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字可以改命运,你相信吗?比如说王阳明,他的本名其实叫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先生。
相传王阳明的祖母岑老夫人在王阳明出生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天上阳光明媚,彩云缭绕,一片鼓乐声中,一群神仙从天而降。其中有一位神仙怀抱一个婴儿,脚踏祥云,来到岑氏面前,把婴儿轻轻送入她的怀中。岑氏感到十分惊奇,突然从梦中惊醒,只听见隔壁儿媳妇房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家人来报,郑氏产下一个男孩。祖父王伦喜不自禁,连声说:好,好!既然是天上的神仙驾云送来的,就叫王云吧。
后来,小王云出生的屋子也常常被缕缕云雾萦绕,祖父王伦便把这里叫作“瑞云楼”。如今,瑞云楼已成了浙江余姚一景,民间也因此流传着“瑞云送子”的传说。
瑞云楼
明成化八年(1472),王阳明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北城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时代,后又多次返乡祭祖、讲学、探亲。王阳明故居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不知不觉,小王云长到了两岁。这孩子什么都好,可就是有一点让家人感到着急:他竟毫无开口说话的迹象。成化十二年(1476年),小王云已五岁多了,生得眉目清朗,很招人喜欢,可依然没有开口说话,是金口难开还是贵人语迟?王家找了很多名医来看,却毫无效果。
有一天,小王云和一群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来了一个和尚,和尚到了一群孩子玩耍的中间看到了小王云,他仔仔细细上上下下地端详着小王云,然后摇了摇头,拍了拍小王云,说了八个字:“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和尚说完之后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孩子们回到家里把这件事情和大人们说了,祖父王伦一听就猛然醒悟:原来事情坏在这名字上!一个“云”字泄露了上天托梦的天机,必须改名才能破解这个迷障,于是为小王云改了新名字——王守仁。
祖父王伦是当地有名的儒生,是德才兼备之人,认识他之人皆赞其心胸坦荡,有晋代陶渊明、宋代林逋之风。“守仁”源自祖父读《论语·卫灵公》时的灵感:“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改名之后,王守仁的命好像真的换了一样,人也开窍了,居然真的会说话了,虽比普通小孩迟了几年,但其一开口就语出惊人,直接口诵“四书”中的《大学》,这令祖父大为惊诧,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于是祖父就问他,这些是从哪里学来的。王守仁说,祖父读书的时候我就都记住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十二岁,王守仁就读书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之人。
三十六岁,王守仁在山中静修,所居之地名为“阳明洞”,他自称为“阳明子”,别人于是称他为“阳明先生”,后世称为“王阳明”,龙场悟道,遂成一代儒圣。