攻击,但是,我们接着看下面的剧情。

04

濠梁之败

大胜之后,张俊、杨沂中、刘锜三人也知道金兵虽然退去,但是有点看不清楚底细。

反正,这场胜利足以给赵构报喜,大家都不要再冒险前进了。

就此打住,停留在最佳的姿势,拍个合影。

并通知岳飞、韩世忠,不用再往前了,收兵吧,我们已经打败金兵了,和你们无关,不用来掺和了。

张俊一直认为杨沂中是自己的嫡系出来的,尤其还有赵构的加持,所以自始至终都是大力帮扶,而对于刘锜就疏远多了。

他对刘锜说,我和杨沂中将军准备耀兵淮上,安抚濠梁之民。

在濠州一带检阅一下部队,安抚一下百姓,然后就回去了,你就在这里观察情况。

刘锜答应了。

第二天,张俊和杨沂中出发,还没有走多远,前方来报,濠州方向出现一股金兵,正在猛攻濠州。

张俊一听,吓了一跳,和杨沂中商量一下,觉得还是不能冒险。

虽然有可能是金军的一小股溃兵,但是,世上的事情,还是小心一点的为妙,别弄得一不小心,遇上个硬茬,打个两败俱伤,后面刘锜捡个大胜仗。

两人仓皇返回,邀上刘锜,共同前进。

三人领着军队走到距离濠州60里的地方,前方来报,濠州已经陷落。

张俊犹豫了。

吉凶难料啊。

到底前方是一直什么样的部队呢?

很有可能是一支溃败的金军队伍,但是,一旦有个闪失,此前的大胜仗就没了,这捷报前几天都已经发走了啊。

杨沂中决定赌一把,说,你们不用疑虑了,不就是一场大战吗,我杨沂中一生遇敌无数,从来没有怕过谁,你们俩在后支援,我前去打先锋。

刘锜说,本来是来救濠州的,既然已经失去了,就算了吧,咱们擅长的是防守,攻城不是我们的强项,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不利。

张俊觉得刘锜说的对,就说:咱们分开三处,扎营吧,先看看再说。

三支军队,鼎足而营,互为犄角之势。

谁知,刚刚扎营完毕,前方来报,金军弃城跑了。

张俊一听,大为后悔,早知如此,刚才就让杨沂中、王德前去攻城了,那一股溃兵肯定是不战而逃,自己可以添油加醋,大加发挥,又是一场锦上添花的大胜。

但是,现在也不晚啊。

于是,张俊急命刘锜不要乱动,固守观看。

并要求杨沂中、王德火速前进。

杨沂中、王德心领神会。

立即率军火速前进。

刚刚到了濠州城下。

只见城头缓缓地燃起了一股股的狼烟,粗黑巨大的烟柱奔腾而起,黑压压地旋转在他们头顶,直冲云霄。

杨沂中、王德眼盯着狼烟,心底泛起绝望的冰凉。

一切都明白了,但是,已经晚了。

野地的边缘,传来阵阵的牛角声。

那是金军总攻的号角。

金军的骑兵从濠州城的两翼源源不断地疾驰而出,排山倒海地向他们奔涌而来。

杨沂中惊恐地望向王德,怎么办?

王德说,您是杨太尉,您比我官大多了。

杨沂中说,那回。

那回,是啥意思,我也不知道怎么去理解。

杨沂中以后怎么去和张俊、赵构解释“那回”的意思,谁也不知道。

反正,那一刻,大家一听,全跑了。

但是。

都没有跑掉。

被金军杀死的,带俘虏的,全军覆没。

只有杨沂中和王德两个人跑了出来。

就连后面扎营的张俊的部队,也没跑掉。

当然,张俊也成功跑掉了。

十二万人,在打了一个大胜仗之后,来了一个全军覆没。

自此,断送了赵构北伐的美梦。

05

结局

张俊接下来开始了拼命的各种甩锅。

首先是甩锅岳飞,说岳飞逡巡不进,行动迟缓。

然后甩锅刘锜,说他作战不力。

赵构此时还不敢找岳飞的茬,只得将脾气发泄在刘锜身上,罢黜了其宣抚判官之职,贬为荆南知府。

张俊、杨沂中没事,赵构说,濠梁虽战败,但因柘皋战胜之功,可免去濠梁战败之过。

偏心的赵构甚至还加封杨沂中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兼领殿前都指挥使。

两个月后,也就是1141年4月,赵构就罢免了张俊、韩世忠、岳飞的兵权。

年底,就让杨沂中诱捕了岳飞。

1142年正月,又派杨沂中为监斩官,杀害了岳飞、岳云、张宪。

此时,宋金和谈已经达成。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什么战事了。

但杨沂中依然是赵构心目中的保护神,并且,御赐了杨沂中一个新名字,杨存中。

一切全赖您的保存。

1150年,杨存中被封为恭国公。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拜为少师,地位视同枢密使。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杨存中被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朔望时入朝。

这就是封王的开始,但此时还不是“和王”,只是“同安郡王”

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以太师身份退休,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

杨沂中以烈士之家族,起于靖康之变,最终以富贵而终,不得不说的是,他对于世事之洞明,也可以给我们现代人以启迪。

古书上有一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我们现代人认为最能改变命运的读书一项,却只排在最末,为什么呢?

因为前面四项,都是非人力所能为。

杨沂中幼时读书,能背诵万言,却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却扔掉了书本,喊道:''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

于是练习骑马射箭,学习孙子兵法,吴起兵书。

这是他命运之肇基,皆非人力所能为啊。

对于赵构,他能始终地矢志不渝地坚定维护,这也是赵构能够一直偏袒他的缘故。

尽管时人不断地弹劾他,最终却被列为七王之一,又是七王中命运最好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事变之后,如果李渊没有退位让贤,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进程中,在这个皇权统治之下,历朝历代的史料中,为了这个天下至尊独一无二的皇位,上演的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的流血事件,可以说屡见不鲜的存在,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事变,隋末唐初之际,李渊凭借麾下的一众势力,建立了大唐王朝,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在对于皇位的传承上,李渊选择了

  • 朱元璋发明的一种刑罚,只有纸和水,却让人生不如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刑罚在实施的时候只需要纸和水就可以了,但是却足以让人生不如死,他还给这种刑罚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贴加官。这种刑罚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将浸湿了水的纸张一张一张的贴到被审讯人的脸上,而这些沾湿了水的纸张很容易就会让人呼吸困难,最终被活活的给闷死。其实只要看过《李卫当官》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种刑罚,因为在那个

  • 她野心大过武则天,但最终未成女皇,只因皇帝的那一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死后,太子年幼,因此军国大事就被皇后或者是皇太后所掌握,因此就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的女皇帝。说起执掌朝政,独揽军国大事的女强人,历史上也有很多。比如说刘邦的皇后吕雉,就在刘邦死后,称为了汉朝的实际掌控者。而武则天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将李家后代罢免,自己当上了皇帝。其实还有还多,比如说宋朝宋真宗的

  • 历史上有5位宣宗皇帝,除了明宣宗,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宣宗皇帝简介,明宣宗的下一个皇帝,明宣宗皇帝有多强

    一、唐宣宗李忱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即位后,勤于朝政,孜孜求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在对外作战上,他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河湟

  • 隋文帝下早朝,却见昨晚宠幸宫女被皇后逼死,,说出身份皇后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文帝的简介,隋文帝杨坚陵墓发掘,百家讲坛隋文帝

    昨晚,梦婷又被召唤到了皇帝的寝殿。这次不同于以往,皇后竟然提前得知了这件事,并派人前往寝殿将梦婷带走,而梦婷被带走后也意外地被杀死了。流言四起,不少人说是皇后所为,但是真相如何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早晨的金銮殿里,隋文帝坐在宝座上,边上的宰相、内库首领等等各级官员均早已守在那里。此时,隋文帝眉头紧锁,

  • 伽马说历:西晋的末期——八王之乱(8)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回朝与太宰司马颛共同辅政,司马越不受。司马颖的故将公师藩、汲桑等人欲起兵迎接司马颖。司马颙见到司马颖还有人支持,于是复拜司马颖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的军事,给兵千人,让其回去镇守邺城。但司马颖到达洛阳,还没回到封地时,司马越就起兵了。司马颖则

  • 唐代以胖为美?从安史之乱后的妇女美学嬗变看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代以胖为美,唐代安史之乱的字体,形容唐代胖美女的句子

    难道在唐代,肥胖就是美丽?从女子审美在安史之乱中的演变看真谛苏轼也许仅仅是要传达一种观点,即一个女子无论瘦身或肥胖,都可以很美,并不意味着一个女子的瘦身就会很美,也不意味着一个女子的肥胖就会很美。但时至今日,关于唐朝女性审美观念中“以胖为美”的说法,却并无确凿的依据,反而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唐朝

  • 战功赫赫,人缘不错,死因却成谜的明朝名将—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达的妻子简介,徐达个人简历,移动徐达

    徐达打仗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帮助朱元璋消灭了很多让他头疼的敌人,军功无数。1355年,徐达先后领兵攻占了采石,攻破了江宁,为朱元璋后期建立明朝打下了基础。之后徐达统兵东下,击白了张士诚的军队。朱元璋称吴王后,立即封徐达一个很高的官职,官位比其他的将领都高。第二年徐达做为大将军,成功打败张士诚之后,他

  • 伽马说历:压垮西晋的最后稻草--永嘉之乱(1)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魏晋的战乱时期,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高峰。当时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西晋初年华北、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当时西北诸郡皆为戎居,而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在当时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

  • 诸葛亮和李世民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给诸葛亮的封号,李世民的十大军事谋略,诸葛亮怎么打李世民

    首先,从战术和作战技巧来看,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战略家和战术家。他发明了很多实用的战法和兵器,例如火攻、连环计等,导致了许多重大的战略胜利。同时,他也能够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调整作战策略,确保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无论从战术和战略的角度来看,诸葛亮都是非常出色的。李世民作为一名皇帝,他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